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_七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36: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得分

(卷面总分:100分

答卷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意。请把所选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

1.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汤

B.伊尹

C.盘庚

D.纣 2.武王伐纣是一次:

A.正义战争

B.奴隶主内部斗争

C.非正义战争

D.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3.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将军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C.商朝

D.秦朝 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大海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秦 长 城 6.董必武同志有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7.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 9.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0.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于: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1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1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曹操 14.台湾在三国时称:

A.东番

B.夷洲

C.琉球

D.钓鱼岛 15.云冈石窟位于: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大兴安岭北段

D.甘肃敦煌 16.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是: A.五铢钱

B.刀型币

C.圆形方孔钱

D.铲型钱 17.战国时期,提倡法制的思想家是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子 18.右图所示历史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 A.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

B.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求得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D.编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9.下列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是:

①马陵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共持续了多少年

A.193年

B.194年

C.210年

D.211年

二、相关连接:(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21.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时间是。

22.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的北方民族是

。23.甲骨文出土的地点殷墟在今天什么地方

。24.“投笔从戎”说的是的故事。

25.秦汉时期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是

。26.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27.请你举出北朝代表当时石窟艺术最高成就的两大石窟。

28.请你举出中国古代在公元四世纪时对峙的南方和北方政权名称。

四、识图释图题(共12分)

29.(1)请你说出北魏建立时间,建立者。(2分)

(2)北魏是由北方的什么少数民族建立的?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迁入中原地区?(4分)

(3)我们的家乡朝阳与这一个民族大有渊源,朝阳号称“三燕古都”,“三燕”指的是由 这一个民族先后建立的以朝阳为都城的三个政权,你能说出有哪三个政权吗?(2分)

(4)北朝时,北方是长期割据分裂的,上述五个政权中,请你回答出两个曾统一过北方的 政权。(2分)

(5)试结合西晋的灭亡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谈谈实行正确民族政策的重要性。(2分)

五、材料分析题

(共14分)30.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1)材料一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 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

(3)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2分)

(4)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2分)

(5)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6)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六、读史有感题(共14分)3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4分)

(2)秦始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3)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4)(4)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2分)

(5)汉武帝为建立大一统局面而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6)有人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但也有人说他们是暴君,人们对他们有如此截然 不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

CACDA

DBACB

BDDBA

CDADC

二、相关连接:(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21.公元前1046年 22.犬戎 23.河南安阳 24.班超 25.秦始皇陵兵马俑

26.宋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7.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8.南方:东晋;北方:十六国时期。

四、识图释图题(共12分)29.(1)386年 拓跋珪

(2)鲜卑人

西晋时

(3)前燕 后燕 北燕

(4)北魏和北周

(5)答案提示:可结合西晋的民族奴役和压迫政策及孝文帝的民族融合政策,说明加强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五、材料分析题

(共14分)30.(1)统一中国。

(2)汉献帝。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3)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更多免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方面分析亦可)(5)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6)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

六、读史有感题(共14分)

31.(1)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度量衡、货币、文字;修建万里长城;收复河套地区。(答上两条即可)(2)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中央设“三公”,地方推行郡县制。(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弛道,统一车轨。(4)(略)

(5)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6)略

有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有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某台湾旅行团要祭......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韩非子描述远古时代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原始人最需要的是()A.住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8分)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