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果的故事_四颗糖的故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25: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四颗糖果的故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颗糖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 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 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 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 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 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 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持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 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 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

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

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

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魏书生班级管理学习心得

看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的管理艺术,对于当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

多少人报苦怨累的教学工作,在魏老师眼里却是痴迷沉醉的享受。这一切源于对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和自觉地感悟,对学生源自内心的深沉博大的真爱。一帆风顺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挫折逆境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须。战胜每一个困难,反思每一项工作,在充实和超越中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成功。作为班主任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班主任职能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通过魏书生讲述他当班主任的经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

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回想我过去的管班思路,才发现存在许多的弊端,最明显的就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我校每学期开学都发给每位班主任本学期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又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

。每个班级又结合自己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班级制度。但我在执行中却忽略了制定之前应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

我在想,开学之始,当每位班主任拿到学校的制度准备制定班规时,是否也可以学学魏书生,给学生一定的明主,让他们先学习校规,然后找出本班不足之处,再结合校规与班主任共同制定一个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班规,让班规不再成为学生憎恶的法(罚)网,而成为他们加强自律性的一个心灵盟约。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

不做。” 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身兼两个班班主任的魏书生竟发出轻松无事可做的感慨!多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中的班主任角色。

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面向集体又不能忽视个别教育工作,魏书生做个别教育工作的点子是极多的,大有随手拈来之意。学生犯了错误,处理的方法就有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多种。每周进行的选举,产生“闲话能手”、“逃避劳动能手”、“心胸狭窄能手”、“最关心班级的人”、“做好事最多的人”、“本周进步最大的人”等等,这样既选先进也选后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效果明显。而个别教育工作中,魏书生最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吕叔湘老先生说:“魏书生想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为了转化后进生,魏书生一直要求全校专任教师和兼课的校长主任们,都要和一位学习困难的后进学生交朋友,建立“互助组”。他跟老师们讲:“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咱们也帮助后进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多么朴实的言词,多么深刻的内蕴啊!这不是我们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最好指南么!、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

魏书生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我认为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全员参与,相互制约。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

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

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他的“惩罚”措施就更具人性化,在处罚的同时还加强了语文作文能力,一举两得。这一招实在高明。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在整个讲座中,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魏书生以身作则的持之以恒精神。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欠缺这一点,这又是成大事者必需的素质,教书育人的我们又有几个能做到他那样言传身教呢?

作为班主任,向魏书生学习的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其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对认知规律的洞察,以及在心灵深处因沟通而实现的彼此切合,在此基础上,任何方法都将是有效的方法。

“四颗糖果”的启示

“四颗糖果”的启示(精选6篇)由网友“xixi”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四颗糖果”的启示,欢迎阅读!篇1:“四颗糖果”的启示 “四颗糖果”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

四颗糖的故事

览 “四颗糖”的缘由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

哲理故事:四颗补鞋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哲理故事:四颗补鞋钉,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哲理故事大全:四颗补鞋钉

哲理故事大全:四颗补鞋钉导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颗补鞋钉的哲理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理故事大全:四颗补鞋钉在苏格兰......

哲理小故事:四颗补鞋钉

年初,在电脑公司做软件设计的朋友辞职出来,几个人合伙创办了一个电脑网络公司,需要租一间办公室,去了几个地方,最后选中离市中心稍远但交通方便的一个写字楼。楼主是外地一位农民......

下载四颗糖果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颗糖果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