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镇见习报告(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松口见习报告”。
松口镇见习报告
班级:地理083班姓名:xxx学号:2080822109
指导老师:俞万源老师、李冰老师见习人员:地科院083班
一、见习目的实地考察松口镇的过去和现在来验证聚落(城镇)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的规律。通过这样的见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人文地理学知识,掌握考察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实践的能力。
二、见习时间及地点:
2007年11月24日
松口镇元魁塔——世德新街——火船码头
三、见习内容
1、元魁塔上观察松口镇的选址条件
2、世德新街实地感受聚落(城镇)的形成变迁
3、参观火船码头结合梅江段的水利工程对城镇的兴衰的影响
4、分析聚落(城镇)的形成变迁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聚落地理角度考察松口古镇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围绕聚落(城镇)的形成、发展与变迁,重点查找松口镇的历史沿革、自然区位条件、松口镇兴衰变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这两大方面阐述了松口古镇的兴衰变迁。并从大体上整体上展现出了松口古镇的兴衰变迁是遵循着聚落人地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聚落;兴衰变迁;成因分析;松口镇松口镇概况
其地处梅县东北部,在梅江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自松口、松东、松南三镇合并后,成为梅县第一大镇。全镇共有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6.9万多人,面积328.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县白渡至大埔三河坝国防公路贯穿该镇,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重要集散地。
2松口镇历史
梅县松口镇,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是个遐迩闻名的千年古镇,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才辈出的客家之乡。其建制早于梅州,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2.1 元魁塔
元魁塔,俗称松口塔,位于距梅县松口镇8公里的梅江下游铜盘村境内,据史料记载,该塔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倡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10年才竣工。该塔属楼阁式,呈八角形,有7层,高40余米。元魁塔建在山崖咀上,地势险峻,滔滔梅江自西北奔流至该塔山崖咀下迴旋绕塔向东南方向绕曲而去,登塔远眺“一镇三乡”(松口镇、松北乡、松南乡、松东乡)之秀丽山川,曲折河流,客家民居,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元魁塔不但是“松口八景”之一,也是梅县一大风景名胜,梅州重要的古代建筑之一。
元魁塔是梅县仅存的一座年代最为久远和较为完整的古塔,除其固有的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外;它有着另外一层特殊的含义:该塔地处梅县境内的著名侨乡千年古镇松口镇的梅江下游。一百多年来,华侨离乡背井,乘船出洋谋生或回国返乡者必经塔下,在梅县近代华侨史上,使元魁塔逐渐成为海外游子萦怀桑梓的象征,成为了寻根认祖的标志。每年都有许多华侨及其的后代回到这里,寻回当年的沧桑记忆
2.2 世德新街
漫步松口古街道,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松口码头下梅江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码头上光滑的石阶、历经风雨的船墩在讲述着沧桑。沿石阶拾级而上是一条古街道,名为世德新街,街上“骑楼式”欧陆南洋风格店铺大部分仍完好地保留着。这里曾经商贾如云,汇集了众多机构及各种商铺,有“不夜城”、“小香港”之称。正对码头那四层高的欧式洋楼是昔日古街最漂亮的“松口大酒店”,也是1950年前梅州地区最大的一间旅店。楼面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它的英文名称,站在它的面前,似乎可以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在大街北侧,还保留着小街小巷、石板地。
然而当我们去到的时候,恰逢松口镇的圩日,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而仅与其一街相隔的世德新街却显得格外的落寞、凄清。昔日的繁华昌盛的景象已不再现,剩下的只是街道两旁残破的“骑楼”以及在门口坐着的一脸沧桑的老人家,也不知道他们此时会有些怎样的想法。
2.3 火船码头
火船码头位于世德新街旁,“火船”一词源于当时的船是烧煤驱动的,故而得名火船码头。火船码头是松口古镇非常特殊的一个标志,它有着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承载着百年前客家人海外谋生的梦想,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松口是华侨之乡,现有人口7万多,但是在外的华侨却有8万人之多!60多年前,为了逃避战乱和谋生需要,许多客家人再次迁移他
们的家园,而松口是到汕头下南洋的必经之路,火船码头正是他们离乡的第一站。昔日的火船码头,最多的时候有300多条船只在这里停泊,6000多旅客从这里出发。每一天,这里都在上演离别的场面,而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然而随着古镇的衰落,曾经繁华的码头现已荒废。当我们去到那里时,其中的一个码头成了垃圾堆积场,一条残破的船孤零零停泊在码头上,不免让我们感伤。
3松口镇聚落兴衰变迁原因分析
聚落变迁是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聚落形成、形态演变与聚落环境密切相关,在自然和社会等多因子影响下,传统聚落形态呈有机演进态势,聚落的兴衰变迁遵循着人地关系与聚落变迁的客观规律。城镇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其必要的前提和条件,自然条件是城镇聚落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因素是城镇聚落发展的先决条件,城镇聚落的兴衰变迁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松口古镇形成与兴盛原因
3.1.1良好的自然条件是松口古镇形成的先决条件
影响城镇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因素。松口镇地处梅江下游的松口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0-21℃之间,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之间,地形地貌条件良好,用地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具备城镇选址的良好自然条件,为城镇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1.2优越的地理位置松口古镇形成的基础条件
松口镇地处粤闽赣三省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松口陆路北通上杭武平、东邻永定、西连蕉岭、南接大埔,境内梅江为广东四大江河之一韩江的重要支流,是水运交通的主要通道,松口水路东北连接闽西,东南直通潮汕,水路交通特别发达,松口港曾为广东第二大内河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松口古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1.3 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是松口古镇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3]
客家人第三次迁徙的时候,客家人来到了闽粤赣的客家大本营。松口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繁荣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松口盆地已经不能满足客家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了。这时候就出现了第四、五次的发展迁徙。松口作为交通潮汕的唯一水路通道,这里就成为客家人出海越洋的始发站和中转站。
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使松口古镇深深打上了侨乡烙印,松口成为著名的华侨之乡。松口镇现有人口7万多,华侨却有8万人之多。爱国爱乡的“乡土情结”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发达后的客家人结合西洋的风格在松口建了很多中西结合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3.1.4 优越的水运是松口古镇兴盛的主要因素
松口地处闽粤赣的交汇地带,梅江干流旁,交通区位成了影响古镇兴衰的主要因素。在过去,水运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松口利用这种临江近水和能与潮汕地区通航的优势,建起了大大小小20多个火船码头。港口的繁荣可以看出古镇当能的风光。
3.2松口镇的衰落变迁原因
3.2.1交通区位的变迁是松口古镇衰落的主要因素
随着现代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路运输方式已经没有那么方便了,陆路交通的迅速崛起,使得松口古镇慢慢的衰落。同时在梅江短短几十公里、比降三十到四十米的河段上建起了四座小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成严重制约了航运。
3.2.2水患影响是松口古镇兴衰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
松口镇特殊的地形使得其经常遭受水患,据统计,松口近百年来的大水患达450多次。这些水患的原因和地势有关之外,还有人为因素。梅江上的水电站蓄水发电,但没有很好的交流机制,往往在暴雨来临的时候上游的水电站为了安全进行泄洪,而下游的水电站为了效益不开闸泄洪,这就使水患更加严重。也因此,人们纷纷迁走,寻找地势较高的地区建立新镇区。
3.2.3政府政策规划影响着是松口古镇的发展
松口作为一个古镇,每次的兴衰变迁都和政府的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城镇规划是政府主导城镇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为了寻求经济的更快发展,有意的把松口镇委往内地、山脚搬迁。在这种导向下,松口镇城址开始发生转移,由沿江向内地迁移,表现出显著的城址空间转移特征。
见习心得总结
聚落的形成和变迁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结果。松口古镇的衰落变迁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导致的,是避免不了的。松口镇的形成、发展、繁荣和衰落变迁规律遵循依附着自然、顺应自然、干预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社会发展方式。我也坚信松口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松口不认州”,千年古镇一行确实感受颇深。从繁荣路昔日的辉煌热闹,到眼前的鸦鹊无声;从昔日的游子集聚,到眼前的人去楼空。在感叹松口镇保持原有风貌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伤感!我想,对于我们这些新生一代,与时俱进固然重要,但在前进的路途中更应该回头看看,没有昔日的洗礼就没有今日的辉煌。多往古镇走走,身临其境才感受良深。再回头想想,在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那一方被遗弃的旧土,是否应该注入自己的一丝情感呢?
参考文献
赵荣, 王恩涌, 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91.俞万源, 朱浩龙.梅县松口镇聚落变迁及其成因分析.嘉应学院学报, 2009, 27(3):106-112.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26.
松口课程见习报告见习主题:聚落(城镇)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见习目的:考察梅县松口镇的城镇选址条件、城镇形成与发展因素、城镇的历史沿革与兴衰变迁见习要求:熟悉聚落形成发展理论......
松口实习报告摘要梅县松口镇是研究城镇聚落变迁的一个“活教材”,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基础好,水路交通方便,商贸发展繁荣。基于水陆要塞和千百年的文化发展......
梅县松口镇考察实习报告地理101张智行101080059带队老师:罗迎新院长、俞万源老师内容摘要:松口是岭南的四大古镇,广东省内河的第二大港口,昔日的松口是如此的辉煌,历史上的松口经......
梅州松口镇实习报告2013年11月3日我们来到梅县的松口镇进行人文地理学的实习。松口镇是梅州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城,也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我对松口古镇的印象就是自然风光独特,......
松口实习报告摘要:松口古镇历尽1000余年历史,经历了“雏形---形成—繁荣—衰落—重振”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古镇发展的心酸历程和城址空间转移的历史规律。通过考察要与分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