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_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34: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什么是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各级各类教学,总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形成一定的教学套路。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纵观国内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理论成果,可以对生成性教学作出这样的界定: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它认为教学是一个焕发师生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指的是教学活动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对话与建构,生成鲜活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流程和教学附加价值的过程。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成性教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强调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

一、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把生命的认知功能同生命的整体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看成是特殊的认知过程,由此,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生命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主张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教学,把教学看成是师生生命存在方式,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因此,单一的模式只会扼杀生命活力。体现生命性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开放性的师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同时,要使教学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发挥,使教学具有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力,这样的教学,就不应完全遵循线性逻辑秩序,而要允许跳跃式发展状况的存在;不应是个精确的控制过程,而要允许不确定性,甚至是错误的出现。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材,向知识挑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重的,从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才会是学生在积极探索过程中体现生命意义的过程。

二、强调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教学内容

生成性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该基于预设但又能突破“预设”的樊笼,从“预设”走向“生成与建构”。这里弹性预设制约着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又反作用于弹性预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为教师如何把握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去促进 “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与内容。

生成性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中“有计划性”“有意图性”的限定,认为教学过程虽传递文化,却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复制文化,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对文化进行改造与建构。教学内容不是所 谓客观的文化知识的载体,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预定的,它不是单纯的社会历史认识的产物或结果,它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意义、精神、经验、观念、能力的生成过程,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换句话说,在生成性教学看来,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总之,教学内容不是给定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学生在与情境的对话中主动建构的,因而教学必定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生成新知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和创生意义的体验性过程,是一个师生积极合作和对话交流不断实现“视界融合”的过程。

三、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

生成性教学是师生对话与建构的过程。对话与建构意味着学习与教学从传统的传递—接受走向知识的自主建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与情境的对话中建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再是传递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与情境对话。

首先,学习与教学是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一种理解与阐释过程。对同一文本的解释,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意义。教学中应该提倡从人们看上去一致的地方读出不一致来,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这种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多元”与“开放”的观点,决定了生成性教学对“对话”与“建构”的推崇。而且,对话与建构不仅指人与文本的对话,也 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理环境的对话,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过程。对话与建构的本质并非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改变双方的观点,达成共识,实现对话者间的视界的融合。因此,真正的对话与建构总是蕴含着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为了使真正的对话得以进行,生成性教学主张开放,主张倾听他人的声音。概而言之,生成性教学主张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人与文本、人与环境的对话来建构关于世界的理解。其次,生成性教学强调对话的建构性与理解性。伽达默尔认为,“我们只能从某个特定„视界‟(horizon)来理解世界,该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起点。只有当人们能够相互间展开交谈,由此产生不同的视界的„融合‟,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共识才是可能的。”可见,对话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便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不仅产生理解,同时也产生自我反思。“当我们与他人对话并对我们和他们所说的进行反思时,当我们与课本之间„协商交流‟时,学习和反思被创造出来了。”在这里,不仅文本、他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自我也成了反思的对象。如果没有反思,对话就必然流于空泛和肤浅,如舍恩所言,正是通过对话、会谈和共同探讨,我们开始“对自己心照不宣的理解进行反思”,从而引发两个过程:将这些理解引入意识;同时转变这些理解。这一过程是转变性的,不仅将我们的思想从信以为真的假设引向明确的宣言,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共享、批判和转变这些假设的(过程)框架。

四、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

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这是因为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各自的见解,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所以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 生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将其视为课堂教学中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及时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能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内容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例如,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主体,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性别、年龄、经验的不同,他们问题的解决就会有所不同,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运用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进行思考,因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与运用也各不相同,这正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形 式。这时关键是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并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恰当地、有效地加以利用。比如对于学生误入歧途的问题思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点破迷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利用歧途背后隐藏着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行调节、反馈,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新的教学价值的生成。

五、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

生成性教学具有多元性、开放性、非线性,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在传统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意外的突发事件的出现只能损害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发展。生成性教学则认为,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能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发展价值,这种由教学的意外事件带来的价值即教学的附加价值。因此,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准确判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并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要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要应对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诸如错误概念的转变、认知冲突的引发、学生质疑的解惑、意外干扰的排除等。对教学现状的即时调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决策必须完成于瞬 间,容不得教师去细细琢磨,反复推敲。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作出解释和决策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也正体现于此。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思考,并与备课时预料到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则按预先设计的对策实施教学;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生命的发展,如有助于学生生命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高,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生发更为丰富、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需要的教学智慧产生于处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过程本身,以及相应的“行动中的反思”。只有当教师带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 反思和审视教学过程中每一处点点滴 滴的经验,审视一切教学形式和方法、知识传授的技能和技巧,才能从中发现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做法,也才能不断地积累教学智慧,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应用、不断获得提高。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一个焕发师生命活力、关注生命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师生对话与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生成性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超越,更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倡导和追求的新的教学理念。

涵义与特征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涵义与特征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涵义与特征论文

一、语文学习管理的的基本涵义目前鲜见对语文学习管理的定义,但能够分析出语文学习管理有几个明显的要素:第一是人,这里人的主体是学生;第二是载体,指语文的学习内容;第三是结果,学......

涵义与特征论文

涵义与特征论文一、语文学习管理的的基本涵义目前鲜见对语文学习管理的定义,但能够分析出语文学习管理有几个明显的要素:第一是人,这里人的主体是学生;第二是载体,指语文的学习内......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

生成性教学反思

“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反思2012年3月6日有幸聆听了李晓慧老师的《小学数学生成性研究》研究性讲座,通过这次学习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

下载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