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检查项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麻醉精神药品检查记录”。
医疗机构麻精药品使用管理
检查重点是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回收、销毁及开具的处方,检查的结果作为换发《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依据。
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认识到规范管理、安全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重要性,建立了专门的管理组织,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存放麻精药品的场所都安装防盗门窗,使用保险柜储存,能够做到双人双锁管理;麻精药品的购进、入库验收、出库、处方专册、逐日消耗、空安瓿回收和销毁都有专门的记录,有双人签字审核;开具麻精药品的处方使用专门的红色处方,格式规范,剂量合理,并分别由调配人、发药人审核发放,能索取患者(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诊断证明,并指导患者(或代办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建立门诊病历;整体情况基本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但是检查中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认识不到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没有专门下文成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部分医疗机构组织制度不健全,没有定期对涉及麻精药品的管理、药学和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考核;二是没有专门的麻精药品销毁记录登记,出入库登记本格式不规范,逐日消耗记录不及时;三是个别单位缺乏基本的防盗设施,没有使用保险柜保存,不能做到双人双锁管理;四是部分开具麻精药品的处方没有做到调配人和发药人双签字,有的处方使用药品的商品名称,如把“盐酸哌替啶”写成“杜冷丁”等。
卫生监督员对存在以上问题的医疗机构下达了监督意见书,督促其限期整改落实,并责令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单位再次验收。市卫生局将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关键项目存在问题和再次验收仍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停止换发新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建立了麻、精药品管理机构,制定了购进、储存、使用、安全管理和交接班制度,安装了防盗报警设施,做到了专人管理、保险柜储存、24小时值班,对晚癌患者使用《专用卡》建档。同时也发现存在执业医师未经卫生主管部门考核,未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原处方、专册、专账、验收记录项目不全,新的处方、专册、专账、验收记录尚未印制;相当一部分保险柜未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仍有为持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开具度冷丁针剂现象,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对癌症患者仍以度冷丁针剂为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空安瓿回收、销毁无批号记录;专账不能体现逐笔出库记录,专册登记存在处方漏登等现象。对此问题都提出了限期整改建议。对58个不符合使用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回了《印鉴卡》。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追踪,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的监管,使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从而保障我省特殊药品既要满足医疗需求,又要坚决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
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在医疗机构就诊的癌症疼痛患者和其他危重患者得不到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患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向执业医师提出申请。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认为要求合理的,应当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执业医师应当使用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单张处方的最大用量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拒绝发药。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储 存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库。该专库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安装专用防盗门,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二)具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三)具有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当与公安机关报警系统联网。全国性批发企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药品储存点应当符合前款的规定。
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应当将麻醉药品原料药和制剂分别存放。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单位以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并建立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用账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做到账物相符。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一)未依照规定购买、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二)未依照规定保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处方专册登记的;
(三)未依照规定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进货、库存、使用数量的;
(四)紧急借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后未备案的;
(五)未依照规定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医师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或者未使用专用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核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麻醉药品的使用
麻醉药品只限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需要。设有病床具备进行手术或一定医疗技术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核定供应级别后,发给“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该单位应按照麻醉药品购用限量的规定,向指定的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教学、科研单位所用的麻醉药品,由需用单位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
限量单位的级别标准由卫生部制定。
麻醉药品使用单位在采购麻醉药品时,须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填送“麻醉药品申购单”。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在供应时,必须详细核对各项印章及数量。供应数量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麻醉药品品种范围及每季购用限量的规定办理。
麻醉药品使用单位采购麻醉药品,除直接到麻醉药品经营单位采购外,也可邮购。但往来单据、证件均须挂号寄发。邮寄麻醉药品时,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应在包裹详情单上加盖“麻醉药品专用章”。并凭盖有“麻醉药品专用章”的发票作为向邮局办理邮寄的证明。
凡麻醉药品管理范围内的各种制剂,必须向麻醉药品经营单位购用。管理范围内没有的制剂或因医疗单位特殊需要的制剂,有麻醉药品使用权的医疗单位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自行配制,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自行配制。
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医务人员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的,在进行手术期间有麻醉药品处方权。
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配剂、糖浆剂等不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麻醉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写开方医生姓名,配方应严格核对,配方和核对人员均应签名,并建立麻醉药品处方登记册。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经县以上医疗单位诊断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止痛的危重病人,可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凭医疗诊断书和户籍薄核发《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凭专用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由于持《麻醉药品专用卡》的病人用药增加,医疗单位每季度供应限量不足时,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增加供应量。
医疗单位应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禁止非法使用、储存、转让或借用麻辟药品。医疗单位要有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处方保存三年备查。医疗单位对违反规定、滥用麻醉药品者有权拒绝发药,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因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的,有关医疗单位和麻醉药品经营单位应立即迅速办理,但只限于该病例一次性使用剂量,手续不完备的,可事后补办。
精神药品的使用
第十五条 医生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合理使用精神药品,严禁滥用。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三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七日常用量。处方应当留存两年备查。
第十六条 精神药品的处方必须载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精神药品的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对精神药品的购买证明、处方不得涂改。
第十七条 精神药品的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应当建立精神药品收支账目,按季度盘点,做到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查处。
医疗单位购买的精神药品只准在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售。
天津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补充规定为严格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管理,保证临床合理需求,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国务院《麻醉药......
浙江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全文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 11 月 18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卫生部关于印发《......
关于开展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检查的小结 根据《开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本区于10月18日至10月22日对......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