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特色农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脱贫致富文章”。
做足特色农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致富成为党和
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经济一体化和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一、发展特色农业,就要立足实际,突出农业基础地
位。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和举措,依托农业资源、气候、区位等优势,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产出商品粮550亿斤,为国家储备粮食200亿斤。我县地处长白山脉腹地,适合发展玉米种植以及蔬菜大棚、菌类等特色农业。近几年,通化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棚膜经济,1在三棵榆树、富江、英额布、江甸等乡镇,推进棚模经济产业化进程,力争产品品牌化。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深入实际,走访先进地区棚膜种植园区,认真调研,把握棚模经济发展大趋势,将棚膜蔬菜、跨季蔬菜作为我县当前一项重点产业来抓。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使全县棚膜产业进程顺利开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县委、县政府除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外,还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成立通化县棚膜经济专业合作社,集融资1250万元,建成保温大棚61栋,占地面积160亩,吸纳农户56户,安置农民150多人。2010年,在全县推广日光蓄热保温室300栋,面积540亩,吸纳农户150户,年收入3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三是提高科技化水平。县农业部门积极协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第一时间把握科技动态,确保棚膜基地的科技支持,成立技术服务团队,抽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指导,并安排农学专业大学生进驻基地,为棚膜经济发展才技术服务上提供强有力地支撑。四是力创自主产品品牌化。特色产业的发展除资金及有效的技术支持外,品牌化已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决定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是品牌的空间效力。通化县坚持自主创新,近几年共有十余件产品荣获国家、省名牌,其中东宝药业、化工股份、大泉源酒业、金贡源米业等规
模企业已经在全国的市场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二、发展特色农业,就要做好营销文章,加大市场开
拓力度。一要以营销市场建设为重点,促进商品流通。在培育和发展现有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根据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地理、交通优势,在棚膜经济较集中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搞活农特产品流通。二要组建销售服务网络,组建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与外地商家的联系,力争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扩大营销领域。三要积极参与全国各省、市组织的农特产品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特别是吉林省东博会和农博会,要站稳脚跟,做好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出我县农特产品,实现产品销售向大市场转变。
三、发展特色农业,就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
高产业化水平。加强政策扶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对接,打造最具潜力与活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税费、信贷、用地、流通等方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畅通产销渠道,使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连带机制。从税收、政策、科技、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着力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引导公司与农户结成紧密
型的经济技术共同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问题,减少生产盲目性,降低技术、市场风险。进一步鼓励本地农村有能力的人大胆领办、创办特色农产品基地或加工企业,使他们尽快成为特色农业的生力军。
四、发展特色农业,就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
风险的能力。加快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提供服务、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和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规范运作。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架起农户与龙头、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品牌化,可以加快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步伐。让农民在土地上做文章,规模经营土地。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土地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等流转形式和流转程序,减免税收、提供信贷支持等土地承包优惠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效益。对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给予每亩一定金额的补助,并优先享受用工待遇,调动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五、发展特色农业,就要把增长点放在加快科技进步
上,把着力点放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坚持“突出特色、强化绿色、增加投入、和谐发展”的思路,加快绿色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色产业发展。把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专业村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利用国家实施 “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有利契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一乡一业或一乡多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生产,建设特色产业群。根据我县实际,不断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鼓励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人参栽培、黑木耳种植、特种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沟通,加大科技对农民的服务力度,提升农民发展动力。
,按市场需求对蔬菜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种植时令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冬今春菜季,全县10万亩冬早蔬菜实现了量价同增,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1.7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
发展优势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南溪区政府副区长潘伯根近年来,南溪区坚持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按照优势优先原则,发挥传统食品产业优势,以打造西南食品之城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广大群......
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但是,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品质不高、农民收入增长......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江都市人民政府(2006年6月15日)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市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