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校园侵权案件解读_校园侵权案件经常发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3:5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常见校园侵权案件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校园侵权案件经常发生”。

常见校园侵权案件解读

校园侵权,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校学生(以下称“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和管理职责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因学校未尽到教育和管理职责,而致使未成年学生遭受来自学校和其他第三人的人身损害,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或者与过错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侵权行为。

常见案件解读: 体育课摔断腿,属于校园侵权吗?

王某16岁,是广州市某中学高二(3)班的学生。王某所在班级在2007年3月15日下午第二节课上体育课,教学内容为支撑跳跃运动。体育老师指定全班同学集合,讲解了跳箱运动的要领,并进行了演示,之后在水泥篮球场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任课老师站在跳箱旁边进行保护。当王某助跑跳过跳箱时,左腿挂了一下跳箱,导致右脚先行落在护垫上而受伤。王某当即被送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王某为右侧股骨中段骨折。王某在医院治疗一百余天,才康复出院。王某认为其在广州市某中学的教学活动中发生损害,该中学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王某将广州市某中学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专家解答:

首先,从被侵权人的身份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6岁的王某乃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属未成年学生,符合校园侵权的被侵权人身份。

其次,从侵权人的身份特征来看,案件中跳箱和护垫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同为广州市某中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1款,“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如果该中学的跳箱和护垫存在危及学生王某安全的瑕疵,则其应当作为王某骨折的侵权人。

第三,从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域和侵害对象来看,本案中王某受到的人身损害发生在体育课上,是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其受伤害的地点是在校园内。这两点均符合校园侵权发生的时间、地域和侵害对象的特征。

第四,从侵权责任的归责事由来看,学校在校园侵权案件中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事由是学校未尽到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职责,这也是学校是否存在过错的判断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一项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中,虽然体育老师事先讲解动作要领并在旁边保护,但王某还是受伤了。这表明,广州市某中学的对王某提供的保护措施尚不足以避免损害的发生,即没有尽到应尽的排除体育器材上的明显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职责,故其应对原告所受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学生嬉戏致害,学校构成侵权吗?

1999年10月19日,某县某初级中学下午第三节课,任课老师让学生自习,自己在办公室内批改作业。原告康某与被告李某同坐一排,相互开玩笑,康某用圆珠笔戳李某头部,李某用铅笔向康谋戳去,刺中康某右眼,致康某右眼外伤,晶体半脱位,视网膜脱离,眼球穿通伤,经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因原被告之间赔偿协商不成,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和某初级中学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专家解答:

未成年学生由于自己的不法行为致人损害并非因其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而不用承担

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任何法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民法通则》第133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7条规定,多数情况下,以上两类人群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自己单独的财产的,应优先从自己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伤害人和被伤害人都是在校就读期间的未成年学生,已经脱离父母等监护人的照管范围。而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一定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在他们尚不能够及时、正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时,其在学校中的有些行为应该受到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安排课间值日教师管理学生。《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10项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学校若是未进行上述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在嬉戏时遭受人身损害的,就是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从而构成《侵权责任法》第38条、39条规定的校园侵权案件,学校当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件中,李某和康某都属于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康某人身损害事实发生在上课期间,学校管理、保护职责疏漏,没有对上自习的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致使李某与康某在上课期间嬉戏打闹造成康某身体受到伤害,故学校的不作为也构成对康某的侵权,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小学生中午教室遭强奸,其所受损害由谁承担?

原告王某系某小学五年级学生,2008年冬天的某个中午,该学生在教室休息时,被闯入教室的无业游民李某强奸,原告起诉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对在其校就读的学生依法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被告对原告没有尽到职责范围内的教育和安全保障义务,对原告的人身伤害负有一定责任,应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补偿责任,经调解,由被告一次性补偿原告四万元。专家解读:

在第三人实施的校园侵权行为中,导致学生发生损害的行为不是由其在校其他学生或者校方不履行职责造成的,而是学校之外的第三人进入学校造成的,学校在此类情况下负有一个安全保障义务,而违反该义务的学校应该承担的是补充赔偿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由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负担。如果直接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作为补充赔偿责任人的学校的赔偿责任消灭,受害人不得向其请求赔偿,直接责任人也不得向其追偿。如果直接责任人不能确定或者无力承担部分或者全部的赔偿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学校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学校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在本案件中,该小学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实施强奸行为的无业游民是本案的直接侵权人,不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但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着严重过错,给了罪犯可乘之机,因此也应当承担未尽保护义务的侵权赔偿责任。在凶手无能力履行赔偿责任时,对学生家长的损失,学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相关法条: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本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时,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的规定,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幼儿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是指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或者在其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中,由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教育、管理职责,致使学习或者生活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损害或者致他人损害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的与其过错相应的侵权责任。

幼儿园,通常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学校,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的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电化教育机构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本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时,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的规定。与第三十八条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不同,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本条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主要是考虑: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心智已渐趋成熟,对事物已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对一些容易遭受人身损害的行为也有了充分认识,应当在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的同时,鼓励其广泛地参加各类学校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利于其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成长。如果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课以学校较重的举证负担,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有的学校会采取消极预防的手段,如减少学生体育活动、劳动实践,不再组织春游、参观等校外活动,严格限制学生在校时间,甚至不允许学生在课间互相追逐打闹等,一些措施甚至与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熟。同时,在判断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也可以通过采用客观化的判断标准,如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对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排除、是否已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是否制定了合理、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等来缓和举证责任,减轻被侵权人的举证负担,以利于对学生的救济。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本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校外人员人身损害时的责任分担的规定。本条规定分两部分:

一、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承担的侵权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是指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

如果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遭受人身损害,是由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本身的人员的行为造成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就要承担责任。比如,因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管理、维护不当引起的学生人身损害;因学校提供的食品、药品、饮用水、教学用具或者其他物品不合格引起的学生人身损害;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引起的学生人身损害;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教师管理不当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可能进入校园内或者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期间直接造成学生人身伤害,比如,社会人员进人学校殴打学生,校外车辆在校园内撞伤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该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的侵权行为直接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发生,其作为侵权人就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二、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的相应补充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该人员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由于此时受到人身损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仍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监管之下,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仍负有管理职责;如果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对损害的发生也具有过错,其未尽到管理职责的行为是造成损害发生的间接原因,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是否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人身损害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判断,如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有明显疏漏,或者是否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果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存在过失,如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门卫管理不善,导致校外人员随意进人学校殴打学生,或者学校为改善经济条件将学校校舍、场地租给他人使用,甚至将学校操场辟为停车场,致使校内常有车辆来往,出现车辆撞伤、撞死学生等情况的,学校就应承担补充责任。理解这一规定,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有先后顺序。首先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无法找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没有能力全部承担侵权责任时,才由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第三人已经全部承担侵权责任,则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不再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的补充责任是相应的补充责任。对于第三人没有承担的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不是全部承担下来,而是在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内承担,即根据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的管理职责的程度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的份额。

说明:本宣传材料案件解读选自《百案通解—校园侵权》

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经济学院工作站

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E-mail:sdie.fayuan@yahoo.com.cn

咨询电话:0531-88583148

咨询地点:济南市二环东路7366号一号教学楼1700室

查办商标侵权案件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查办商标侵权案件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湖北省工商局刘孝虎佘振义3月,全国工商系统开展的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各地在专项行动中立案......

关于校园侵权案件的法律依据总结

一、侵权责任法之规定: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

商标侵权案件讨论记录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案件讨论记录日期:2011年4月*日地点:**工商所会议室主 持 人:崔**记录人:崔**单位:**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参加人员: 崔**、石**、崔**、吴**、陈*......

注册商标侵权的常见的情形

注册商标侵权的常见的情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一章 一般规定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立法目的,我国学......

下载常见校园侵权案件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见校园侵权案件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