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失范行为解释”。
幼旭学校“合江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合江县幼旭学校课题组
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代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课题组向大会作这一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不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选题意义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施行,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明确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它们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工作应以德育为首位,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地处县城城区,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县委县府指定的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也是合江镇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在校中小学生有1500人,在现有招生体制下,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占到20%
以上,有近40%的留守少年儿童,这些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尚未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中,集中了合江镇和县城周边乡镇各小学输送来的大量学困生和品困生。这些学生除了表现在学习困难外,内在为道德失范,外在为学习、生活和交际等行为失范。这类学生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不加以矫正,将对学生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并产生大量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管理和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障的德育运作机制并没有形成,家庭、社区和学校德育根本没有得到有机整合。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长效机制,没有真正解决“父母监护缺失”的问题,不少活动存在“运动式”、“一阵风”的问题,现有教育管理也多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效果不理想。德育工作评价虽然有制度可依,但这些制度缺乏对评价指标的量化,德育工作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多停留在教学成绩和学业分数上,德育评价虚多实少,学校、职能部门和班级的多级评估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者有了雏形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我校开展“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预计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效果预测
(一)、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构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运作机制。
具体办法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形成家庭、社区、学校德育的有机整合。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
采取的途径为: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转变育人观念,创设良好的师资环境。
(2)办好家长学校,更新家长育人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2)找准活动的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构建适合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矫正的系列活动体系。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适合我校的学生行为规范检测与评价体系。
我们的想法是:完善德育工作评价量化评价指标,德育评价要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建立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和班级等的多级评价体系。
(二)、预计达到的效果。
1、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提升,乐观向上,行为文明,习惯良好,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师育人观念得到更新,育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3、学校管理理念得到优化,构建起先进的、可行的、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4、育人环境等到改善,书香校园打造成型,学校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三、本课题的改革主张与改革措施
(一)本课题的改革主张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课题的研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本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行为失范矫正策略研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脉搏,探索符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更好地解决我们德育工作中暴露的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起先进的、可行的、高效的德育运作体系,使我们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本课题的研究与我们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相关,要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要做的工作;研究的内容力所能及,研究的条件基本能具备,研究的保障可以落实;该课题具有研究价值,且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只要我们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认真操作、加强管理,注意及时调整和修改完善,一定会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本课题的改革措施
本课题研究分为准备论证,实验验证,总结提炼三个阶段。具体措施是:
(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用于前期准备。
(2)教育调查:运用教育调查法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调查研究学生行为失范的现象等,从而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德育的方法和策略。主要用于实施初期。
(3)行动研究:在自然条件下让德育工作者进行亲身实践,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拟定具体计划、实施计划、反馈信息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反思,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为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提供实践和研究的丰富信息。主要用于实施阶段。
(4)邀请师培部门、专家、优秀班主任教师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指导、引领。适用于课题研究全过程。
(5)案例研究:注意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不同级别的学校和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的德育工作范式。主要用于实施后期。
(6)经验总结: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重视资料数据的积累、归类并整理研究资料,寻找成果和过程蕴含的规律,并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研究报告。主要用于总结阶段。
四、本课题活动规划
①对学生生活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调查活动。②家庭环境、社区氛围、校园文化、学校制度、政府政策检视活动。③专家引领活
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对课题组人员及相应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④通过网络技术搭建交流平台展开交流活动。⑤学校及各部门的德育系列活动,具体为学校 每学年一次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每学年一次优秀班主任评选,每学年一次优秀教师评选,每学年一次师德标兵评选,开展“家长学校”各类活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每学期一次主题关爱教育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学校支部每学期一次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每学期评设党员示范岗,进行流动管理,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工会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开展贫困生慰问活动。教导处 定期开展德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拟定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期一至二次班主任培训活动。团支部与少先队大队部“幼旭之星”评选(周星、月星和期星评选),每周一次班级百分竞赛(学期末总评一次),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教育活动,每学期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按月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留守学生之家”活动,每期“艺休周”活动。班主任 《学生守则》与《一日常规》学习系列活动,幼旭之星评选活动,每周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开设“家校路路通”,每学期至少一次家长会。科任教师 每期写一篇德育工作论文,每月交一篇“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心得体会,每期写一本读书笔记。
2011年5月
中国人行为失范“七字” 脏----乱丢垃圾,当众脱鞋 吵----大声喧哗,无视周围人的存在 抢----指不遵守规则,不遵守秩序 粗----指缺乏尊重,不讲礼仪 俗----指把地方不良习俗带进......
XX公司2017年上半年员工行为失范排查工作报告XX银监分局:为了切实有效地防范职业道德风险,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可能的发案苗头及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
佛山市"中小学有效教学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小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许贤苏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课题提出的背景......
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导语: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快速消费品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消费品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发......
师德失范行为自查报告这次的虐童事件。再一次表明类似这样的老师本身其职业道德和行为自律是缺失的,这样的老师心理是扭曲的、变态的、不健康的,因此她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