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_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36: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学校让我有幸参加由四川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这十天的培训让我有幸聆听到了各级各类专家、教授对语文教学的前沿思考、精辟理论、独特见解;让我灵魂涤荡,充实无比,受益匪浅;让我思想转变,理念提升,激情澎湃,总觉得有好多的话想向大家说。今天受学校的安排我将自己吸取的精华向大家作专门的汇报,让大家和我一起共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都倍受关注、倍受争议,大家也非常苦恼。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践行着新课程改革,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转变了教育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学习了各种教学方法,我们是专专心心地学,踏踏实实地干,改革着我们曾经非常熟稔的传统教学。可是课改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看到如今的教学效果还是不见得那么好,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见得那么强,为此,我们都困惑不已,难道是我们的课程改革不对,教学方式不对,那语文到底教什么,到底该怎样教。其实这个问题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就曾提出过,他说:“语文是看起来简单却是最难教的学科,其问题之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纵观我们十年课改的成效,是陷入了一种高耗低效的境地,在课堂教学中还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冷静地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今天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省培训中心杨东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科的核心价值,没有清楚语文的本质,只注重表面的听说读写,不在乎内在的思想情感,以致三维目标隔离,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合作学习低效,阅读体验凌乱;语文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有海量的阅读,有真实的表达,有多元的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思想更深邃,情感更丰富的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搞清楚语文的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汉字的掌握和词汇的积累,学生需要掌握多少汉字,积累多少词汇,才能够达到“培养和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真正想过这个问题?为此,我今天向大家介绍学习一位老师,她是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我也是通过此次培训才认识的,她今年7月刚刚出版一本专著

《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社会反响非常之大。她十年磨一剑,一直致力于“课内海量阅读”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曾经《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这样评价她: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老师们,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韩老师多年来一直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这样的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却让所教的学生不但基础知识扎实、成绩稳定,而且挥笔成文,富有灵性,赢得社会的好评。这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会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的成人成才,必须让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老师们,通过对韩老师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她的教学观念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不断的积淀,不断的内化,不断的升华,得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课堂上,一切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中、小学生,都应该让他们自行阅读和思考。至于词语是否有绝对正确的理解,段落是否有绝对正确的划分,结构是否有绝对正确的认识,中心思想是否有绝对正确的概括,都没有太大关系。在大量而持续的阅读中,在不间断的语文学习进程中,他们自会得到深层的认识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韩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简单,以以读为主,自读感悟,鲸吞牛食(意为多吞食,少咀嚼jǔjué,再反刍chú)

老师们,所谓的“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 “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老师们,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作为额外附加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加了课业的负担,也难以保证阅读的质和量。她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实践就大量阅读

教材外的读物。全班在语文课堂上同读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她用三个办法解决图书来源:一是在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部分电子读物,可以在学校集体印,有时发到公共邮箱中由家长自己印;二是向家长推荐图书,由家长自己购买;三是由学校图书馆有针对性的配书。

实践检验,韩老师每学期低年级阅读量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倍。老师们,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全力专注于阅读,但我们很多人是不敢想象的,觉得不可思议。就其原因:首先是我们使用教材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关注教材本身,而忽视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文章浩如烟海,教材那几篇课文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我们只教那几篇课文,学生能有多大收获,能力能有多大提升。况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表面上这是对学生阅读量的规定,其实是对我们语文教学质的规定,必须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因为学生没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材编写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学到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能自己读书,自主学习。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其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对,喜欢专注于一篇课文大讲特讲,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占据着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深度探讨的机会,失去了很多自我习得的良机。《走进新课程》一书有段精辟的论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同时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的“参与”,参与“活动”、参与“合作”、参与“探究”、参与“实践”。谈到这里,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说,老师讲不到,学生没学好,考试咋个办;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咋个办。实践证明,随着孩子阅读量的成倍增长,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力气。在“课内海量阅读”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就可以使向我们共同期待的“彼岸”。阅读的关键是在于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自己去感悟,韩老师教学方法简单实效:首先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她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文章学生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不必作精细的讲解,因为学生只要反复的阅读就会有所感悟,只是还不能如成人清楚表述,况且有些感悟是可能用语言来描述的。其次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老师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某一本书,达到要求时由她抽查。阅读之前,她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三是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她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其实老师检查的过程就是指导阅读的过程。

老师们,阅读的前提是必须先解决学生的识字问题,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那韩老师是怎样解决的呢?我通过学习发现韩老师的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并不同步,先识后写。她在一年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韵语识字。韵语识字虽然生字密度大,但不是孤立地、枯燥地进行识字,而是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性记忆,充分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韵文短小精练,通俗有趣,琅琅上口,极易引发儿童的联想,较好地实现了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愉悦、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状态,达到了识字快与兴趣浓的和谐统一。她首先利用两三周的时间解决学生的汉语拼音问题,然后利用注音读本《三字新童谣》、《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引领学生开始读书,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以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儿歌,如《好妈妈儿歌400首》、《韵语识字课本》、《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她把它们编成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阅读小故事,整个一年级,她领着学生读了近一千首儿歌,加上小故事,仅此一项的阅读量就在20万字左右。

老师们,韩老师在一年级就基本扫清了学生的识字障碍,打破了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敢于创新,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然后从二年级开始就引领学生大量

阅读,从我国古代的蒙学读本上升到古典诗词、成语故事,又提高到到经典小说、名人传记、优美散文、文史作品、科普读物等,学生读的书目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等。她一直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相信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从二年级下学期,她就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因为有了前期大量的诵读垫底,学生落笔基本上是有话可说,能写出流畅的文字。从人的记忆发展角度来看,生理学家早就研究得出儿童时期是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可塑性最佳的时期,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海量阅读,鲸吞牛食,拥有大量的储备,为其终身发展先奠定基础。

老师们,我们学习了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不难看出,今天的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关键是学生的本位缺失,语文的本质不明。我觉得韩老师在她博客中的一段话说得非常实在:“我是平平常常的老师,做着平平淡淡的工作,没有好的口才,也不擅长写作,教改的出发点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教学不再有那么多烦恼。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启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此)我带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识字,实现了教多本读物的大跨越。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到实处。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下笔如有神’。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最重要的是,书香墨韵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财富。”是的,我们都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书籍以卓越的象征和隐喻方式建立起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文本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大量阅读,披文入情,滋养生命,开启智慧,倾听悠远的历史回声,传承悠久的文化血脉,领略人类的的文明演进,感受多样的人文情怀。我相信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潜心阅读,我们循序渐进悉心指导,必将奏响语文教学的凯歌。博尔赫斯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让孩子们置身于阅读的世界,就能变成自由飞翔、拥有极乐体验的天堂

鸟!

谢谢大家!

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

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 单位:槐荫区实验幼儿园教师:徐海燕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将幼儿故事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典型的人......

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参与高效课堂改革心得体会银汉小学 马亚琴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老师......

让孩子在掌声中成长

让孩子在掌声中成长——“孩子上学是否带手机”之我见 昨天晚上儿子放学回来,很严肃很认真的对我说:“妈妈,学校让写一篇文章,你快拿笔来记下题目,你一定要好好写哦,老师说了,如果......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读来颇有道理。矿矿(黄博士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比如......

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

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本学期我们实验一(2)班计划通过开展“与好......

下载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