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思想道德教育浅析”。
浅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华山小学黄宗凯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靠一朝一夕或几个部门开展几个活动难以奏效,必须深入下去,做一些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切实找出其中规律性东西,使思想教育工作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扎实有效。对此,笔者认为,青少年思想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仿佛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感应链”,在发生着一系列传感效应,教育效果的好坏其实就是链条效应的现实体现。
教育链条效应的这个链条,是由“知”、“情”、“意”、“行”四个“环”组成,每个“环”均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因素共同锻制而成。具体讲,“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告知青少年应掌握的知识和应明白的道理;“情”是通过综合因素的积极影响,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的好恶趋向,进而产生实施受教育知识和道理的认同感和主观愿望,即所谓的责任意愿;“意”既“意志”,一旦意愿形成,并保持长期坚持做下去的顽强毅力,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特点;至于“行”,乃是链条效应的阶段性结果,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受教育者在“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积极的愿望要求,加上持之以恒的意志强制,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现实行动,既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最终现实体现。这其中每一个“环”都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必不可少,同等重要,并由之发生着传感效应。“行”的目标一旦实现,本“链条”的“知”不仅得到了巩固,“情”和“意”得到了加强,也同时为进一步迈向新“知”的境界,发生新一轮“链条”效应做出积极准备。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目前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之所以花费了很大力气,效果却不甚理想。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积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不够和谐一致,还没有认真炼制好教育链条的四个“环”,没能切实构建好这条“链”。具体表现在:
一是只求其一,不求其二,导致“链”的缺失。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中央再三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仍有一部分没有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奉行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知识教育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许多学生的家长,也在推波助澜,不断给天真烂漫的孩子施行获取高分的高压政策。社会方面,由于正处转型特殊时期,本身就给孩子增添了许多消极性诱惑。鉴于这种状况,仅正面性“知”这一“环”就很难完全形成,更何谈“情”、“意”和“行”的养成。当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许多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按照《若干意见》提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的标准要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何况,由于现实中简单化的工作方式,一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教育形式,又人为割裂了四个“环”的科学连接,直接过渡到“行”的层面,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走向理想的反面。譬如,一些家长自己都不明白或不愿遵循的道理,却坚持让孩子去做,结果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是单兵作战,缺乏合力,导致“环”的缺口。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如一方面作用发挥不好,“环”就不能闭合,出现“缺口”,也就不能顺利实现“链”的连动。在现实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方面,除个别教育者失范、少数家长失责外,基本上都有着好的愿望,也有切实的行动。但从社会层面来看,存在问题还非常突出。正如《若干意见》上所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难题。
三是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导致“环”的劣质。
撇开青少年家庭,但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层面来讲,目前在个别部门或少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重宏观、轻细微,重利益、轻责任,重眼前、轻长远的不良倾向,致使一些地方或领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短期行为严重,负面作用加剧。究其原因,正如《若干意见》上所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每一个“环”的炼制质量,在“链条”形成的过程中,“环”就会变形,甚至开裂,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教育效果弱化。
四是盲目行事,不求规范,“链”的效应难以发挥。
教育本身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必须研究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遵循其内在的科学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阶段,是一个特殊关键时期,有着典型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但分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感情用事多,理性思维少,易产生冲动。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宏观把握,抓住未成年好奇心强这个优势,持久性强化做好“知”的养成教育;也要进行中观分析,利用其感情用事等特点,及时跟进在“知”基础上“情”的养成教育和“意”的磨练教育;还要有微观解剖,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如闲散青少年、犯罪边缘青少年等需要特殊关注。但是,在目前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不规范性和非系统性,致使教育“链条”各“环”之间的链接出现无序状态,“链”的效应发挥得也不理想。
综合以上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诚信体系出现危机。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应在坚持《若干意见》提出的十个方面二十八条要求的基础上,以养成青少年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认真锻制教育“链条”中的每个“环”,循序渐进建好环环相扣的教育“链”,进而科学发挥好教育“链条”的实际效应,不断促使思想教育“链条”的积极循环。为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正确理解和科学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根本性环节。青少年作为人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仿佛就像刚刚破土的幼苗,迫切需要一切组织和成年群体的精心培育和细致呵护。所以,必须要通过各种媒体和载体,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关心重视青少年的浓厚氛围,突出强化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特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参与青少年教育事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二是建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从青少年开始着手进行全面素质的养成教育。以“学而优则仕”为代表的儒家观点,几千年来一度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激发人们求知欲望的同时,也促使形成了长期性扭曲了的人才观。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日益到来,又曾以唯“学历热”为代表的意识潮流,再度让人们的知识追求和素质养成相背离。经过一个时期的反思和探索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当今社会更需要有“德”有“才”之人,既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具备务实工作能力,更需要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素质,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马加爵一案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们重新思考人才的科学内涵。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认识领域,还是在实际工作领域,都必须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即“德才兼备”的人才观。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始,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人格素质教育、动手能力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同知识教育一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好良好素质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从小认为,仅仅学习好算不上人才,还必须品质好、素质高、毅力强、乐于奉献社会。这一观念的形成,将有利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好恶倾向,有利顽强意志的积极磨练,这对“情”和“意”的养成非常必要。同时还要通过倡导科学人才观的大力实践,切实转变教师、家长的成才理念,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
三是政府带头在全社会倡导责任意识,为青少年“情”和“意”的积极养成树立榜样。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做事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赖以进步的柱石。教育“链条”中,青少年积极的“情”和“意”的养成,以及“行”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而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仅靠说教就能解决,必须要用一种榜样的力量去激发,用长期性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细想一下,我们目前有多少家长、有多少老师在认真地履行培养孩子的责任;我们的个别部门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失信于民的现象,将会给成长中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如,一位家长在说教孩子爱护环境的同时,自己却随地吐痰,无论他多么的振振有词,都将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必须转变作风,积极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开明的、负责任的政府;成年人要以身作则,给身边的孩子们当好榜样。同时建议,在全社会推行志愿义务工制度,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老板,还是社区居民,都必须在每年度从事一定时间和工效的义务劳动,学校及家庭带领青少年参与其中,相信会对责任意识的形成有一些积极效果。
以上是我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粗浅思考,也是现实生活的切实感受,希望能对今后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有所裨益。同时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凭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一定会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把未成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邓庆庭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
鹤城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贵在"润物细无声"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当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应解决如何更好地“进头脑”......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2009-04-14 17:56:16)转载标签:教育内容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本......
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多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