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08 级资环1班 冯佳珺
学好:2008738
1[摘要]
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进入90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游客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项目融人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
2001年,国家旅游局为落实国发[2001] 9号文件,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可持续发展发展 意义 问题 对策
[正文]
一、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一样,是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的拉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和居民的城市周边游中以“农家乐”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勃勃生机。纵观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
1.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节假日出门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据统计,2003年,我国旅游业虽然遭受“非典”的巨大影响,但国内旅游人次依然达到了8.7亿,国内旅游收入达到 3442亿元,出境旅游者也超过了2000万人次,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会越来越多。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尤其在“非典”以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更渴望抛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走向自然、尽情放松自己,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类型多且开发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主要有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活动参与型、科普教育型、民俗文化型等多种形式,很多项目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如:山东枣庄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枣园,临沂的万亩板栗园、杏园等均利用果木林园发展观光旅游;北京昌平、怀柔、平谷等地利用当地农村闲置的房屋开办家庭旅馆、开展各种民俗旅游活动;河北秦皇岛、北京、上海等地利用当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各种科技农业旅游活
动,既利用了当地闲置的资源,又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
3.从地域分布看,农业旅游项目广布全国,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展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从目前开展农业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看,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都依托城市居民这一重要客源市场,与开展城市周边游等项活动相结合,旅游形式也多为一日游、二日游等具有城市周边游性质的活动,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环城市旅游带。
4.从产品类型看,多以资源依托型为主,且类型丰富
从已推向市场的农业旅游产品的类型来看,有旅行社组织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包价游形式,有当地农民提供的吃住游一体的小包价游形式;有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亦有观光游览式和度假休闲式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和项目均利用其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资源和特色来展开。如有以采摘桃、梨、杏、苹果、橘子等水果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为主的采摘活动;有以养殖、种田、种树、钓鱼等为主的农事劳动活动;亦有以体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等。
5.从消费档次看,以中低档次消费为主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广大农村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村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与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比较,农业旅游项目具有相对成本低、投资较少、经营灵活的特点,从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来看,价位则以中低档次为主,从消费的层次来看,也以中低档次的消费居多。
6.从发展阶段看,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历经了从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到各种农业园区的建设把农业与观光活动相结合,从农业旅游经营单位等客上门到主动促销宣传,从无序经营到通过政府整合资源、有组织地宣传推介等许多令人振奋的变化,但从游客出游的动机、消费档次以及项目开发建设的水平上看,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尚没有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二、我国农业旅游在发展中的意义
旅游农业是以旅游、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深度挖掘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文化内涵,把产品生产、动植物观赏、新品展示、农业体验、学习考察、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民风民俗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体系和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是农业和旅游业广度、深度以及内涵的拓展,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我国发展农业旅游无论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不但有助于旅游业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宽、更广的产业面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的诸方面,农业旅游的开展不但带动了农村道路的建设、运输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2.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广大农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改变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打破了原有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实现了新的意义上的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矛盾。
3.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
我国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旅游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很多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扩大了农村的就业面,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项目,亦农亦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
5.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
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吸引游客,广大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缩短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了,观念得到了转变,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6.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了当地文化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使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7.有效缓解了“黄金周”各传统旅游景点的压力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依托广大农村,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有效疏导了游客,缓解了“黄金周”期间各传统旅游景点的接待压力。
三、我国农业旅游现存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其经营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迫切需要通过统一的旅游规划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打出品牌。从目前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应重点通过规划解决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如何突出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加强统一的管理和开展营销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2.管理体制混乱,阻碍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景区景点的管理涉及到建设、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而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会更多,这些部门都会从各自功能性管理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管理规章和标准,而这些管理规章和标准往往只考虑部门要求;不利于对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落实“三农”政策的角度,协调各相关部门,以促进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3.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管理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管理既包括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也包括了行业协会组织的间接服务和管理,只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走上有序发展之路。从直接管理的角度看,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必须取得旅游、工商、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许可,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接待游客;间接管理则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通过业务指导、会员培训、活动安排等工作,达到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4.项目分散、内容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
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各旅游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比较单一,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5.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少创新理念
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的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集中在广大的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致使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遭遇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交通设施相对较差、上下水、用电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较差,住宿设施落后、食品卫生差等等。
6.各项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部分地实现了农村由一产到三产的直接转变,但这种转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很多旅游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要达到观念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现代旅游企业,要走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7.农业旅游的特色不突出
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所追求的应是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对我国农业旅游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需求的增长。200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并在上半年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组织了验收,该项活动的开展对农业旅游在全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积极组织、有效引导、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提升到更高水平、走向更高层次。
1.提高认识,重点扶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中央1号文件下发的契机,切实研究和制定支持农业
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2.规划先行、试点推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农业旅游的发展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先行支持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作为样板推出,根据统一的规划要求来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有序发展。
3. 要素整合,协同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大部分农业旅游项目内容单
一、配套要素发展不均衡,亟需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旅游项目与其他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另一方面,各农业旅游项目之间也要考虑如何互为补充、形成规模、共塑品牌、协同发展。
4.深化研究,提高品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产品的挖掘开发、经营管理还是对外包装宣传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应在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争取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品质。
5.因地制宜开发旅游农业,突出特色。
乡土气息是旅游农业的基础,特色是其灵魂。开发时要避免景点、景区现代化,农村都市化,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及风俗。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气候、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土特产品等,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合理地开发,不能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资金等的损失。
6.多元融资,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
旅游农业除了可以从国家、集体中获得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吸纳农民、乡镇企业、大企业和集团的闲置资金。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上市融资。但值得一提的是主管部门必须掌握好这些资金的用途,如果单纯注重经济收益,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第三产业投资(如:道路、游乐设施、房舍餐饮、纪念品生产等),而不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生态保护上,那么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雪上加霜。所以宏观调控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在发展旅游农业同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生态保护。
五、结论
旅游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拓展了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内涵和素质,是实现农业“三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摆脱当前困境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新事物,旅游农业的步伐可能还很稚嫩,并且当前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旅游农业代表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前景广阔,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根深叶茂。
[参考文献]
[1]王继权.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生态经济,2001,1
[2]高贤伟,卢朝晖.旅游农业发展初探.江苏农业探讨,1998,5
[3]戴雄武.旅游农业方兴未艾.世界农业.1998,10
[4]杨雍哲.中国加入WTO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5]姜国祥.市场化进程中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6
[6]《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新华社,2004,2,8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对策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学生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姓名(学号):陈安顺 (20104111)指导教师:王勇完成时间:201......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吴斌(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