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侯方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我国社会将来的主人。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较突出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青少年失足,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期对改变这种状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对策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最难以把握的时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不仅是我国,更是全球的问题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纠正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已经变得尤为迫切。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谈及青少年犯罪成因,我们需要从其特点作为切入口,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特点的分析,进而理清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下将仔细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较小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18-23周岁,到本世纪的14-16周岁,甚至一些青少年刚满14周岁就进了监狱,更有甚者,部分青少年实施犯罪的年龄比这个还低。
(二)犯罪主体复杂化
主要表现在,随着外来人口向城市的不断涌入,文化、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亲少年校园生活冲突的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们常常可以从各种媒体获悉一些在校生一时冲动,而犯下大错,杀人、强奸等令人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件有时发生。例如: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
(三)犯罪类型多种多样
除了传统的拦路抢劫和敲诈勒索以外,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也在向青少年群体不断延伸,如在实施抢劫的同时进行强奸,杀人等犯罪活动。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家庭环境和特殊的人生经历而从心里上开始报复社会,无故的寻衅滋事和伤害他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犯罪形式成团伙化
青少年由于自身发育的不成熟,在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所顾忌。相对惯犯或成熟的犯罪分子来说,他们会感觉自己力量的不足,底气和心气和不足,在没有他人教唆和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单独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当这些个体集合到一起时,相互教唆,相互依附,借势壮胆进行团体性的犯罪活动,这种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其社会危害性一般也会更大。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自身的原因
1.青少年个体心理结构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显著发育,会不断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在自我观念的树立过程中,不断强调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特立独行的生活习惯作风。在进行决策选择时,不再依赖父母和老师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具体表现在思想上比较独立,行为上比较叛逆。特别是他们决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对和压抑时,这种叛逆的情感和行为会表现的更加激烈,进而产生消极反抗的情绪。在行为上,表现出两面性,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心有不甘,背地里还是按自己想法行动,而且这个阶段极易受到年龄相仿的不良少年的诱惑和影响,从而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的情感结构
总有一些青少年,幻想享受、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生活是青少年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地走入社会,没有受到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自己在后天的磨练中不断树立的,往往表现出来也比较低级和肤浅。缺乏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生活中表现出精神空虚,好逸恶劳,极易对金钱产生过度的迷恋,乐于羡慕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所挣的金钱往往不够自身的花销,逐渐滋生出不劳而获的想法。特别是在生活非常窘迫和困难的情况下,容易铤而走险,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去获得非法的财富,去实施盗窃、抢劫,甚至是绑架、杀人等犯罪行为。
(二)家庭的原因
即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中身心健康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比较消极的地方,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千篇1律,每个家庭由于自身的特殊情
况,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但从最终的教育成果来看只有好与不好两类,消极和失当的家庭教育,如打骂和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极易给青少年成长不良的生活阴影,而过分溺爱娇纵子女,也也会让孩子形成太过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习惯。
(三)学校的原因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承担重要责任。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应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但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倾向,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有倾向地培养,对一些在校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选择放弃,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学生中造成明显反差,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使学生心理产生失衡,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不可能去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社会的原因
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腐朽文化的影响
一些“黄色”书刊和新闻媒体播放的暴力等影视制品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其传播速度快、毒害大、遗毒深,而青少年辨别能力差,欲望强,一些青少年效仿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文化的腐朽不仅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更重要的在于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心理扭曲,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行为动机产生的两大前提条件: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界刺激。腐朽文化正是满足了未成年人个体内在低级需要,使他们感官及肉体得到高度膨胀,然而却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开放振兴了国家的经济,但改革也造成了某些领域的暂时性的无序与失控。由于社会缺乏主题价值观的有效引导,造成社会的道德标准出现混乱,使得这一时期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处于“后天失调”的环境中。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幻想过上物质生活,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不择手段。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分析
面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和共同努力,积极消除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实施家庭教育
为了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做起,一方面需要预防暴力虐待青少年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需杜绝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相关单位可以和家长制定相关的责任约束,明确规定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坚定不移地巩固好家庭这个堡垒。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1.观察青少年的言行举止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通过细心的观察,家长能有有效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变化,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如突然孩子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开始追求奇装异服和外贸的打扮,喜欢和一些街头的不良少年,小混混聚集在一起称兄道弟,开始偷偷地学习喝酒、抽烟等等。如果家长能细心的加以即使发现,并给孩子积极有效的帮助,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将是非常必要的。
2.多与孩子谈心
而且是朋友的身份进行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这样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有什么想法和顾虑都和父母进行积极的交流。这样父母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如果父母是粗暴式的大骂出口,大打出手,极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破摔”,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酿成人生的悲剧。
(二)实施学校教育
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效果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最有利于他们的转化,因此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学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需要把两者进行结合。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与学生的不断交互过程中以身作则,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传统教学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不再被允许,但是教师切不可放弃惩戒学生的手段,但是要做到适度。老师的威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言教不如身体力行,通过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于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的培养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学生的学习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从而树立健康的性格。
2.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不断加强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在法律的学习培训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积极的实践,如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在自身遭到不法侵害时,应及时的向老师家长需求帮助,不逞一时之能,在法律学习中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实施社会教育
具体来说,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政府行政机关的法规制定,通过公安机关的积极配合,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给学校周围营造一方净土。2)多种教育宣传形式相结合,使青少年遵纪守法,通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引导他们遵纪守法。3)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同时对后进青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再教育工作,挽救失足青年。
四、结束语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各项变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管齐下,通过青少年,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为他们的成长铺平道路,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思想得到进化,就业时有一些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翔.中国大陆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对策[J].青少年犯罪研究,1996,(01).[2]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02).[3]罗大华.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分析[M].北京: 知识出版社,1982.[4]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从14岁至25......
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深深忧虑。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广东警官学院11级法学二班邹锡涛(学号;201***)摘要:青少年问题始终是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1991、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