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研究_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2:12: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研究

2011-12-1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模式,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看,大市场与小农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就掀起了一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农产加公司的经营模式缓解了农村发展的矛盾,但是从近几年农村发展情况看,大公司和小农户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龙头企业和多数农产之间的主体地位仍然存在不和谐、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在其中仍然处于无组织化状态,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仍然无法分享。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农民组织化滞后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非正式农业制度发展为正式农业制度,这样一个农业制度化的变迁促使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从根本上废除在我国历史长达20年之久的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项改革产生的重大业绩角度看,主要是组建了农产经济,在农村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城乡工业化齐头并进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微观基础。但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看,毕竟只是解放了生产力,从农业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只完成了一般的任务,另一部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产权制度明晰和小农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了以往统购统销的模式,开始实施合同订购的策略。90年代初我国又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总目标。从一系列改革情况看,农民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主体,农民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获取了巨大的福利,但是,同时也需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经济学道理。社会化农业大生产和分散的个体农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农民这一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惑。它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一矛盾。

个体农产的小生产模式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重要的微观基础。农民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

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但是农民在发展市场化农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承担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同时还要面临市场风险。农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其主体分散,经济实力比较脆弱,不能从根本上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模式变化。其次是农民对市场预测能力比较差,对各种问题分析不够理性,农产品的供需不稳定,价格弹性波动比较大,生产模式上模仿型比较强。再次是农民的市场开拓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造成农民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费用比较高,农民的利益经常受到侵害。

个体农产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从我国国情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个体农民户的耕地面积通常情况也只在6亩左右,这些经营规模比较小的农户没有吸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内在动力,同时也不具备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条件和能力。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先进管理方法的利用程度不高,这对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农业现代化管理效应和规模化经营效应很难得到根本体现。

农业生产专业化与个体农民传统生产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均田制”导致农民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农民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各种类型的农作物,因此,没办法感受农业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得到提高之后,其生产效率没有办法得到全面提高。

农业开发性投入与个体农民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从农业发展规律角度看,农业开发性投入属于基础性投入,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作为投入要素。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缺乏基础性投入的生产经营投入所产生的报酬是递减的,但是农民只是一个个体,对基础性投入无法进行承担,但是,从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看,政府对基础性投入的力度还不够,最终对个体农民生产经营投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业纵向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问题

农业产业化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从现实情况看,人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学术界的认识看,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村经济,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按照系列组织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实现农业和相关产业的社会化、系列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进而实现工、农、商一体

化,加、产、销一条龙的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本质是实现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合经营,最终能够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基础性主导产业,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农民的参与。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担保机制,同时还要形成利益共享的利益联动机制。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发展市场农业,促使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才能在农业市场化发展过程中获取平均利润。农业产业化需要发展以社会化、市场化、纵向化和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合作化过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被很多发达国家所证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拥有多种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需要完成纵向一体化工作,其农业效益不仅只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等。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看,很多综合性效果很难通过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衡量。从我国农业产业系统的经营效率角度看,纵向一体化可以形成多个组织系统,保证系统技术能够在高效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使农业单位投入产出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需要提高比较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套完整实施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纵向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避免农产品在多个环节的流通,从根本减少农业中间销售费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各类风险。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整体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模式经营和市场经济接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看,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处于无组织化管理状态。其交易方式落后、势力单薄、谈判地位相对比较低,其在进入市场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保护自身利益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主体地位存在不对称现象,农产对一些龙头企业实际上形成一种依赖和依附的关系,其在整个市场交易环境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农产不能分享销售利润和加工增值。龙头企业、农产、基地之间缺少科学规范的组织链,因此无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风险共同体。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经济不发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当前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只有如此当前形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否则,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根

本性保证,农民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很难在市场经济环境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能自发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农业产业化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民居住分散等问题,所以需要对基层组织进行全面更新,保证基层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和行政职能分开,通过政策和制度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农民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协会合作组织。促使合作组织能够真正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在这样基础上进行联合,逐步形成实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形成合作经济组织和实体联合的管理模式。我国农民组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现小生产和大生产相互结合的有效经营形式,从总体情况看,合作社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程度的农民生产服务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农产品交易费用,从根本上促使广大农民受益,同时也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形式。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产业化,产业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合作制,通过合作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邦.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农村建设,2005(Z4).[2]张金明.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建设,2005(Z2).[3]杨成将.巧解规模化经营五大难题推动农业产业化再上新台阶[J].农村建设,2005(Z1).[4]余应军.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J].农村建设,2005(Z1).[5]舒刚.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J].农村建设,2005(01).

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 浏览次数:112 发布时间:2012-12-21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夯实农业基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挥......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的形成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效益、农民收入预期的影响。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而且也要探索和......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为深入研究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按照区政府调研......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

下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