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留守儿童专项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高荣樑
所属单位: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这些孩子的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劳动习惯及社会交往行为等方面缺少关爱和指导,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国内教育界有不少学者热切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身处农村、真正零距离接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作为工作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教职员工,有理由、有条件也有责任对他们的行为养成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本地状况的对策。
目前,全市130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3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87万余名。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和难点问题。就我校而言,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14名,其中留守儿童227名;我校于2002年秋期开始探索寄宿制办学,现有住校生230名。2010年10月我校开始实践中国•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试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工作要求和铜梁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同爱行动”活动方案并结合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实际,从学生的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营养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此,本课题试图通过调查前测,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现状并分析原因;然后,分步骤、分阶段、分类别地采取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的“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方法;同时,在生活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劳动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等方面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和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校地处渝西农村丘陵山区,交通、经济落后,外出务工成为增收来源,外出务工人数逐年攀升,留守儿童面临的隔代教育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我们将结合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一)培养合理饮食、节约粮食、按时就寝起床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建立留守儿童生活行为规范。
(二)培养学习纪律和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建立留守儿童学习行为规范。
(三)培养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建立留守儿童劳动行为规范。
(四)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建立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行为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既定的行为养成教育的目标基础上,调查分析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研究落实途径和实施策略。
(一)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前测分析。掌握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现状,进行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学校、社会因素等原因分析,并提出生活、学习、劳动、社会交往行为目标。
(二)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落实途径。
1、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发挥家长学校优势,更新家教观念;二是构建开放的活动模式,提高家长素质;三是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氛围;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2、学校教育方面:一是树立正确公平的教育观;二是构建日常常规模式,强化行为习惯养成;三是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塑造健全人格;四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合格小公民。
(三)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实施策略(分为四个部分)
1、生活行为规范培养。
(1)召开中队“生活小能手”等主题队会;(2)召开家长(代管人)座谈会;(3)组织家访;(4)每学期评选勤俭节约小标兵。
2、学习行为规范培养。(1)教师制定提优补差计划及措施;(2)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3)召开中队“学习小诀窍”等主题队会(演讲、征文活动);(4)每学期评选学习标兵。
3、劳动行为规范培养。(1)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2)召开中队“劳动小模范”主题队会;(3)组织劳动技能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4)每学期评选劳动小标兵。
4、社会交往行为规范培养。从待人接物的礼仪、为人处世的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1)开展社区服务活动;(2)召开中队“礼仪小标兵”主题队会;(1)举行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4)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策略,围绕“调查(发现问题)—论证(确立课题)—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分析(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归类)—行动(寻找留守儿童教育方法与途径)—反思(研讨交流经验教训)—总结(提炼、验证策略、形成成果)—推广(运用研究成果)”等八大环节展开进行。
在研究前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记录法,用书面问卷形式,就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其子女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对留守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在研究后期,再次通过问卷、观察,对比前期的记录资料,用比较法研究总结取得的效果。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用行动研究法不断总结反思,提炼行为养成教育策略;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经验,指导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同时,选用个案跟踪法,通过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家庭
进行研究,运用观察、访谈等多种手段,来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通过前测,将本课题分为生活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劳动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等四个子项,每个子项涉及到的目标要求较多,各参研班级每月选择几点要求设计方案及实践研究策略,加以实践探索;每月进行测试、总结具体措施及经验,课题组交流后各参研班级全面铺开。2012年11月前对各年级实践研究效果进行后测,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模式。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报告。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完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12月):课题前测分析,论证开题,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边实施边小结,边小结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认真做好台帐的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结题阶段(2012年12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总结课题成果,并进行运用,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实践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情绪和成绩明显提升。校园班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环境和谐舒
适,结合重庆市4+1试验项目,打造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办学特色,让学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真正的温馨家园。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实验方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现状调查(本区域)》的调查报告。并通过研究最终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论文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实施,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高荣樑校长担任组长,兼任课题组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确立目标、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均在专科学历以上,平均年龄为36岁,均为我校县级、校级骨干教师,其中一部分同志还是从事德育管理干部兼一线教师及《留守儿童成长误差矫正研究》课题成员。
课题参研人员工作分工:
管理组(方法原则、措施制定):高荣樑、张云龙,统筹课题的实施,做好开题结题相关工作
实践组(班级管理、方案实施):罗小丽、钟世科、王勇、黄平,尹金山、张秋菊、王勇。加强课堂坐姿、书写习惯及格式、课堂准备、课堂交流习惯、家庭作业习惯、课余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促进课间活动习惯、课间活动场所规范养成;培养礼貌用语使用、文明交流行为习惯;培养家庭、学校劳动习惯以及群老爱幼品质及社会交往行为习惯。
反馈组(检查记录、调整落实);古伟、林峰华、黄霞,设计行为
检查记录表,做好检查记录,提出研究改进方案。
总结组(实践反思、内化提高):张云龙及参研教师,组织进行各阶段小结,确保行为养成研究取得实效。
活动协调联络组(开题结题、过程活动):高荣樑、古道春,人员联络、信息上报。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一)我校是市4+1项目试验学校,各级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2011年元月5日在我校召开铜梁县“同爱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会,鼓励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工作。
(二)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县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
(四)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五)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务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六)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为课题组配备了多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七)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为研究人员购买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并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参观等所有费用,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
课题组
联系电话:023-45851706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附: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09)[2]贾娅玲,《西部地区龙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民族教育研究(J),2007第6期
[3]王极盛,邵炳武,赫尔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0):16-18 [4]陈莉,李文虎,南昌市某小学学生个性特征相关因素分析,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3):171-190 [5]张敏,刘新民,葛明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事件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468-469 [6]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7]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代教育科学(J),2006第4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
“宜宾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教师教育学院07、2 严霞 070902013一. 研究的背景1、时代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一)、时代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 题 报 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