八、行政诉讼法_八行政诉讼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38: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八、行政诉讼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行政诉讼法”。

八、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诉讼的特征

1.行政诉讼主体。被告一方当事人必须是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统称行政主体。原告一方当事人则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认为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行政法上的利害关系的主体,统称行政相对人。

2.行政诉讼客体。又称诉讼标的,只能是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由于“内部具体行政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也不包括在内。

3.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即合法性审查原则,是处理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相互关系、确定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职能的基本准则,是行政诉讼法的核心。《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行政裁判的核心问题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包括实体和程序方面是否合法,前者诸如事实是否清楚、被告是否有行政职权以及行为是否有具体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等。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既不能直接对原告进行行政处罚,也不能加重对原告的行政处罚。但作为例外,可将较重的行政处罚变更为较轻的行政处罚。

4.被告负举证责任。平衡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具体措施之一。《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且,被告不能事后取证。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5.被告的诉讼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平衡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又一具体措施。被告一不能首先起诉,二不能在行政诉讼中提出反诉以吞并、抵消、排斥原告的诉讼请求,三不能在诉讼过程中,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四不能在行政诉讼之外就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加重对原告的处理,五不能在诉讼终结后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被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6.一律适用合议制。《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因此,行政裁判文书上的署名均为审判长、审判员(包括代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

7.除行政赔偿案件外,不适用调解,即行政主体(被告)不得处分法定职权。《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第67条第3款规定:“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8.行政裁判的依据十分广泛。行政裁判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习惯称“依据法律,参照规章”。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法院的主管范围,是指法律规定的法院受理和审判一定范围内行政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法采取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和不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

1.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1)行政处罚行为。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和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强制拆除、强制变卖等方式。

(3)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行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生产经营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全部环节。

(4)行政许可行为。包括批准、登记、颁发许可证、执照、资格证等。

(5)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

(6)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行为。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包括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

(8)侵犯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如部门垄断等影响其他人公平竞争权的行为。

附:(2002-2003A单选№47)被征地村庄的农民李某与征地单位发生纠纷,县人民政府依职权作了强制性补偿决定。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A.裁定不予受理;

B.作为民事案件受理;C.告知李某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复议;D.作为行政案件受理。(答:

D)

2.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

(1)国家行为。如国防、外交等活动。

(2)抽象行政行为。如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3)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调配、奖惩、任免等决定。

(4)终局性行政行为。如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刑事诉讼行为。即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行政调解与行政仲裁行为。如对所属单位、个人之间的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行政指导行为。即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重复处理行为。如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行为。

(9)不涉及实体法益的行为。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三)行政诉讼参加人

1.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的总称。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包括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行政诉讼中的翻译人、鉴定人、证人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与诉讼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一般称为诉讼参与人,不具有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

2.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被告。是被原告向人民法院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原告直接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且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

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

共同被告。

(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

被告。

(7)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8)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

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9)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

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10)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

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11)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原告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起诉的,以作出原具

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起诉的,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12)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

回起诉。

(13)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法院应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4.共同诉讼(人)。

(1)共同诉讼(人)的概念。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的诉讼。2个或2个以上当事人对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是共同原告;2个或2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2)共同诉讼(人)的种类。根据共同诉讼中诉讼标的是否同一,共同诉讼人分为必要共同诉讼(人)和普通共同诉讼(人)。

必要共同诉讼人是指诉讼标的是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由法院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人是指诉讼标的是同一类具体行政行为,由法院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当事人。

5.第三人。是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经申请和批准或法院通知而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第三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不依附于原告或者被告。

6.代理人。行政诉讼中的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参加诉讼,其行为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本人)承担的法律行为。代理人有3种情况:(1)法定代理人。(2)指定代理人。(3)委托代理人。

(四)行政诉讼的程序

1.起诉和受理。

(1)起诉。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予以司法救济的诉讼行为。

(2)起诉条件。包括: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④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起诉时效。一般规定是:①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为当事人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②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③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复议决定的,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④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自当事人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⑤当事人不知道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算。但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超过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受理。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及起诉材料后,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第一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宣布开庭、介绍案情、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和判决裁定。

3.第二审程序。诉讼流程与第一审诉讼基本相同,只是在审理方式、审理对象和审理期限上有自己的特点。

4.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有3种方式:(1)经审判委员会决定,由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起;

(2)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既可以自己审理,也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3)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5.执行程序。是指具有法定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强制实现其作出的已经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内容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公民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自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1年内提出。

6.行政裁判。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分别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判决:

(1)维持判决。适用于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

(2)撤销或部分撤销或重作判决。即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①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②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③向被告和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④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建议有权机关依法处理。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不及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当事人利益造成损失的,可以限定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

(3)限期履行判决。对于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判决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况特殊难于确定期限的除外。

(4)变更判决。对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5)驳回判决。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①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②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④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如行政赔偿请求证据不足的。

(6)确认合法或有效判决。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7)确认违法或无效判决。适用于下列违法或者无效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①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②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8)确认违法并责令补救和赔偿。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9)判决被告赔偿。

(10)驳回原告赔偿请求。

行政诉讼法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作者:李彩莲[摘要]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这就使得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司法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违法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问题也越......

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与复议的程序衔接关系: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可以上诉。法律规定可先申请复议的,当事人可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在......

行政诉讼法

三、选择题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D、内容变更3、我国行政机......

行政诉讼法

名词解释: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等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期末作业1.结合实际,论述行政诉讼的理论基础(1)法治理论。与人权理论并行、且为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充分保障人权提供规范性原则的是法治理论。法治是一个其内涵在......

下载八、行政诉讼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行政诉讼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