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之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经济转型”。
胡瑶201021053
5中国经济转型之谜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正是这种胆识和闯劲,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之谜也一直成为众经济学家的探索课题。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二十年间,尽管发展有起伏,道路有曲折,尽管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总体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稳定发展,国际影响日益增大,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所罕见的。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产生重大冲击的情况下,中国不仅仍然有可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而且成为稳定亚洲金融和经济的重要因素,这一事实,则更为人们所感到惊讶。其实自1978年经济改革伊始,中国就处于经济转型之中。经济转型实为双重转型: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其起点是以原来行政命令方式作为经济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计划经济体制,然后通过体制创新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意在最终建立完善的以市场机制和价格供求关系来配置经济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社会转型,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过渡,即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尤其是特指当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的演变过程。
面对着中国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巨大成就,人们注意到两点:第一,这些成就是在一个相当贫穷落后的基础上,是在摆脱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文化束缚、传统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的转型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展开的。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经历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经济形态转变过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我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国家,正进行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过程,这双重转换在同一时空的并存,使得原先单项转换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导致各类矛盾相互交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出现一系列与其他转型国家不完全一样的复杂问题和尖锐矛盾。其难度之大,问题之复杂,为其他转型国家所根本不能相比拟。第二,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然是在全球性改革大潮的背景下展开的,但是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中国改革并没有按照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所框定的模式进行,却出现持续30多年的经济增长,许多西方国家按照市场经济理论框架模式进行经济转型却失败。中国的体制转型从一开始就偏离了现代经济学正统理论开出的药方,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激进式的改革方式,而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路线,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很多国外学者感到很大的困惑,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个奇迹,在这奇迹背后,是个中国经济转型之谜。
所谓奇迹,无非是指发生了按照常规思路所不可理解的事。若要解开这个为国际学术界感到困惑的中国转型之谜,就必须先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进行考虑。思维方面,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新古典经济学是以发达的西方国家为考察样本,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为描述对象,而我们则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既然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市场化而市场化,那就不能根据西方经济学所描绘的理想模式来设计转型过程中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改革方案)。行为方面,必须坚持为促进社会生产力而改革的基本原则,把改革看作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做出战略的依据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的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这样也就决定了中国必将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独特中国特色转型道路。
国际和国内的经验表明,社会稳定是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顺利推进改革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社会稳定,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丧失起码的秩序和规则,那么就必定会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这就意味着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中断及已有成果的丧失,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削弱,意味着人民生活要陷入苦难的状态之中,甚至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它还会使国家的安全保护能力降低,国家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这无疑是国家和民族的大灾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越大、人口越多、社会结构越复杂,那么,由社会动荡所造成的代价也就越大,社会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
迄今为止,转型时期中国保证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由于第二代与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利完成交接,中国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共识下,经济转型也在顺利地进行。
利益协调问题,在我国改革过程中始终是个影响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任何改革,实际上都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利益再分配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连续性。由于社会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变革,因此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上层有可能直接转化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上层。从而使社会减少了摩擦,避免了震荡。第二是隐蔽性。市场化进程处于过渡阶段,而渐进性过渡又难免出现形式与内容相脱节或名义与实际相背离的现象。既有“新瓶装旧酒”,也有“旧瓶装新酒”,在这新瓶旧瓶、新酒旧酒的渐进变化过程中,利益矛盾是逐渐展开,分期消化,而不致于一下子激化。第三是增量性,尽管渐进式改革不可能是完全的帕累托式利益变迁,其间也包含着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但是由于渐进式变革是先进行体制外改革。先着手增量改革,这样就可能通过增量利益补偿和合理成本分布,一方面纠正旧有体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另一方面缓解体制变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这是中国体制转型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的同时并存是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之一;同时,由于实行渐进式改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也会出现同时并存的现象。在中国的渐进式转型过程中,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体制结构的转换经历了一个从错位到正位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能如此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通过从几个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经济转型如此成功的奥秘,最关键在于有按照中国的国情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而没有急于求成,想要激进式的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按照实施状况及时进行修正,使得整个转型过程进行得很顺利,经济也得到很快增长。
班号:01220801姓名:张晗学号:20080187浅谈中国经济转型一、经济转型的提出经济转型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被苏联和东欧各国涉及。那时的“经济转型”偏重于经济体制改......
《中国经济转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09金融2姓名:马楷鹏学号:200930950222 30年》----读书笔记《中国经济转型30年》----读书笔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
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十八大后的十八项改革http://.cn2012年10月23日 22:27FT中文网中欧陆家嘴(10.54,-0.06,-0.57%)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刘胜军(微博)中共十八大将在11月8......
中国经济未来转型的可能性选项多吗眼下,无论从中央政府还是民间,房价太高达到了高度的共识。而且进入十一月份以来,降价似乎已经开始成为了房地产的主流声音。与此同时还有的就......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转型1、转型的四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全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浪潮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转型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要研究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先研究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