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现代新诗鉴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新诗鉴赏”。
·现代新诗鉴赏
1、(1999年)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2000年春季)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2000年秋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5、(2001年春季)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6、(2001年秋季)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1、正确答案为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即是指诗人自己。题目“我爱这土地”中的“我”,应该包括作者在内。只不过作者在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我”与“鸟”是同一的、不可分的,“鸟”就是“我”。
2、正确答案为C。“冲破冰冻严寒”喻指冲破重重阻挠、障碍、艰险,而第一节只是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反应,两者没有直接联系。且“警告、确讯、遥指、渴望”都是从心里的期盼之意,并没有反映出“冲破冰冻严寒”之意。
3、正确答案为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的看法。因为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评说的。这句之前的“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之后用了一个逗号,说明前后是一体的。看问题的人就是作者自己。
4、正确答案为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从有关诗句“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可知,这里的“你们”指代“稻束”。
5、正确答案为D。从作者抒发的情感来看,A、D两个选项的表述是互相对立的,答案一定在这两个选项中。从文中的语句“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和作者写作诗歌的时间看,作者的情感应该是积极的。这正是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的。D的表述错误。
6、D。
新诗鉴赏试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 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
黄石九中语文备课组2012年新诗鉴赏试题 ——转载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 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古诗词鉴赏(199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那信江海......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现代新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现代诗歌是5月4日新文化之后中西文化的对抗,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唐诗和歌的优良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特别是象征主义的引入诗歌的审美内涵,它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