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婧——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快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快乐
摘要: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本性,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与别人合作,施展自动、自发索求常识的能力,培育种植提拔优越的记忆力与专注的进修立场。所以,我们应抓住幼儿的岁数特点,有目标有设计地对幼儿进行优越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因此,用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音乐可以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它能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绪,即自由的摆动、走动或跳跃等,来达到创造合乎节律的动作,唤起幼儿天生的本能,培养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感与动作的协调性,使听觉更加敏锐、感情更臻细腻,使幼儿更加活泼健康。
其次,音乐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音乐能促进幼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大脑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培养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训练了全身的协调性。音乐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都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
同时,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如: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歌词的内涵,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谅互让,友好相处;《李小多分果果》让幼儿体会到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音乐对幼儿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明显的,效应也是长期的。音乐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们应针对幼儿喜情感、厌讲理,喜形象、厌抽象的特点,将德育寓于音乐教学中,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最后,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
音乐对于幼儿的作用是巨大的,可幼儿园的孩子们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它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而要做到这些,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总结:
一、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默契的配合。若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这关键在于让幼儿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教师要做到“童化”自己,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以童心唤童趣”。教师在活动中可采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在教音乐游戏《喂小鸟》时,老师创设情境,和孩子一起来到森林融入鸟妈妈和鸟宝宝的角色。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去倾听、去欣赏音乐,马上能感受到“嗷嗷待哺的小鸟和鸟妈妈对唱”的温馨情景。幼儿在游戏中兴趣盎然,较好地把握了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演唱、表演的欲望。
二、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也是表现情感的好工具,但对大多数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让人听起来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情感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歌曲就面目全非了,而且有的幼儿故意大吼。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理解词义的能力,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对他们来讲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在活动中尝试把歌词变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比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2、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到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我教授歌曲《赏花灯》,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赏花灯时欢乐情绪;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现象,在脑海中展现在夫子庙赏花灯,看到各种造型的花灯;在歌曲《买菜》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欢快的旋律,让孩子们体会和奶奶一起上街买菜,挑选各种蔬菜的快乐。这样,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助律动,融入情感。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孩子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可以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教师可以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的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但是目前,幼儿音乐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孩子感到音乐课较为枯燥,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探索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幼儿素质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
首先通过声音,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要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
音乐是种听觉艺术,在欣赏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听音乐,然后不断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肯定他们的看法,从而激起孩子们“说”的欲望,达到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均衡,速度徐缓,力度较弱。先让幼儿闭上眼睛欣赏音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表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差异。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活动,在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也能逐步参与其中,唤起共鸣,自由感受。再如在欣赏《春天》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春天百花盛开”的美丽画面,并通过图片展现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其次,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教师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如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老师则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在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再例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舞。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一个在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音阶,用不同的长短音和动作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通过图画,展现音乐。在《蜜蜂飞舞》欣赏教学中,我们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来施教:我们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倾听音乐节奏的快慢“画音乐”。再以《大海和小溪》为例,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动,很富有诗意。课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一根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笔画帮助幼儿更加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简笔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简笔画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音乐是幼儿表达形式的一种,是启迪“美”的教育,可以带给人以愉悦的表情。音乐在发展孩子的情感上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音乐本身所特有的优势,结合其他艺术手段,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明天将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梅忡荪
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许卓娅 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晋瑗 著:《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肖虎 著:《音乐教育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更是人生的一种快乐。我们其实能发现,孩子们刚上幼儿园时大部分都是觉得幼儿园很开心,在幼儿园学习很快乐,可是渐渐地,孩子们觉得就开始讨......
书是全人类其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源泉,能与书为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把一本柔软的书握在手里,伴着墨香开始各种各样的神奇之旅,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在我的童......
让孩子在画画中感受世界让孩子在画画中感受世界童年,是美好的。我的童年是在幸福和快乐的笑声中度过的。值得庆幸的是,长大了的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个职业。和孩子们在一起,使......
让孩子在愉快中感受音乐小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愉快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剩不,学生受到合乎规律的轻松愉快的影响,学习兴趣......
让孩子在评价中快乐成长幼儿发展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幼儿进行阶段总结性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一般是以幼儿发展情况汇报册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