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的前沿趋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前沿趋势”。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__管理学________ 题目名称_中国管理学的前沿趋势_ 学生学院_______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 年6月6日
中国管理学的前沿趋势
XXX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520)
摘 要:管理学没有一定的范畴,且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存在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即不存在所谓的美式或英式管理学,也不存在日式管理学,当然也就不存在中国式的管理学。但是,换另一个角度,从管理哲学方面来看,确实存在中国式的管理学,只有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管理学,才可以发挥出管理学的有效性。因此,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管理哲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国管理学需要在中国管理哲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和风俗传统,才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究其将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管理学,研究,发展
一、前言
如今改革开放已30年有余,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国有目共睹,经济发展离不开管理学的支撑支持。管理学在作为转型期学科学以致用的同时,也使它成为了目前中国成长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之一。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理论体系也较为完善,然而中国管理学发展仅仅有几十年,即使中国管理学从西方管理学上学习吸收了很多精华,发展得也越发优秀,但与西方管理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其中有部分精华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问题已经渐渐地凸显出来了,它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单纯地往西方管理学上照搬来指导中国管理实践,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需要寻求新的出路。只有这样,中国管理学才可以进一步向前发展,获得其应有的学术地位。中国许多有知之士也提出了许多见解和方法,本文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国的管理学理论发展有所帮助。
本文着重于讨论中国管理学的前沿趋势,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管理学的概念、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探究、中国管理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二、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基础学科,是用于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应现代社会最大生产的需要,管理学由此产生,它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物、财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它有三层含义:
(1)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多因素复杂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学科在我国设有五个一级学科,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和文献信息管理。它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可见其发展之优秀,为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中国管理学现状概述
我国的管理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源远流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十年。
1建国之前的萌芽时期; ○21949年到1978年的初步形成期; ○31978年至今的创新发展期。○中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但把管理学真正的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研究,反而是解放后的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心战略轨道,确认了管理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更多的学者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从而开启了国内研究国外先进管理科学的热潮。国家也积极将管理学列为了工程与技术科学的一个一级学科,并在其学科下设了11个二级学科和48个三级学科。国家还设立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基金,鼓励专家学者对管理的实践调研与理论发展研究,其中1995年12月《管理科学》调研报告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调研报告初步提出了管理科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也反映了我国管理学研究的现状。
(二)我国管理学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管理学在中国的研究也在继续深入,并呈现百花繁荣的景象,虽然从管理学整体上看,中国管理学尚还是在发展中的学科,仍然未成熟,国内还没有一支专门从事中国管理学教学及研究的队伍,中国管理学也仍未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主流地位,其发展形势仍然险峻;从管理哲学上看,我国的管理学研究者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需要将管理学中国化,但中国管理学发展时间尚短,一时急不成大胖子,还未能形成成熟的体系,其有效性还有待确定,其对管理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也一直饱受实务界的质疑。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观点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是支持朝着本土文化的方向,以中国历史的相关管 理学作为当代管理学研究的依据,不断探索发展管理学的规律,然后构建中国式的管理学理论。另一方面的观点是提倡中国与国际接轨,借鉴西方的管理学来发展中国管理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出来的便是在我国高校,绝大多数管理研究者往往过多的注重对西方已有管理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其与中国现状的结合。很多高校学术工作者,迫于学术压力,只能“国外理论,中国检验”,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发表高级别的国际性杂志期刊上,离管理实践越来越远,变成了学术圈内的智力游戏。很多学术工作者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缺乏对情境因素的重视,不能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创出适用于中国发展的管理理论架构。另外,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凭借着自己的管理经验来管理企业,缺乏对管理理论素养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少国外留学者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国内,并运用到实践中,但他们过于按部就班,因而总是不能起到在国外一样的经验效果。
柳传志在谈自己几十年的管理心得时说,中国不仅需要吸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又要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营业环境。随着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在管理学中纳入中国元素。但由于习惯性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执行中西方的管理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可见,只有适合于中国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才具有研究价值。而理论投入到实践中是需要结合环境的,中国市场正处于独特的发展环境,这为广大企业带来了更多商机以及挑战。尽管西方管理学思想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但也绝不能说明其适合于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与理论的同时,更要开辟适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羊肠小道,否则一味的模仿,只会起到东施效颦的效果。
四、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从研究对象上说,管理学究其本质,始终是研究关于组织和组织成员的一门学问,而组织人力及物力来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卓越的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使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和满足。所以,管理学的核心在于发掘人和组织的价值,其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物和组织。文章认为,以物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比如孔茨在管理理论丛林中所说的管理科学学派,至少在方法论上已经发展成了普适的学科,在这个层面上的管理学,已经不会存在“中国”和“西方”的区别。可是,仅仅对物的研究远远不是管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管理学研究中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和组织本身,而组织和组织中的人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需要像研究社会问题一样将理论方法置身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之中,那么研究中国特殊的管理情景,就必须对西方理论的部分变量进行调整。所以,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情景相关性”的学科,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社会结构都会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管理自然不能直接由西方的管理理论来套。从管理学的研究目的上说,管理学既要在特殊背景下,把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总结提炼出来,将其系统化、一般化,使之成为可以习得和传承的知识;同时,管理学还要借助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知识,通过实证检验,透过纷繁复杂的管理实践,探索管理系统中的运行机理,让管理和决策的过程能超越个人的经验判断,更具科学性,从而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学既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知识总结,也是一种有明确研究目的的“设计科学”。管理学的这种特质决定了管理学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管理学一方面需要来自具体实践,指导具体实践;另一方面,管理学也需要和医学和工程学一样,从实践基础的“技艺”转化为研究基础设计的“科学”,从而争取其作为学科的合法性。
从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上说,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学,不光包括科学层次“实然”的基础上理性内涵和普遍意义,而且还包涵哲学层次“应然”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引导。所以,本文认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强调通过扎根理论的构建方法,从“实然”的角度去发掘东西方管理情景和管理概念上的不同之处,厘清情景和概念之后,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西方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加强东西方的管理学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结合管理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入挖掘东方管理学思想中符合现代特征的精华部分,梳理出合乎时代发展的“应然”价值观和管理原则,并对其产生背景和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和归纳,同时结合西方优秀的管理方法以发展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东方管理学,为管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五、中国管理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一)超越跨文化管理——主位研究取向的本土管理学研究
李平将本土研究定义为“但凡涉及某个独特的本土现象或该现象中的某个独特元素,并且以本土视角探讨其本土性(主位)意义以及其可能普适性(客位)意义的研究,便是本土研究。”本文同意这种观点,并依据此观点认为本土管理研究主要包括2个特点:①基于本土概念的独特而新颖的视角;②将某个独特本土管理现象或该现象中的某个独特管理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建立本土管理学的目的,以及如何有效建立本土管理学,并提出本土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值得强调的是,本文认为本土管理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文化特殊性的管理理论,而且也有助于与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对比、融合、互动,进而发展出一种放诸四海皆准、具有文化普遍性的管理理论。
开展本土管理研究是一个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问题。YANG(杨国枢)提出开展本土心理学研究有2种主要的方法,即单一文化本土方法(Monocultural indigenous approach,简称‘单本土方法’)和跨文化本土方法(Cro-cultural indigenous approach,简称‘跨本土方法’)。“单本土方法”主要目的是研究某一特定文化中的现象和行为,并发展出适合该文化情境下的一套知识系统,而“跨 本土方法”主要有3个目的:①检验现有理论(大部分起源于西方文化中)在其他文化(通常是非西方文化)情境中的普遍性;②在其他文化情境中探索那些尚未被现有知识和理论涵盖的现象及概念;③通过对前两者的整合最终产生具有普遍性的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枢在早期并不提倡采用跨文化方法来研究本土心理学。他认为在初期的研究设计过程中,采取跨文化比较的方法,会陷入以西方理论为主导的客位研究或强加式客位研究的窘境。尽管研究者提出了很多方法来检验跨文化对等性的问题,但是这些方法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跨文化方法在初期的研究设计中仍有其可取之处。“跨本土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所有具体问题的通行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科学界的民族优越感和跨文化对等性之间的矛盾。
(二)系统挖掘东方管理思想的精华——中国管理学的东方学派方向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加上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东亚经济圈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关注焦点逐渐由西方转向了东方,许多西方的管理思想家正在试图从东方智慧中寻找西方经济管理困境的解决之道,东西方管理思想已经开始渐渐地走向融合。比如彼得·圣吉就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坦言其理论体系受了东方思想的启发,并认为儒家传统注重内省修身,是真正具有活力的学习实践精神,真正领悟到儒家传统的精髓,是理解领导力变革的第一步。又比如著名创新思维学者,《水平思考》的作者在其著作中认为传统西方的思维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波诺对西方二元对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和由其衍生的“好的东西越多越好,效率越高越好”,“没有出现问题就不需要变化”的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反之,他认为日本人灵活地把所有选择方案平行地摆列出来,进行——检视的思维方法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也避免了“好的东西越多越好”和“没有出现问题就不需要变化”的思维误区,有利于实现持续改进。由这两个简单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管理思想家正在积极地学习东方优秀的传统智慧,以试图改进西方传统思维模式,世界管理思想东西融合的趋势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作为中国人,在发展中国管理学过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无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管理智慧,跟在本身就有一定缺陷的西方理论后面亦步亦趋呢?所以,我们认为,紧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梳理、挖掘和弘扬东方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开辟出属于中国的东方管理学,必然是中国管理学发展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六、结语
总之,管理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它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着光辉的未来。国际上的管理学成绩斐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我国当然不能落后,虽然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慢,这是劣势,但是市场经济中的我国实践经验丰富,能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经验,这是重大的优势,需要好好的利用。更重要的是,进化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其效用,能够为组织的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中国的管理学的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也要开创出具有 我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市场主体在国际竞争中乘风破浪,才是中国管理学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祖光,陈敬宇.中国管理学发展方向之管见——兼论东方管理学的定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2):5-10.[2]郑晓丹.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5,(06):137-138.[3]谭志勇.探讨发展中国管理学的可能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104-105.[4]陈海涛.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4,(34):89+91.[5]梁觉,李福荔.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进路[J].管理学报,2010,(05):642-648.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GEM)2006中国报告》,给我们观察中国创业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活动进入了新的高潮,创业活动指数跃为全球......
中国房地产形势分析中国房地产最近的发展是社会和世界大的焦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
工程管理学领域研究动态与前沿工程管理是门交叉性学科,即工程与管理的结合。因为大多学校的工程管理都设置在工科学院,所以这门课程依然是偏工程为主。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
现代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毕节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一班 金钦 32321101008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
把脉中国建材行业的未来八大发展趋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1/9/22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未来大趋势是什么呢?谁能把准未来大趋势的脉搏呢?在众多的趋势里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