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目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工务系统目前存在的倾向性
问题分析及建议措施
一、倾向性问题
结合工务工作实际,以及对工务系统的安全状况、精检细修、技术管理、生产组织、隐患整治等情况进行日常调研中发现工务系统目前存在如下倾向性问题:
1.设备失检失修问题在管理层面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一是设备检查存在漏洞。工务部门的车间、班组日常设备检查不细或不按规定检查的问题比较普遍,造成病害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治,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二是设备检修安排不均衡。自“10.11”事故后,工务系统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加大了站专线和支线的检查整治力度,设备整体质量有较大提升。但从近期检查情况看“重正线,轻站(专)线”的思想又有所反弹,部分线路车间、班组放松了对站专线的检查整治,特别是对牵出线、货物线、调车线的检查整治不到位,线路几何尺寸超临修,枕木失效,联结零件松动、缺失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病害整治未形成闭环。设备病害不能及时复查并按时限完成整治。
2.晃车信息分等级处臵与日常检修计划组织落实的关系须工务系统规范明确。
一是处臵大量晃车信息影响了正常工作计划的落实。部分线路车间的干部和职工普遍认为:大量晃车信息的现场复
查、整治、反馈牵扯班组的精力过大,工区每天为复查晃车信息疲于奔命,影响正常维修、养护计划的落实。二是大量晃车信息无法及时进行处臵,并给工务段形成了较大压力。通过对晃车处所的复查和现场了解,相当部分的晃车处所现场复查线路几何尺寸轨向、高低和水平等大多在3-5mm之间。而现场人工和轨道检查仪检查发现的设备病害没有时间整修,造成顾此失彼。现场职工谈到“上级添乘检查发现的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上级部门人工添乘、添乘仪检查发现的晃车信息源源不断反馈到工务段,处理不好就会对工务段形成无形的压力,对日常检修计划造成冲击,易造成生产组织的无序,引发“拣芝麻丢西瓜”的安全隐患。
3.点外作业尚未根本杜绝。
一是部分干部对点外作业危害性的认识不清。部分干部认为“只要安全措施得当,点内项目点外实施”是完全可行的。这种靠侥幸、撞大运的错误思想认识,直接导向现场职工作业行为上的偏差。如若现场作业组织扩大范围和防护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安全后果。二是部分车间对点内点外病害整治界定不清。部分车间在《线路车间下达任务单》、《班组管理综合台帐》安排作业项目和人员分工上,对点内点外项目的安排不明确,有的将点内病害直接安排在点外。这类问题不仅在一个工务段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车间、班组工作安排的不明确,为点外作业的存在提供了空间,对运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4.天窗组织及利用问题突出。
一是夜间天窗多,造成组织难度大、隐患多。夜间天窗人工作业全凭肉眼看道,起道、拨道只能凭经验判断,线路高低、轨向的整治是否达到作业标准无法检测,存在小问题未消除反而破坏了线路设备既有技术状态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存在夜间、凌晨连续两个天窗时间间隔短,职工疲劳作业的现象。二是天窗兑现难,时间提前或推后情况多,给工务段检修组织、人员安排带来较大困难。三是天窗利用率低,虚靡、不饱和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工务对天窗组织不到位、工作量不饱和、提前销记或要点进行其他项目作业。
5.劳动安全问题在工务段普遍重视不够,喊的多,有效措施的建立与落实少。
一是对作业防护不重视。工务部门对职工的日常防护、自我防护宣传教育与现场盯控力度不够,造成劳动安全隐患问题大量存在。统计显示,工务系统日常安全信息中,防护不到位的问题信息占一半以上,都是作业防护不到位、职工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等典型实例。二是车间、工区安全分析会流于形式。从车间、班组月度安全分析会记录看,涉及劳动安全的内容很少,即使有也仅是寥寥几句,且每月内容雷同,起不到应有的宣传导向作用。三是工区(工队)对班前教育不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查阅一些发生人身事故线路车间劳动安全管理资料发现,车间对责任人连续不参加班前教育、工区对责任人在劳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警觉和重视,也不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最终导致悲剧的发
生。四是干部现场检查没有劳动安全量化指标,个别干部对劳动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二、原因分析 1.工作疲于应付。
一是对本单位日常安全管理、线路技术状态管理、病害整治管理缺乏统一思考和清晰的主、次工作安排导向。
二是日常检查整治标准不高。虽然车间每季、工区每月对设备都进行了检查,但线路超保养和临修处所仍然存在。反映出工务日常线路整修质量不高,病害整治不彻底以及回检把关不严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干部在检查中对部分超限不多或在临界值的病害视而不见,导致职工形成了作业标准不高的习惯养成。
三是工务日常工作定位较低,导致工作长期在较低层次、较低水平徘徊,难以提升本部门工作的定位档次。
2.精检细修缺乏细化安排和技术规范要求。
一是对精检细修工作重视不够。虽然各工务段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 “精检细修”活动,但部分干部职工脑子里仍然把质量检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定位在作业、保养和临修标准上,导致设备检修质量不高。
二是对现有检测设备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不够。工务过多依赖传统的检查工具和方法,对检测的新工具和方法探讨研究较少,特别对轨检车、轨道检查小车和添乘仪等检查(测)的数据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没有从中找出设备质量、作业习惯方面存在的规律性的问题。从日常安监室添乘复查
Ⅲ级偏差和不良地段情况看,造成晃车的主要原因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调整不及时,单元轨条连续小轨向及产生复合病害。特别是现场在分析病害时忽视了复合病害,对病害致因分析过于简单,导致部分潜伏的病害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
三是病害整治方法简单。部分工区在整治病害时,经常“以垫为主”不控制垫板厚度和上线时间,对病害进行表面化的整治,没有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消灭,甚至在整治过程中产生新的病害,造成晃车处所不能根治。
3.执行力递减,工作安排了就等于落实了的问题在工务系统比较普遍,缺乏对工作的计划、质量的回检与反馈制度。
一是逐级抓落实不力。有的干部缺少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意识,个别干部工作布臵了没回音或落实了但标准不高,敷衍塞责;段、车间对布臵的工作落实了没有、落实的怎么样没有人过问,导致落实力逐级衰减。
二是整治销号未闭环。没有按照销号闭环的要求动态追踪病害库中“A、B、C”类病害的复查、销号和回检等情况,导致病害整治环节出现断档。个别车间未落实逐级负责制,将病害闭环整治交由技术员、安全员或抽调人员负责,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很少过问。甚至个别车间因闭环和考核挂钩,在个别病害无法闭环时,人为在电脑上进行闭环处理。
三是对如何充分利用天窗缺乏研究。工务维修天窗内经常采用简单的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出现登记与作业内容不符等一系列问题,说明工务各级干部对如何有效利用天窗缺乏专题研究,日常与运输部门沟通不够,在天窗组织和
检修质量上下的功夫较少。
4.劳动安全管理未建立时效性的控制措施。
一是在劳动安全管理上制度缺失问题突出。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工务部门对劳动安全的管理常态就是安全会上提一提,班前教育讲一讲,文件电报念一念,缺乏常抓不懈的常态机制。
二是存在“以罚代教”现象。部分管理干部粗浅地认为“以罚代教”就是最好的管理手段,过多地依赖于考核处罚手段,造成职工怨气满腹,破罐子破摔和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劳动安全存在的深层次、根源性问题,而是急功近利,存在短期行为。
三、采取的措施
1.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调研,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2.强化集中修、天窗修管理,为工务作业创造宽松的作业环境。
3.主动沟通。及时解决现场的各种问题。
4.安监室组织工务监察,每月对支线设备检查一遍,督促支线设备病害及时整治。
5.优化安全管理手段,倡导“三个敢于”,即“敢于拦停列车、敢于降速慢行、敢于封锁区间”。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倾向性问题对照检查(锦集13篇)由网友“暴躁火药罐头”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倾向性问题对照检查,希望大家喜欢!篇1: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杨丽 叶辉新课程改革的理......
招商引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资本流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以行政法......
“wll1685354”为你分享13篇“四个倾向性问题对照检查”,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网友来稿) 张小叶浙江省48......
部队倾向性问题对照检查(共15篇)由网友“不是僵尸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队倾向性问题对照检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杨丽 叶辉新课......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建议邓生祥近日,在全县组织的维护稳定调研活动中,笔者深入到大坪镇各村、各矿业公司等地,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电话测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