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二_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0:2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

1、解析2012年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

一.全国卷:【在农村插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

从立意来看,价值维度应该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考生究竟是简单地就选择谈选择,写一些类似于政治教科书似的常识大道理,还是真正能够以小见大,真正看到“选择”或“放弃”对于社会、历史、文化或生命、精神、心灵的意义或价值。这个题目做做表面文章很简单,但要深入下去,依然足见考生的功夫。

二.新课标卷:【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用余世维“领袖”的七种根性来说,这个叫细心,叫补位,即:看到毛病或弊端,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背后还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如果考生纠结于小小的漏洞与船难事故,或者无心帮忙得到丰厚财富,肯定就偏题了,应该关注涂漆工补漏洞这一事件本身,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与对为人处世的借鉴。说得更详细一点: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它当然与“善良”有关,但本文的立意重心显然并不在此。

三.辽宁卷:【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就这个题目来说,表面平淡,暗藏玄机。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关系的变体,让世人将目光从浮华的表面移开,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东西。不过,由于题目材料的对象是一位“音乐家”或“艺术家”,这实际上给打开作文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上述简单母题之下,考生完全可以藉此谈对于艺术的深入理解,这比简单的价值判断深刻得多。四.安徽卷:【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从生活常识看,竖着放的梯子倒下来容易砸着别人,上溯母题,写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虽然不易拉开区分度,但的确稳妥保险。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考生占便宜了。审题方面,这个题目隐含的危险在于:可能会有考生关注那个写纸条的人,为什么只写了纸条,而没有把梯子放倒,进而开始就“说”与“做”开始大发议论。然而,本来“说到与做到”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题目,更关键的是,纸条上“不用的时候”可以理解歧义:万一梯子还用呢?不放倒梯子其实有着充分的合法性。

五.江西卷:【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这个题目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也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则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而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可以在作文中侧重一点做主要展开,也可以二者平衡寻找其辩证关系。六.上海卷:【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个题目最直观的破题点就是“一般人和天才的不同之处”,可以提炼出“珍惜自己的微光不要轻弃”,文章展开时可以倚仗“我的微光是些什么”、“如何珍惜”等等构造提纲;此外如果想另辟蹊径,还可以去谈“一般人和天才没什么不同”,因为我们身上的微光都是一样的。本题的难点不在于立意角度的发掘上,而在于具体材料的填充上,平凡人的微光是什么?舍弃的具体表现是哪些?这些点都需要考生们费一些思量。“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可以是感情、灵感、冲动乃至于一刹那的顿悟等,而舍弃,可以具体为放过了灵感、埋没了情感、打消了冲动、遗忘了顿悟。

2、学生作文“无米下锅”困惑分析。学生作文“找米下锅”的方法策略。1.困惑一:没“米”下锅,无法做饭。

许多学生“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三个小时没开头”。学生常会觉得无话可说,记叙缺少内容,议论缺少实例,文章显得空洞乏味。有的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多半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为此,老师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学生平时看的书也不少,对生活也应当有一些体验,为什么一到作文时就总觉得脑中空荡荡的,“无米下锅”呢?

2.困惑二:米没“质量”,做饭不香。

还有一类学生明明心里有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却不用,只是一味地牵强附会,讲空话,讲假话,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缺少爱心和同情心,以致作文中出现了无情、矫情,甚至假情的现象。在这类学生身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即作文课上冥思苦索,搜肠刮肚,写一些言不由衷的内容和一些根据场合所说的应景之言,而在日记和随笔中,却下笔百语千言,都是自由、率性的抒发与剖白。这样,学生明明肚子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即“好米”,却不拿出来用,而用一些人云亦云的“陈米”,做的饭当然不“香”。3.困惑三:没有空闲,不易找米。

很多学生已经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验生活,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曾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几何题’,家庭-学校两点连成一线,或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哪里还有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的时间?”学生大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下了课也是埋在作业堆里,很少有课间休息时间、更谈不上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要在素材上下足“积累”的功夫,以“生活”为本,找“米”下锅。

《荀子·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新课程标准更是提出要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激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在原有过多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的情况下,融入“以人为本,为人而文”的理念。让作文成为生命运动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张扬个性、表达感情、关注自我的途径;让写作成为超越物质、提升自我、走入人生美丽璀璨的精神世界的途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以“生活为本”,找“米”下锅。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让学生领悟文章与生活的关系,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学生通过对生活和阅读的吸收、内化、沉淀,一旦碰到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就会把积累的生活素材提取出来,从而找到写作的突破口,让激情喷发而出,写出富有情趣、富有灵性、富有创意的文字。作文教学力主“生活化。

二、要在教材上下足“深挖”的功夫,以“教材”为本,轻松做“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近百篇文言文,学生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他们的作文“金库也就有不少宝藏了。有些文章,本身就是在说理,像荀子的《劝学》、苏询的《六国论》、韩愈的《师说》等,既是好文,也是好例。写文章时可以“挖写法”,例如仿照荀子把“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作对照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观点。可以“挖观点”,例如把苏询的证明“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例子,作为当今一些官员会“因‘贿赂’刺激贪欲”的观点的实证。可以“挖实例”,例如《五人墓碑记》中写到“匹夫有重于社稷”如果把它和《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结合起来,用以论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是“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观点,不失为一个说服力强的例证。这些内容,有的本身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因为我们现在的作文论题仍大多是评说思想作风、方法道理的,前人的文章可以借鉴,并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活学活用,下足“深挖”教材的工夫,指导学生使用课本上的素材,这样就能部分地解决学生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更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积累的矛盾,让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同时,顺便积累素材,轻松地做好一顿“饭”。

三、要在材料上下足“选择”的功夫,以“人”为本,选好“米”做好“饭”。作文教学应该在原有过多关注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的情况下,融入“以人为本,为人而文”的理念。让作文成为生命运动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张扬个性、表达情感、关注自我的途径;让写作成为超越物质、提升自我、走人生美丽璀璨的精神世界的途径。促使作文教学跳出现有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真正发挥,真正做到自主性写作、个性化写作。

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畅所欲言。对作文中涉及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要让学生选出具有“本真”特色的好“米”,做出好“饭”。

3、何谓自由写作。自由写作的策略。

自由写作是相对传统的命题写作而言,是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它强调写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它给予学生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多方面的自由,体现了极大的开放性,在改变学生写作心态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有其显著效果。

自由写作的策略: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活“一池春水”。

1、给学生以宽阔自由的写作空间。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当堂讲评,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迎合了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个性心理。选作范例的习作应具有代表性,以特点突出的文为主。或由教师且读且评,或由同学评判提出修改意见:“中彩者”的喜悦不用说是空前的,评判中肯受到一致称赞者的欣喜同样难以言表,即使被评判者也是心悦诚服受益匪浅。经过如上“师范”,学生分组互评互改。在这样高涨的气氛中学习作文,效果不言自明。

2、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发掘其中的创新和睿智的火花,整篇作文、记叙、描写、议论,一段话,一两个句子,只要确有“独到之处”,就应给与热情的鼓励,如教师欣喜的有感情的朗读、或张贴于壁报栏等,再辅以科学精当的引导,学生的习作水平会逐渐提高,其写作的兴趣会日渐强化,形成良性循环直至最佳状态。可以发表在报刊上,一些精彩语段也被笔者辑录成“集”印发下去,这既大大激发了小作者们的写作热情,也成了其他同学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3、师生“同泳”,意兴盎然。

教师应首先强化自己的兴趣,敢于第一个跳下水,仰泳、侧泳、自由泳,乐在其中,学生看了怎能不手脚发痒扑通通跳入水中尽情模仿练习之。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谦虚”一点,敢和学生比试比试,一定会营造出一种“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场景来。“言传”“身教”激活了学生体内的创作因子,佳作迭出,有不少同学的习作发表、获奖。

二、开辟多彩路径,浇灌芳菲满员。

1、大小结合2、述作结合3、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以前的口语交际、说话能力相比,有哪几点明显的不同?1、更强调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提出了设计课程目标三个......

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

1、为什么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缺乏个性?谈谈培养高中生作文语言个性化的尝试与对策。1、低劣媒体的负面影响。人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都想获得全身心放松与欢乐,影视媒体的娱乐倾向......

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摘要] 口语交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是世界各地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 长期以来,传统的口语教学重说轻听,重视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的......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究摘要: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是未来教学的必然趋势,本人在对高一新生进行了几次微写作教学之后,对微写作的概念、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方法和成效,以及......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摘 要:写作教学应该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把作文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把作文与学生的个性表达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

下载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