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方法的指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自主批注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方法的指导 范瑞芬
一、何处批注
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学生的笔就会“力透纸背”,就会“点石成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大致在:
1、文本理解的疑惑点;
2、文本留有的空白点;
3、文本内容的矛盾点;
4、文本描写的精华点;
5、文本描写的着重点;
6、文本蕴含的丰富点。
二、何时批注
1、课前批注。学生预习一定有疑问、有思考、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比如《嘱咐》一课,学生读了课题在旁边写了:(1)嘱咐:告诉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2)谁嘱咐“我”什么?(3)为什么要嘱咐“我”呢?在初读完课文后又在文后写了这样的批注:“啊,母亲的眼睛,人生道路上的路标。我的母亲也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一般来说,课前的批注以对词句的理解,课后以问题的思考为多。
2、课中批注。课堂上,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获得的精神滋养就会流泻于笔端。同伴引发的批注,教师诱导的批注,自己再发现的批注,一定是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再以《嘱咐》为例,学生这样在课题旁写了一段话:“啊,母亲,你用温柔的眼睛嘱咐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用慈祥的微笑鼓励我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你把雨伞借给邻居小林而自己淋雨回家,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我!”
3、课后批注。课后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也可以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提炼、总结。还以《嘱咐》为例,有一学生在课后这样写:“小时候,我很烦妈妈的唠叨。现在,我明自了,每个母亲的表达方式不同,含笑的眸子是爱,唠叨也是爱。”三言两语,却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重建。
三、何种形式批注
学生对文本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解读,批注的形式也不一样。
1、注释式批注。这一般是学生在预习时,对词语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对“雪中送炭”这个词作了这样的注释:雪:本课中指由于敌军封锁,战士们几天几夜没吃的。炭:本课指“打糕”。雪中送炭原意是在寒冷的冬人给别人送去温暖的炭火。这里指朝鲜大嫂冒着生命危险给饥饿的战士们送来了救命的打糕。
2、理解式批注。这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如《赤壁之战》文后有三个问题:(1)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2)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学生预习时在书本上一一作了回答。这便是理解式批注。
3、拓展式批注。这是对文本的补充、具体化。文本的空白点、丰富点,经过学生的拓展,文本更具张力、感染力。如《小熊住山洞》文末写道:“一年又一年,小熊和爸爸一直住在山洞里,小动物们都来感谢他们。”会有哪此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呢?他们会怎样感谢呢?学生的批注拓展了文本的外延和内涵。
4、延伸式批注。这是以文本为辐射点,汲取与此相关言语材料,引入社会生活事件等。延伸式批注使生本对话更具开放性、创造性。如学习《春夜喜雨》古诗后,学生在旁边注满了以前学过的描绘春雨的优美诗文:“吹面不寒杨柳风,沾雨欲湿杏花雨”等诗。诗文的整合,课内外的整合,通过调动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运用。这样的批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5、抒情式批注。这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淌。一篇好的文章,总让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这满是断垣残壁的插图旁,有的学生这样写:“圆明园,你虽然被这场罪恶的大火烧毁了,但你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批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临沧市临翔区南屏小学 赵红清 内容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批注为基本方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把“教给......
语文批注方法1.联系上下文批注:联系上文(或下文)第几段的哪句话,我知道了……因此我感受到了……。基本模型:联系——知道——感受2.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读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自己,如果......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蔡兆明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个重要的任务。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所以说对教语文识字任务的老师来说......
批注式阅读教学之批注指导【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批注”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时尚课堂用语,好像是课改催生的新鲜词汇。新课标指出:“阅读要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