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循环经济经验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县循环经济”。
实践科学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两型”社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被首批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2013年,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明确一个理念。该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县整体发展规划,进入县委、政府议事日程,深入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社会共识。融入规划。该县利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始终,科学制订了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完善产业循环发展布局和城镇建设布点,形成了统一、有机的循环经济规划发展体系。列入议程。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全县“两个转型、三化进程”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范畴,特别在“四个**建设”中,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条底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循环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加强宣传引导,县广播电视台、**周刊等
1媒体对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项目开发,实行循环经济项目的包装、策划,注重项目衔接、申报,多次邀请省市发改委领导进行调研指导,促使循环经济项目纳入上级的计划盘子。
2.突出两个产业。农业产业。探索培育生态农业循环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生态农业转化。引导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合作,有效衔接种、养业,实现“养殖-沼气-种植”一体化,全面推广猪沼茶、猪沼果、猪沼林、猪沼渔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新增葡萄、茶叶、楠竹、花木等生态循环种养面积4.7万亩。利用丘岗林地实施“林套禽高效立体养殖项目”,七里湖林场2.3万亩生态湿地,养殖土鸡4万余羽,实现鸡粪养林、林养土鸡的循环养殖,全县生态养殖土鸡1200万羽。推行秸秆还田,连续3年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被省农业厅列为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县,三年完成水稻秸秆腐熟还田39.7万亩,累计为农民增收节支5439万元。工业产业。深度挖掘本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围绕本地资源,引进了盈成食品、骏鹰陶瓷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资源型深加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产业技改,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双月整改”活动关停污染严重企业5家,迁址转产6家,新上千万元的环保型工业项目17个。银雪松化工公司新上一条万吨电解锌循环式生产线,取代污染较重的立德粉、硫酸、氧化锌三条生产线,实现废水、残渣的循环、回收利用,年产值是转产前的5倍。实施“禁实推新”工程,“十一五” 淘汰实心粘土砖企业20多家,新上金辉石膏、东建建材、华丰环保材料等新型墙材企业。
3.狠抓三个重点。抓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补助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定期检查重点耗能企业,督促能耗超标企业整改,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实现GDP546.6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5.6%,年平均下降
5.1%,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0个,总投资1.2亿元,年节约标煤6.2万吨以上。仅2010年,就关闭炼钒企业8家、水泥厂5家,淘汰、关闭了国人啤酒和湘北油厂的老生产线。抓环境整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城市生活垃圾通过设立不同垃圾桶,实现废旧塑料、金属等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垃圾则焚烧或填埋处量。农村着力推广分类减量、分户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配套完善环卫设施,建立长效机制,较好解决农村垃圾无主管理的问题。小矿山停止上马、停止扩界、停止延期,解决小矿山乱挖乱排、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等问题。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城市水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抓生态建设。实施城市生态公益林工程,6年累计植树达12万株,村级以上公路全部变成了“绿色通道”,同时发展花卉、苗木2.7万亩。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积极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生态村19个。推进绿色酒店、绿色商场、绿色屠宰场和绿色农贸市场创建工作,推广建筑物可再
生能源利用,推广应用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加强宜居新村建设,按“五通”(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通公交车)、“五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五有”(有休闲场所、有健身设施、有文化宣传阵地、有卫生室、有商贸网点)的标准抓好配套建设,引导农民组团居住,**庙镇幸福村、高路铺村的示范点初步建成,14个乡镇已全面铺开。
创新发展理念健全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共义马市委义马市人民政府(2005年8月)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其中城市人口1......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 60年代中期在《宇宙飞船经济学》一文中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村域经济建设红桃村有8个村,211户,819人,村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2.35万亩,茶园2752亩,耕地面积332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以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