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学试题及答案”。
定陶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2.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文化遗址以及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龙形图案,鲜
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的三个特点,请找出这三个特点
①单一发展②多元发展③互相渗透④融聚一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与希腊城邦国家雅典几乎存在于同一时
期,二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国家疆域的大小B.经济的发展程度
C.文化的繁荣程度D.政治上的民主程度
3.这件陕西临潼出土的文物(如右图)旨在说明
A.夏朝灭亡的原因B.商朝灭亡的原因
C.西周灭亡的原因D.秦朝灭亡的原因
4.汉家天子镇环瀛(守卫国家),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责,蛾眉(借指女子)一笑边尘清。这首诗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尊王攘夷B.昭君出塞
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
5.有学者统计了《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发现世家大族占71%,寒族子弟占16%,其他小姓子弟占13%,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完全是为世家大族所设立的B.没有改变选官主要靠世家背景的旧制度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写道:“今棉为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依赖)之。其衣披天下后世,为功(其功劳)殆过于(超过)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这段话
A.说的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B.记述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C.赞扬了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
D.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全过程
7.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示儿》绝句
A.抒发了国家不能统一的悲愤之情
B.表现了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祥和景象
C.痛斥了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嘴脸
D.此诗的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8.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较,结
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割占中国的领土大大超过英国
B.巨额赔款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了中国的内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9.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时间,清政府的统治就土崩
瓦解了。下面与此有关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②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孙中山亲自领导了革命
③各种矛盾的激化是清政府迅速垮台的原因
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为辛亥革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这表明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打破封建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11.“手撕日本兵、手榴弹炸掉天上的鬼子飞机、单手
掏出鬼子心、八路军空手杀死上百拿枪的鬼子兵……”这是
近年来一些抗日剧中常见的镜头,这些镜头
A.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日的情景
B.说明了侵华日军确实是不堪一击
C.是对历史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D.表明中国人民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12.长春围困站是辽沈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林彪和罗荣桓下令:“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严禁城内百姓出城……要使长春成为死城!”经过150多天的围困后,城内的国民党军投降,而此时,城内的百姓已经至少饿死了15万(一说20—30万)。对以上材料最好的注解是
A.国民党不顾百姓死活不早降B.共产党为了百姓利益不攻城
C.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学习历史,要分清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结论,以抗美援朝为例,属于结论的是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志愿军连战连捷,将展现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C.1953年,美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4.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中国农村,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例外的是,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等极少数村庄到至今也没有实行这一制度,但是,它们的集体经济却获得了大发展,年总产值都在数百亿,华西被称为全国第一村。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合中国广大的农村
B.如果不生产责任制,所有的村庄都会和华西、南街一样大发展
C.华西、南街的发展不能否定生产责任制的巨大作用
D.华西、南街的发展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农村
15.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事件的评价,对于欧洲和美洲双方都能接受的一项是
A.这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融
B.殖民主义随之到来,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C.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入到了文明的大家庭
D.哥伦布同时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美洲,促进了其发展
16.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B.革命使英国走向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革命也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D.革命还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铁板一块的局面。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
B.西欧国家受到“冷战”的威胁
C.西欧国家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休化
D.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19.在联合国巨大的努力下,战火至今依然在非洲国家马里燃烧,13万人逃离家园;朝鲜执意进行核试验,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一触即发;全球性的贫富两极严重分化和对立愈演愈烈;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这一切表明
A.联合国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所有的问题B.联合已经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C.美国操纵联合国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D.联合国的存在使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20.某学者在其《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认为,“全球化,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发达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大发展B.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
C.全球化会极大地带动落后国家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9分。第23题16分,其中有
两问是选做题,共5分。选做题计入总分,但是本份试卷满分不能超过50分。示例:某生必做题得45分,选做题得4分,则其总分为45+4=49分;某生必做题得48分,选择题得3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以此类推)
21.中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给出了各自的看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代史学家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材料二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说(已翻译):“汉朝建立,接受秦的教训,参照周朝制度,把宗子、功臣分封到各地。数年之间,问题出现,战乱不断。后乃谋臣献计,慢慢削弱封国权力。在分封之初,也在全国一半的地方设置了郡县,当时叛乱的都是封国而不是郡县。秦制之
好处,很明白了。汉朝以后的历史就看得更清楚了。”
(1)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周、秦朝和西汉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各实行的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西汉,郡国并行制。(也可以答,既有分封制也有郡县制。或者,一半分封,一半郡县等)(1分)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的政治制度导致了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2分)
(2)问题: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能答出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即可)(2分)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分封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已翻译):“郡县之弊端,在于官员迁转太快;分封之弊端,易于导致叛乱。”
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已翻译)“分封之弊端,其原因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之弊端,其原因在于中央权力过大”的名言。又说:“现在郡县制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却无人能够解决,还能勉强维持,所以老百姓日益贫困,中国也所以一天天衰弱并趋向*。”
(3)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2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权力过大(答出此点即可)。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空间;不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1分)
(4)启示: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22.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强盗,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还用得着用严酷刑罚来统治吗!”
(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统治政策,给秦、唐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1)不同:秦始皇——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2分)
影响:秦始皇——秦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2分)
(能够说明问题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表述)
材料二英国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社会财富分配极为不均。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材料三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1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3)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分)
(3)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努力扩大就业。(能答出后两点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作用:缓解了失业问题,改善民生问题(或者人民生活),扩大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任意一个意思即可得1分)
材料四去年秋天的中共十八大和今年春天的两会,党中央和政府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4)根据材料,结合上述作答,请你给解决民生问题提几点建议。(1分)
(4)建议:国家应该重视民生的发展,健全民主法律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就业机会等。(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
23.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随着史料的披露与丰富,今天看来,更加耐人寻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出第一封邀请电: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请你一定来)。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非常期盼的意思)。”
同时蒋介石拟定了谈判三原则:不得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不得于分期解决,必须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核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发电的要求是什么?该电报发出的主要背景又是什么?对蒋介石拟定的谈判原则,你有什么看法?(3分)
(1)要求: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1分)
背景:抗战胜利(或者,倭寇投降)。(1分)
看法:蒋介石没有诚意(或者,蒋介石提出的条件让共产党无法接受、蒋介石想借此迫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蒋介石以为自己胜算在握等等)(任意一点,或者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材料二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电:……鄙人愿意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等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重庆)晋谒(拜访)。弟亦准备随即赴渝(重庆)……
中共拟定的谈判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参加;由中共人士担任河北、山东等5省政府主席;中共参加军事委员会,中共军队编为48个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同意去重庆谈判?(2分)结合双方拟定的谈判原则分析,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也是为了避免战争的责任落到共产党头上。(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焦点:政权与武装(或者地盘与军队,或者,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分)
材料三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元旦公告(通常称求和声明)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从”。
(3)蒋介石为什么要发表求和声明?他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分)
(3)原因: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或者国民党败局已定等)。(1分)
条件: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或者保留反动统治、反动军队,2分)材料四1949年1月14日,中共针对蒋的求和声明,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只要南京当局同意惩办战犯(注:蒋介石为1号战犯、李宗仁2号、宋美龄23号……)、废除伪宪法、改变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八项条件,中共可与南京进行和平谈判。
谈判于4月1日在北平举行,毛泽东要求:他们提出任何异议,不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均不要允许修改;18日以后,不论谈判成败,人民解放军必须渡江……17日必须举行签字仪式。
(4)你怎样看待中共的声明和毛泽东的要求?(1分)
(4)共产党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或者,中共的和谈条件非常苛刻、中共提出了国民党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中共已经认为没有谈判的必要了等等,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题外话:美国内战南方失败以后
1865年4月9日,美国内战已经进入最后,南方败局已定,南军总司令李将军率军向北军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根据林肯总统的指令,格兰特将军仁慈地对待了他的敌人,他没有囚禁一个战俘,李将军的人可以自由地回家,为了维护南方军队军官的尊严,他们可以保留他们的佩剑,士兵可以把马和骡子带回家。格兰特说:“让所有有马或骡子的人都把牲口带回家,去重建他们的家园。” 得知南军缺粮,格兰特还送给李将军两万五千人的口粮。格兰特不让北军士兵庆祝胜利:“战争结束了,我们又都是同胞兄弟了。”
一场死亡60万人的战争结束了,没有战争罪犯,没有法庭审判,没有一方追捕,另一方隐姓埋名四处躲藏逃亡的情况。下久,林肯政府还签署了特赦今,南方将士全面大赦。赦令明文规定,要允许南方将士安居乐业,“不得搔扰”。而且,为了南方将士能够安居乐业,他们还得到与北方退役将士同等数目的安家费。事后证明,所有参战的南方军人真的如愿,一律作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公民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歧视,更没有出现秋后算绝帐甚至是株连九族的事情。
请看仔细,以下两问为选做题,得分计入总分,但本份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
(5)怎样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2分)
(5)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6)同样是内战,美国和中国的胜利者对待失败者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1分)
(6)美国:宽容。(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中国:斩尽杀绝。(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认识:(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例如:美国如果没有宽容,就可能没有内战以后的迅速发展、中国如果能给蒋介石留一条后路,今天的台湾问题就可能不存在了,中国两党之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等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初中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初中七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一、精挑细选(看谁记得牢,看谁眼力好。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
邳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
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A.宗法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2.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测试历史试题(共50分,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隋王朝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