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良好情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情感行为养成”。
类别 幼儿教育 论文序号 HJ 幼儿的良好情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培养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的期间,我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很多的方面的进步很明显,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不太好,如许多幼儿在相互合作的游戏中,经常会为谁先做而吵闹,彼此互不相让;对保育员阿姨的话置之不理;面对身体不适的人时,脸上是一副冷漠的表情,有些甚至还会“呵呵”笑,缺乏同情与关爱之心。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意识的情况,本人希望通过以下阐述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在日常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关键词:良好情感 日常生活体验 培养
在一次《我为老人做了啥》主题活动课上,绝大多数幼儿竟然认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天天风雨无阻地来接送他们,为他们洗衣烧饭都是应该的,丝毫没有关心长辈,为长辈做点事的意向与愿望,这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情感的时候,他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具有自然迸发的热情,对各个活动都会充满浓厚的兴趣及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娇骄有加,缺乏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现在社会独生子女从多,对独生子女的良好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接受着过多的保护和关心,却没有或很少有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体验。如果长期处于被爱包围之中,却无从学习关心他人,爱他人,那么势必会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并相对延缓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这一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游戏、生活两大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关心他人,爱他人,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富有爱心与同情心。
一、在游戏活动、合作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刚从家庭走向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和他人的共同生活。但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合作的环境与机会,在群体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较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而未来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研究发现,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儿童一般具有在集体中与同伴关系较融洽,喜欢合作性游戏等良好的特征。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必然会为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伴交往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但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同伴交往之初,往往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不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而这一切又影响了幼儿有效的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我爱我的小朋友”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愿意帮助和关心小朋友,懂得轮流、分享、谦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首先,进行移情训练,设计“他怎么了”三个活动。之一:找表情图,引导幼儿体察别人的表情。
之二:“他怎么了?”通过面部表情的意义,学习根据表情判断其心情。之三:“他需要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会体谅别人的情绪。其次,设计“假如我是他”的两个活动。之一:明明生病了,引导幼儿关心别人。
之二:小朋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外,为使幼儿学会交往的技能,懂得谦让、轮流、分享与合作等,还可以设计三个“怎么办”的活动:“缺少一个怎么办?”、“大苹果给谁最合适?”、“我来帮助你!”等类似的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应注意观察幼儿在个人游戏中对待身边事物的态度。例如:一次晨间户外自由活动,大操场上有一幼儿在哭。有的幼儿的反应是毫无表情,继续自顾自的玩;有的幼儿则出现同情、关注的表情;有的幼儿则直接跑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幼儿。对于第一、第二类幼儿,我们应创造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关爱、同情他人的良好情感。如:开展“大带小”活动。大班和小班联系,定期开展活动,大班小朋友为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做礼物;带弟弟妹妹玩小型运动器具、散步;请小班弟弟妹妹到自己班上参加游戏活动。午睡时,帮弟弟妹妹脱衣、脱鞋等。这种“大带小”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间的友情,更为幼儿提供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良好的情感。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要作榜样,经常替别人着想。因为幼儿的良好情感养成并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潜移默化”,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家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既接受了爱,又给予了爱,这对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是极有好处的。如:
1、家长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的培养
每当“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父母可教幼儿自制贺卡,让幼儿亲自把贺卡送给父母或亲人,或帮助父母做一件小事情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幼儿知道父母、亲人工作的辛苦;重阳节、新年的时候,父母带领幼儿去看望祖父母、外祖父母,从中让幼儿学会体谅老人的艰辛,学会尊敬长辈,孝敬长辈,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情感。
2、通过看电视、卡通片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培养其成为有素质、爱祖国、活泼开朗的人才,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而电视那生动、直观、形象、通俗、娱乐的特点,对幼儿的吸引力更强,也能为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提供恰当的养分。优秀的电视节目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尊敬老人等良好情感。但不可避免的是电视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节目,在文汇报上也刊登过印度有几个小孩模仿电视剧中杀人的情节,将一个小女孩谋杀的消息。在我国,1998年《还珠格格》播放后,很多孩子模仿电视情节中“小燕子”跳楼、上吊等危险行为。我们的孩子在观看了《忍者神龟》、《美少女战士》等一些卡通片后,就爱模仿其中的打斗情节,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打斗。鉴于以上的种种不良影响,平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卡通片让孩子观看,从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良好情感。家长可以在陪同孩子看电视时,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我们要学,哪些是不好的不能学。家长适时的正确引导能使电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当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集体形式的早期教育后,良好的集体生活为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提供了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有效的引导。
1、创设环境,培育幼儿的良好情感
游戏是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帮助的最有效手段。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要与同伴友好游戏,必须克服困难,不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合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学会相互交往、合作,体验关爱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所带来的喜悦、快乐的情感。如结构游戏时,结合“爱家乡”主题,要求每组幼儿用各种大型积木拼搭一个建筑物,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小城镇”。幼儿在此类建筑游戏中,自由结合,有两人的,也有三人或多人的。幼儿的协商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能体会到相互合作、帮助而获得的成功后带来的巨大的快乐情感。再如角色游戏“娃娃家”、“鲜花店”等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2、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向幼儿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是幼儿学习的一个榜样。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幼儿的一个活教材,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稳定持久的情感特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就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幼儿产生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对孩子的良好情感的培养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值日生工作中,当孩子们为全班小朋友分碗、放调羹、发放蜡笔、整理物品、打扫卫生时,教师及时赞扬和肯定他们为同伴服务的精神和责任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的良好情感。另外,在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过程中,教师多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饲养角的小动物喂食、换水,在与动植物的亲近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弱小的良好情感。在这些细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变着法子夸奖幼儿,特别使用提前夸赞法,把孩子关爱他人的想法引出来。
3、通过幼儿与保育员、炊事员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针对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不了解以至忽视保育员、炊事员等工作人员的劳动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叔叔阿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从认识保育员、炊事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和劳动的意义入手,进而延伸到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和劳动价值,使幼儿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的生活送来了方便,而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尊敬、关心、爱戴他们。
教师不妨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内容:
(1)保育员阿姨多辛苦
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阿姨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厕所、叠被子,帮幼儿换洗杯子、小毛巾等工作,体会保育员阿姨的辛苦。知道每天在幼儿园快乐的学习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保育员阿姨的辛勤工作,鼓励引导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放杯子、小毛巾,自己叠被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减轻保育员阿姨的工作量。
(2)香喷喷的饭菜哪里来
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了解炊事员叔叔、阿姨们的劳动的艰辛。从买菜、择菜、洗菜,直到做成香喷喷的菜肴。组织幼儿帮助阿姨们择菜、洗菜,自己尝试制作点心,进一步体验厨房叔叔、阿姨们的劳动,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3)为大家送方便的人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在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如:商场售货员在售货;公路上司机在开汽车,清洁工人在清扫;工地上工人叔叔在建高楼;医院里有医生在为病人看病„„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劳动,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生活即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家园联系活动,如开展“爱心活动”,发动幼儿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教师、家长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让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献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爱心事迹,激发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每年的“六一”前都会有许多幼儿园开展大型义卖、捐款及签名活动。许多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拿来义卖,邀请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士一起参加,卖得的所有钱全部捐给了一所小学的两名特困生。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二)在社会活动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幼儿外出游玩有时会遇到一些行乞者、残疾人,有的家长会一脸冷漠的走开,对他们避之不及,更别说帮助、关心了,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极为不利。长久如此,会养成幼儿歧视穷人、嘲笑残疾人,严重影响幼儿的情感的发展。家长应言传身教,主动去关心帮助这些弱小群体,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鼓励幼儿去关爱、帮助这些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教师、家长一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法。因此,教师、家长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氛围,在实践中,对孩子进行情感的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幼儿心理学》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儿童来讲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通过吃各种食物来取得,所吃食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可是,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教养笔记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来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摘要】一方面,幼儿时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萌芽时期,在该时期,幼儿的可塑性高、好奇心强且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