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强国战略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关于人才强国战略问题
一、背景材料
1.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各级科协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中共十六届二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3.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4.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 ①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②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③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
④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
二、学科关联
1.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
⑴中国历来重视人才,注怠发挥人才的作用,中国古代出现的几次封建盛世局面都与统治者注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分不开,对人才重要性的论述也较为多见,比如:
①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④西汉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⑤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有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将有李靖、李勣等;著名的谏臣有魏征等,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⑥武则天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姚崇等,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⑦唐玄宗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担任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⑧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⑨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⑵杰出人才的出现,有赖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培养机制的构建,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制度的创立发展、教育机构的设置完善等方面。此类知识有:周代“学在官府”;孔子发展私学;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唐代中央、地方官学机构的创办和专业学校的设立;王安右整顿太学等。
⑶杰出人才的出现,还有赖于对其的发现和选拔,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沿革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此类知识有: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采取,唐、宋、明不断加以补充、调整和发展的科举制。
2.中国近代现代史相关知识:
⑴近代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产生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①有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官兵,遍布历次侵华战争的过程中。
A.鸦片战争中的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裕谦、陈化成;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
C.抗日战争时期的蔡廷锴、蒋光鼐、杨靖宇、张自忠、左权等。
②有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涌现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如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③农民革命斗争中的领袖,如洪秀全、洪仁玕等;
④民族资产阶级变法和革命的领导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派;
⑤无产阶级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还有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人才,可分类总结其成就、特点和意义。
⑵近代史也是教育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蔡元培和陶行知,应总结归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意义。开始出近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学校,如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洋务学堂和以培养变法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校,如京师大学堂等。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的变化,废除了科举制度,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应将这类事物放在时代背景中去分析看待。
⑶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重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及其培养和选拔,如教育制度的创建、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各类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和科学等领域涌现出大批人才,尤其可注意的是一些事迹较为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但“*”时期也曾出现过上山下乡运动不利人才发展的举措和存在着对人才的摧残的现象,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世界近代现代史相关知识
⑴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杰出人才在发挥作用,如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出现的克伦威尔、罗伯斯底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俾斯麦等,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领袖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如提拉克、孟尼利克二世、甘地等;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杰出人才也应分类总结其成就和贡献。
⑵对人培养和选拔也有反映,如拿破仑和日本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措施、新加坡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等,应放在时代大背景中加以评析。
本内容由【中科网:】热心网友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中科网(全名:中国科技信息网)国内首家公益性科研技术人才求职招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助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难题的突破。
人才强国战略摘要: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面对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做出的决策,关系到我国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
人才强国战略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
人才强国战略之我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摘要]:人才强国战略是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
最近,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
龙源期刊网 http://.cn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者:李宝源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01期[摘 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