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文化与国际交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国际交流”。
熊猫文化与国际交流
——著名熊猫画家张锦标迎春画展观后感
汪 漩
在大熊猫抵达台北动物园的日子里,浙江宁波美朮馆于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1月6日,举办著名熊猫画家张锦标以熊猫为主题内容的迎春画展,观众如潮,欣喜若狂。
一、熊猫画家讴歌的熊猫文化
张锦标(1935年12月——),又名文棣,书画家,副教授,浙江嵊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俨少等名家,擅画人物、山水、走兽。现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福利教科文中心中国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澳门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日中友好书画展常任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
张锦标先生从事熊猫画创作近四十年,是荣膺熊猫题材成就的中国画家。他的熊猫画,天趣盎然,生气勃勃,酣畅淋漓,独树一帜。先后在上海、北京、江苏、台湾、日本、德国等地举办亇人画展十余次,受到广泛好评。程十发大师称赞他画熊猫“形神兼备,用笔深厚”,是“熊猫画国手”。张锦标先生代表作有《海上南泥湾》、《熊猫宴》、《宠爱》、《迎千年曙光》、《熊猫百图》等。有近三十幅作品先后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毛泽东纪念馆和日本书芸院等收藏。1997年创作的《迎香港回归1997只熊猫长卷》(长216.5米,宽0.67米)获2007年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着有《张锦标熊猫画选》、《张锦标作品选集》、《怎样画熊猫》、《大熊猫画的创作和技法》等。2005年有4幅熊猫画入选第48届世乒赛纪念卡,为国礼赠品。中国画《贺新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海峡情”评比荣誉奖,1991年《任伯年群仙祝寿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年美术图书铜奖。《迎千年曙光》获全国第六届年画展优秀奖。撰写的《怎样画好大熊猫》获“中国百业论著”三等奖,《我画大熊猫》获《中国当代改革与发展研究文献》一等奖,《创新,实践》获优秀论文“学术成果”特等奖。上海电视台曾拍摄有《熊猫画家张锦标》专题片。《亚洲美术》、《上海画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都有整版专题报导。入编《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收藏指南》、《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
这次画展有近几年创作的近百幅作品,有许多是反映熊猫生活、生存环境的精品,属于熊猫文化范畴,充分显示书画文化的博大精深,既是熊猫文化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基础条件。
二、大熊猫与熊猫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有资源
大熊猫,学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别名:花猫、花熊、华熊、竹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熊猫等。大熊猫与熊猫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有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大熊猫原称猫熊,俗称熊猫,是在民国时的展出中,因采取当时规定的国际通用准则,使用中英文按从左向右列出的展品名称,由于民间阅读乃从右至左,认为它是“熊猫”,虽属谬误,但约定俗成,长期沿用,也不失为是一种昵称。
大熊猫是一种独特黑白毛色相间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就是指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体长120至180厘米,尾长10至20厘米,白色,体重60至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五个带爪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与尾是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大熊猫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温带森林和向长江上游过渡的高山深谷,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等山系,四川境内主要分布在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大熊猫居住于海拔2400至3500米高山竹林,活动在山区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度以下的缓冲坡地;栖息的高山深谷,气候温凉潮湿,湿度常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故称它喜湿性动物。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生长箭竹,构成一个气温相对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和水资源丰富的生存环境。大熊猫是国宝动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一级濒危动物,其中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2003年1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为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实施圈养大熊猫种群安全和发展计划,在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景区,建设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基地距雅安市18公里,成都市150公里,占地1047亩。基地有大熊猫饲养、繁育、科研等诸多功能区;集大熊猫饲养、繁殖、科研、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熊猫乐园,已圈养大熊猫22只。基地同时开展邻近地区野外大熊猫救护工作,进行繁育、救护、研究等科普实践与宣传教育,在维持大熊猫种群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促进大熊猫种群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保护、拯救与繁荣的目的。
目前,大熊猫研究与保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熊猫属于“熊科”,还是像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种属,是一个长期争论问题。经过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熊科的早期分支。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也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同,公认为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当然也是两岸人民的共有资源。
随着两岸交流深入发展,随着大熊猫赴台成行,大熊猫资源共享显而易见。资源共享有许多方面,在文化科技领域表现为各种研究成果,在经济领域表现为无限商机,可以相信,只要理智清醒的认识与处理,熊猫资源必将会在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三、大熊猫架起的国际交流桥梁
据记载,从公元685年到1982年,中国三个朝代共赠送一些国家和地区大熊猫40余只。其中,公元685年由武则天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大熊猫2只;1936年至1945年,中国国民政府向西方国家赠送熊猫14只。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前苏联、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前联邦德国、墨西哥、西班牙、香港、台湾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赠送大熊猫27只,被誉为中国的“友好大使”。
其实,真正进行国际交流的要算1862至1987年的法国传教士戴维,他在中国住了12年,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发现鸟类新种58个、昆虫新种一百多个和许多哺乳动物,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麋鹿等。据记载1869年3月11日下午,戴维和几个同伴路过四川宝兴邓池沟源头的一户李姓人家,发现墙上挂有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裘皮,主人告诉他是当地人称“白熊”、“花熊”或“竹熊”的皮毛,说它温顺、不伤人。同时还告诉戴维,可以捕获这种活熊。戴维异常激动,雇佣二十几个当地猎人,于3月23日搜索到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5月4日,猎人们又给戴维捕获一只“竹熊”和六只“长尾巴猴”。经过戴维思考,决定饲养这些动物,并改称“竹熊”为“黑白熊”,改称“长尾巴猴”为“仰鼻猴”。“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憨态可掬,倍受戴维喜爱,进行着当地人从未见过的科学观察。不久,戴维决定将“黑白熊”带回法国。然而,在当时交通艰难的条件下,要从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边缘的穆坪(现属四川省宝兴县)远去大西洋彼岸,翻山涉水,远渡重洋,谈何容易。结果是可爱的“黑白熊”,未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只好将它做成标本带回法国。
标本在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展出:圆圆的大白脸,眼圈四周有两个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谁也不识,有人断定没有这种动物,有人断定动物皮是假的!当然也有人说只不过是一种奇异的熊。但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猫熊,于是给它定名为“大熊猫”,从而呼喊至今。戴维也就成为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
大熊猫的发现,轰动西方世界,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狩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谜,其中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但他们都没有能够捕获活的大熊猫。
戴维发现大熊猫67年后的1936年,一位顽强的美国女人、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鲁思·哈克利斯和她的25岁的美籍华人杨昆廷,进入汶川,于11月9日,在大雪覆盖的竹林里(经考证为汶川县草坡乡),听到一个枯树洞里传出类似婴儿的啼哭声,当从树洞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抱在鲁思怀里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宝!接着鲁思为这只不到3磅重的活宝取名“苏琳”,返回成都,飞抵上海出境。
鲁思带着苏琳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电报早已传到美国。轮船靠岸旧金山码头,惊喜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此后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轰动。经过激烈竞争,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苏琳。参观人群络绎不绝,最多一天竟逾四万人。苏琳成为报纸头版新闻,商人赶制大熊猫形象产品,女郎身着大熊猫图案泳装招摇过市,鸡尾酒也以大熊猫为名,鲁思和苏琳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银幕。不幸的是苏琳仅活了一年,只能被做成标本而永久陈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珍稀动物国际交流体系也日益完善,珍稀濒危动物也得到有效的拯救管理与良好的发展。近二十年来,成都大熊猫基地,先后与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进行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59项,发表学术专著19部,论文三百余篇。其中《大熊猫:生物学、兽医学与管理学》,由张安居和英国动物学家戴卫领衔编着,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大熊猫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由张志和、魏辅文编着,国内出版,国外发行,全面系统地记述大熊猫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指导着大熊猫的繁衍与发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存有野生大熊猫约1590只,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此外,截2007年底止,中国有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239只。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熊猫的拯救与繁育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原载台湾《浙江月刊》总第478期。
中俄文化国际交流——国画与油画的亲密问候一、活动背景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我国农业、食品大省,以边境口岸为节点,是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
广东海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设想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级外事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校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通过部门员工的共......
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深入落实学校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方略,大力实施大学国际化转型升级工程,学校决定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以下简称‚国际化基金......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工作情况【与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开展心脑血管微创技术推广培训项目进展】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与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设立了为期三年的心脑血管微创技......
英语国际交流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对英语国际交流这门课程不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让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总之这个学期的学习受益颇多。英语国际交流从字面意义上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