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技术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
培智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策略
摘 要: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脑器质受损,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如下几种特征: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比较差,这些都造成智力残疾儿童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少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尝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智力残疾、多媒体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在信息化技术已经和教学紧密的集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脑器质受损,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如下几种特征: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比较差,这些都造成智力残疾儿童在数学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智力残疾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笔者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兴趣指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害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感兴趣。”智力残疾儿童由于思维缺陷,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静态的事物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尽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这些都是静态的,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这些静态的事物不太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不了兴趣,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兴趣。
(2)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智力残疾儿童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因为其过于抽象化,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直接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在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慢慢提高,学习数学也就不感到困难了。如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学生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非常模糊。学生之所以不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因为这些数字过于抽象。为了方便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抽象的数字用学生熟悉喜欢的事物来代替。如数字“9”,就在屏幕上出示9个苹果;数字“3”就出示3根香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够分辨清楚3和9比较,3小,9大。
(3)练习方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智力残疾儿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即使学会了过一会儿又忘记了。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书本上练习不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讨厌做练习的心理。针对学生的现状,笔者尝试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如在巩固2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原来这些枯燥的算式变得不再枯燥。3+6=?首先在屏幕上出示3只青蛙,接着又来了6只,问一共有多少只?9-3=?时先出示9个苹果,后来又吃了3个,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虽然题目上的数字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了,做的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巩固了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智力残疾儿童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都集中于某一对象或事物身上。如在看连环画的时候,刚开始还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外界稍有动静,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即使他们努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连环画上,时间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正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于课堂上,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智力残疾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情绪色彩,他们对于一些比较直观、色彩艳丽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视觉媒体(如投影、幻灯)的优势,用形象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吸引智力残疾儿童注意,使他们的大脑皮层能克服抑制状态兴奋起来,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给他们欣赏了一些经常看见的事物,分辨一下这些事物的形状。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又配有音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美丽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吸引过来,为学习长方形及其特征打下基础。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听懂,无论教师如何来讲,效果还是很不明显。教学重难点学生听不懂有很多因素构成:
1、由于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学生的思维没有集中;
3、不能完全听明白教师所讲的话。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会认读和写100以内的数字,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整数的含义。如20里有多少个十„„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笔者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接着在10根小棒的旁边出示了1捆10根小棒。学生很快就知道了10根小棒就是1捆。在10根小棒的下放又出示了10 根小棒,笔者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数小棒知道了现在有20根小棒。我们把下面的10根小棒又捆为一捆,观察一下现在有几捆10根小棒?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有2捆。最后笔者得出结论20里有2个10。用同样的方法,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30、40、50、60 这几个数的含义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记忆
智力残疾儿童的记忆力具有如下特点:记忆速度比较慢,遗忘快,再认或回忆时不准确。正是由于记忆力具有如下特点造成了他们在记忆新材料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重复之后才能记住。即使今天记住了,明天又会忘掉。在给他们看一幅简单的画,如苹果,然后把画拿走,让他们凭记忆来画苹果的形状,结果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画出苹果的形状。在数学课堂中由于学生记忆速度慢,遗忘比较快,所以他们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记忆的效率非常慢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智力残疾儿童记忆力本身就比较慢,客观因素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记忆起来更加困难。针对如此现状,笔者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记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吸引其注意,提高了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产生了兴趣,也就在大脑中产生了记忆。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帮助学生记住长方形的特征,笔者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由四条不同颜色的边组成的长方形,接着把长方形的长移到其对应的另一条边上,两种颜色的边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学生理解了什么叫对边,并记住了长方形的特征。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计算》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9+5=?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9辆汽车,又来了5辆汽车,问一共有多少辆汽车?小河里有9只小鸭,又游来了5只鹅,问小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只要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可以很大程度弥补智力残疾儿童在思维、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缺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并且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尽管摆在前方的路很远,但当看见孩子学会某一知识而感到快乐时,笔者更加对这群孩子更加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他们同样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必读
2、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3、用多种媒体补偿缺陷
培智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刘钊弱智儿童由于先天脑器质受损,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种特征: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窄,缺乏自知之明,形象思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日益整合,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