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抢救流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输液反应抢救流程图”。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消毒灭菌不严密,输入药物导致药液被污染,致热物质进入人体,体内均可引起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以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严重者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没有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及环境的因素):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注射室空气的污染,不能随便让非医护人员走动或过多的人走动,以放尘埃扬抹四起。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④.是输液速度过快:如果静脉点滴速度过快,在体质虚弱和敏感患者也可引起输液反应,静脉滴注含钾、钙、镁离子的药物,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氨基酸类药物渗透压过大,若滴速过快可引起溶血反应;滴速过快也可引起,毒阈值低得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三查:服药、处置、操作前查;服 药、处置、操作中查;服药、处置、操作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剂量、用法、批号; 一注意:用药后反应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导语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应给予准确判断。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抗组织胺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保证呼吸道......
输液反应抢救程序1、立即停止输液。2、保留输液针头,更换液体和输液器。3、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4、就地抢救,给予吸氧、保暖等措施。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反应严重不缓......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与护理措施(一)发热反应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1.原因由于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
输液如同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约占80%以上。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1)在输液的过程中,病儿突然畏寒或出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