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从沟通开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幸福生活从学习开始”。
幸福生活从沟通开始
一、沟通
1、沟通的重要性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授要到土著族邀请去讲学,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沟通而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土著族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的请柬都是在一个木板上烙的,于是这个教授就带上自己的西装上路了。土著族来听课的人就用土著族最高的礼仪接待了他,听课的人都是一丝不挂,脖子上带来项圈,腰里缠了一圈树叶。而教授自己却西服革履,第一天的课没敢睁眼,第二天的还是没法上,因为听课的人都西服革履了,而教授自己却入乡随俗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到沟通的重要性。
回想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缺乏沟通,夫妻之间的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沟通,社会将不能发展。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2、介绍沟通的类型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两个要做有意义交流。透明的定义是除去隐藏真我的面具,表现真实的自己,包括将你感觉和情绪向一个亲密和信任的朋友分享。也意味愿意冒受伤害的危险。将心灵的感受与另一个人分享,使两者都有同样的感觉,达致了解。
沟通包涵下述五个的层次:
(1)寒喧的层次——容许一个人停在隔绝、孤立不受伤害的关系里。例如问安,不牵涉个人意见。
(2)事实的层次——分享你所知道的事实,或者讨论工作的问题。不包涵个人意见。
(3)意见的层次——有个人意见的分享,是沟通过程真正的开始。
(4)情绪的层次——分享你的感觉导致真正沟通。包括理想、疑虑、恐惧、伤心等内心感
(5)透明的层次——完全诚实的,甚至讲述耻于分享的身心灵的感受。包括夫妻、同性的朋友。
3、介绍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1)暴力和非暴力
暴力: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精神的强暴行为,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通常我们会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有些行为可能造成不了身体的伤害,但可能会造成更深刻的精神伤害,这种隐蔽的暴力危害其实更大。(比如:一对夫妻,郎才女貌。常年累月,相敬如宾,是大家眼中公认的模范夫妻,直至很多年后,邻居亲朋才知道他们已经离异。反而,成天柴米油盐酱醋茶,打打闹闹的夫妻,相伴到老)
非暴力:拒绝暴力,试图打动人心的力量,源于对暴力施加者心灵的伟大怜悯。(当有一天,非暴力战胜了暴力,就是人类获得新生的开始。)
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思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虽然我们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助人,并表明那是唯一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你的感受是什么?
3、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变现状,你的请求是什么?
举例:
有一次,乘火车去赶飞机,坐在对面的是一对夫妇。对于赶飞机的人来说,火车晚点,慢速行驶是一件十分烦人的事。过了一会儿,对面的那位先生就气冲冲地对太太说:“我从没有见过这么烂的车,一停一走,一走一停的。”他太太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说。通常,大多数人在没有和是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接着,他就高声喊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垃圾的车”。
这位太太看起来更加不不安,转过头和他说:“这火车的行驶是由车站调控的。”我不认为,她先生会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满意。事实上,她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地嚷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开成这样的火车!”这时,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说:“那你想让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吗?”于是,两个人都处于痛苦之中。
那么上面这个事例中,那位先生到底想听到什么呢?我们通过观察应该发现他需要的是理解。那么如果他的太太意识到这一点,她也许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了飞机吗?”
在这之前,太太感到了先生的不安,但不清楚他想的是什么。然而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比如: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是指责,反而会产生抗拒。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做某某事的时候,去理发好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什么请求,只是想随便聊聊”。然而,我相信,我们在和另外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的。也许我们想要的仅仅是理解。就像那位乘火车去机场的先生,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只是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想要的回应。不回避责任: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的时候:
我们需要 A、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B、大声地提出请求 C、换一个环境。
学会自我宽恕:(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
表达愤怒:我们都不希望听到指责,人们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有时他们自己也同意,并开始恨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们痛恨我们称他
二、亲子沟通
孩子是我们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未来!而父母真正需要做到的是: 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在不同的时期给他们当时所需要的爱,相信他们,陪伴他们,并在必要的时候示范,一个成熟的人可以怎样运用自身内在的力量来驾驭自己的生命!
(一)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目标: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懂得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并学会一些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方法和技能。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失分寸,爱得糊涂。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用爱换回了爱,也可能用爱换回了恨。因此,要做好父母,管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改变这些现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行为模式以及独特的细想和观念。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作为父母,不应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个有心的父母,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
1、作一个有心人,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1)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完成依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在心理上不能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他只是在自己的心灵中,类似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持续两个月,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孩子进行拥抱、亲吻、爱抚,给孩子接纳、温暖和爱,让孩子与你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
(2)少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寻求认同 进入少儿期,孩子长大了,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变复杂,他们不仅要完成与父母的亲密分离,还开始把目光投向外界,试图从社会、学校、同伴那里寻求认同,同时,他们的自信、自尊等自我认同感也开始建立起来,实际上孩子已走向初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不顺利、弱小无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时家长要及时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同时对那些打击和挫折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减少孩子的自我怀疑。教会孩子悦纳自己,接受他人与社会,这对孩子的积极进取是很重要的。
(3)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调和矛盾 一般把孩子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段时期称为青春期。家长会觉得孩子变了,变得不顺从、不听话,他们与父母不再亲密依恋,不再凡事都对父母说,开始把真实的情感藏于内心而不表露,情绪控制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三大矛盾冲突:
1、性成熟与性心理发展滞后的冲突
2、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
3、想独立又无法独立 此时协调孩子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很重要,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处理一些事情时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做到以友相待,能够多跟孩子交流思想,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引导孩子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1)心灵成长需要欣赏(2)心灵成长需要尊重(3)心灵成长需要挫折(4)心灵成长需要倾听(5)心灵成长需要包容(6)心灵成长需要理想(7)心灵成长需要诚信
3、调整适合孩子的家教方式
在孩子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适应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善于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责骂。不过分宠爱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并且让孩子在情感、游戏及学习上感到满足和愉快,才能真正使孩子保持心理的健康。
举一些例子
很多人在头痛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想过各种原因,但是几乎很少有人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和自己的另一半身上。
其实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不光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更要处理好夫妻关系。换句话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原自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环境便是由夫妻二人共同营造的。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同样孩子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平常生活中的样子会通过孩子的各种行为反馈给我们。(举例)
一个人的儿时记忆往往是陪伴他一生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近来发生的事情越来越模糊,反而幼时的一些记忆片段会越来越清晰。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影响长达一生。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我们所面对的压力或情绪困顿、或任何容易挑起我们情绪的事件,甚至我们的坚强、脆弱所有的反应,都可以在家庭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学习对象主要是父母,或是主要照顾者,即使我们试图模仿家中的其它人,或是希望自己完全不同于父母,但终究发现自己仍难逃父母的影响力。也许我们会怨恨、自怜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或拥有这样的父母,但是记恨并不会让我们有所成长,反而让我们抱着这样的伤痛不放。
案例:(结合图片介绍)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妻子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丈夫就躲起来。咨询师让妻子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丈夫,而丈夫则跪在妻子面前。咨询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丈夫在情绪上迁就妻子。接着,咨询师询问妻子小时候的成长背景。妻子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妻子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和妈妈一起指责父亲。“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上面的片段中,孩子学到的就是指责。等她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大家都很怕她,她却不知道别人怕她,因为这就是她习惯的沟通模式。”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心。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激。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怀世界。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平和待人。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用批判你 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 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须言歉疚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么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沟通从心开始印江二小周晓玲摘要:班主任要管好、教育好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更需要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只有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才能注意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拥有健......
沟通从心开始神经外二科尊敬的各位领导、护士姐妹们:大家下午好!伴随着夏天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在座的各位护士姐妹们,节......
沟通从“心”开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考上了令人羡慕的国税系统的公务员,心里实在是乐开了花。在同学、好友的一片赞誉声中,带着父母的嘱托、怀着无比的憧憬,我来到了临沂市罗......
美好从沟通开始,青春因你而精彩——《人的发育》课例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张菊芳背景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第6单元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的第2节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
沟通从赞美开始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10计算机一班的王俊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沟通从赞美开始》!天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任何事。就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