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复习要点_初二语文复习整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0:09: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初二语文复习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二语文复习整理”。

初二语文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感情: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理解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现在人们常赋予其新意: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作用分别是: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诗歌感情:借用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理解“东风”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东风”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而且指能使人建功立业的机遇。

②这句话的原意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深层含义是:要想建立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如果不具备机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翻译: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面的“惶恐”“零丁”表示地名,后面的表示心绪。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

10、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总有一死,我愿留取忠心永垂史册。这句话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内容及感情: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怀。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14、“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5、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与评判。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1.重要实词缘(沿着)、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或对……感到诧异)、穷(尽)、具(详尽)、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外界隔......

人教版初二语文月考(一)复习要点

初二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提纲一、积累运用(1、2)题第一单元、第五单元易错字音、字形(字形以四字成语为主)考查(3)词语使用正误判断(4)病句判断(5)文言文、古诗默写(课后前两首)(6)名著......

初二语文复习

初二语文复习(课文默写)一、四篇古文 《马说》1、概括全文主旨的语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揭示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的语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写千里马被埋......

端午节语文复习要点

端午节语文复习要点: 一、阅读题(红对勾上的题对着答案红笔改错)1、二课阅读练习(一)2、3(二)1、5、7(三)1、4、5(四)19(五)15、162、红对勾41页(三十一)2题50页(三十七)2题60页(四十四)2题36页......

下载初二语文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语文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