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眉山届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川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四川省广安、眉山2018届毕业班 D.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需用市场机制和科技手段,说明其途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聊 马汉
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
被选作聊天场所的人家,必是主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好的人缘;房屋敞亮,进出方便。常聚集聊天人群的所在,有福根家里和我家。福根家是开楦头店的。他夫妻俩都生性厚道,因而他家常被选作聊天场所。
我家的客堂间是和邻家合用的,又常有住在屋后的人把我家当过道去河边清洗,这样我家的客堂间基本没了私密性,很合适串门。加上我母亲总是默默微笑着接纳各家邻居的到来,我家就自然也成了适宜的夜聊场所。每到黄昏,总是邻家在技工学校当教师的小儿子宝泉先揭开夜聊的序幕。他斜跨在木扶梯的台阶上,靠着本色的木板壁和我家讲他的见识。这时邻居陆续地来了。人少时邻居还文文静静地说话,人多了,就会发“人来疯”。有时屋里正热闹着,小老鼠也会探头探脑出来趁闹猛。我几次看到它乌黑发亮的眼眸,水汪汪地好奇地看着人们。我一吼,它赶紧一缩头闪电般地逃走。
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
亲的回来让他们记起时辰不早了,就纷纷起身告辞。
该端上桌的。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也有因为一个新来者的到来,使原先坐着的某人想起离家时间不短了,该回去了,嘴里说着前客让后客,就起身让座。当然这里面有的是两者或者两者的家庭曾有过节的,见一方来了就急于撤退,自然会寻找一个退场的借口。在场人也都心照不宣。
在我家的夜聊,总是被我父亲的归来画上句号。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地上班,落班也是极晚。母亲端出热饭菜,又给父亲倒上一盅药酒,父亲微笑着坐下享用这些。邻居嬉笑说,劳动模范回来了。父亲也只是一笑,并不做出任何言语的回应。父
母亲送客出去。开了门,才发觉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邻居们抬头看看月亮,相互说着话算是道晚安:今晚又是一轮亮月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落班:无锡方言,下班。②闹猛:方言,热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江南小城夜聊的生活,展现了那时居民悠闲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乡情亲情的怀念。B.前两段的环境描写,分别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来临,表达富有感染力。C.夜聊者多是晚饭后出来寻热闹的邻居,他们陆续而来,相互礼让,聊着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气氛融洽。D.小老鼠用乌黑发亮的眼眸好奇地看着人们,似乎被夜聊“吸引”,作者用这一细节反衬了夜聊的热闹。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
6.作者是怎样以“夜聊”为中心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0%的受访者赞同“儿童分级阅读”。
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家长为孩子购买童书或陪伴孩子阅读已经成为不少文化场所一道温暖的风景,但“究竟哪些书适合我的孩子”的确令家长很苦恼。
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他今后恐怕不太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所以创造更多条件把最好的阅读融入最珍贵的童年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爱好,那么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童书分级”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通过精细化阅读,可以使孩子通过吸收文化知识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广的成长空间,有效避免“书不对路”对阅读积极性的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摘编自吴学安《“童书分级”并非多此一举》,2017年11月1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材料二
(1)A:以孩子兴趣为主(2)B:根据教育专家推荐(3)C:购买经典图书(4)D:老师推荐的图书(5)E:购买畅销的书籍(6)F:自己决定(7)G:听从书店购书建议(8)H:随意挑选
分级阅读,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如果按照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来判断儿童阅读分级必要性的话,年龄越小越适用。因为儿童的身心差异太大了,特别是婴儿时期,差一个月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认知上的不同。如果不分级,容易造成阅读压力,让儿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从阅读实践出发,7岁以后的阅读,视儿童在6岁前阅读习惯的建立与否,阅读水平开始逐渐拉开距离。也就是从这个时
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主要参考依据(多选)
期开始,很多阅读专家反对分级阅读,觉得分级会限制大部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摘编自保冬妮《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分级阅读》,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材料四
在电视、手机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现在的儿童在兴趣、语言、服装等方面的表现都与成人区别不大了。儿童之所以会有童年,重点是儿童和成人的媒介环境是不同的,他们的媒介环境应该经过筛选和过滤。儿童分级阅读就是在塑造适合孩子 的媒介环境。不过,目前国内对少儿图书分级阅读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虽然有一些童书已经标明了“适合X岁儿童阅读”,但是,这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摘编自赵清源《分级阅读:别让“童年的消逝”成为必然》2017.11.1《中国青年报》)7.依据全文,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兴趣是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书的主要参考依据,这也应是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重要依据。B.根据教育专家、老师推荐或书籍畅销程度来选购书籍,说明部分家长需要依靠权威判断或别人的经验来购买。C.购买畅销书籍是无视孩子的兴趣,是用成人的标准来干扰儿童的阅读需求,会使儿童过早地进人成人世界。D.家长选购依据多样乃至随意,说明社会需要一套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帮助家长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书籍。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童书分级”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孩子10岁后可能不再喜欢阅读,所以我们要在10岁前利用分级阅读为他们提供优质图书。
B.科学适度的分级阅读是有必要的,但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要因人而异,尊重个体的实际需求,不必做出一刀切的机械要求。
C.虽然某些出版社用年龄来对书和读者做简单区分的做法并不科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
D.分级阅读针对儿童年龄有计划地提供书籍,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充分感受读书之美,对家长来说,则提供了书籍选择上的便利。
E.由于大众媒体的影响、部分专家的反对,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推行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但家长们热切期待科学的分级阅标准出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未冠,由舍选贡京师。登宣和六年进士 C.即位,古代指新的君王登上王位,一般是在原来的帝王去世后,也偶有特例。D.陛辞,陛在古代常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辞指臣下临行前向君王告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阐为人正直,富有气节。秦桧每次推荐官员都要先告诉对方自己的用意,面对秦桧的拉拢示好,他委婉地用愿老死秘书作了回答。
B.张阐忠心为公,敢于直言。对于朝政,他积极发表意见,陈述时务,切合事理; 对于权贵,敢于批评指斥,毫不回避,得到皇帝赞赏。
C.张阐不恋权位,不计私利。朝廷按照规定要提升他的官职,他表示拒绝;对于可以惠及子孙的劝说,他表示不能为子孙冒领无功之赏。
D.张阐积极抗金,富有远略。他力主积极备战;他预见收复灵璧县战事的失利,并提出应对之策,对归罪于主战派的言论坚决驳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5分)(2)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立 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E.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5.“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在指出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仍然虚心向老师学习后,接着说,“,”,古今对照,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批评。
(2)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情形和当地淳朴的民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菜根谭》中先圣训诫、民间俗谚、道藏通言、佛家警句,皆被信手拈来,“化”为一段段珠圆玉润、琅琅上口的精粹语录。
②在家中我是个羞涩内向的乖乖女,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面前我是个落落大方的好学生,可在骨子里我却是个喜欢铤而走险的女孩。
四川省广安、眉山届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推荐)
四川省广安、眉山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生成三磷酸腺苷 B.都在生物膜上......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贩卖/阪依靓妆/痉挛雇佣/......
四川省凉山州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应用(37分)(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肩胛jiǎ 扎zā染 卡qiǎ介苗 瑕......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5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7年10月31日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word版)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16年11月6日17时27分,一架载有92吨蓝莓和樱桃的包机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