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_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0:19: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8分)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骨耜耕地

3、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4、从2001年起,前往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来表达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皮肤是黄色的 B.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 D.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5、夏朝时候,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

A.尧 B.舜 C.周武王 D.启

6、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7、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A.金文 B.隶书 C.甲骨文 D.楷书

8、“三家分晋”的三家指

A.韩、赵、魏 B.韩、楚、齐 C.赵、燕、齐 D.秦、楚、齐

9、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0、商鞅变法对后世行政制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11、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请问公元前202年是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

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4、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民族分裂分子组织实施的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企图把新疆分裂出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

A.西 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5、.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D.确立了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16、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17、下边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A B.B C.C D.D18、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

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 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关于曹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C.与刘备、孙权在赤壁展开大战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2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⑤东汉 ⑥东周A.①②③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22、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

A.建康 B.成都 C.侯官 D.洛阳

23、,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4、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圆周率 D.贾思勰——《大明历》

二、材料解析题(26——29题,共52分)

25、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材料三:(图)材料四: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路上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大家热烈响应,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七上《中国历史》(1)材料一说明秦朝疆域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途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4分)

(3)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4分)

(4)阅读过材料四后,有同学认为:若没有发生下雨误期的事,反抗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2分)

26、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

材料三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常识并受到重用。

——摘编自《韩非生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中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2)材料二中图一人物的至理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问他是谁?(2分)图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国主张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他治国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受到秦王赢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2分)

27、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共十一届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谬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2分)秦孝公死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为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你怎么看待?请说明理由。(3分)

(3)材料三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谁?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号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驾车,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住。

材料四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周王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这种制度的实行在最初起了什么作用?(1分)

(2)观察材料二,说明秦朝时这种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四说明西汉实行了什么措施?(2分)实行这一措施的皇帝是谁?(1分)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实行这一措施的原因和作用。(4分)

(4)比较周、秦、西汉政府实行的上述政治制度,你认为哪种制度更科学合理?(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 卷面总分:100分答卷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A......

有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

有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某台湾旅行团要祭......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有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