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经济开发战略规划_国家经济战略规划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56: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十二五国家经济开发战略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家经济战略规划”。

全国区域经济布局解读暨钢材项目工作方向的思考

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筑用钢材作为本公司一支重要流通贸易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及未来五至十年的国家经济布局的变化,研读分解国家经济布局为我们建筑用钢材项目拓展和开发工作提供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思路。中国经济“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0、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1、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2、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3、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4、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5、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6、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五个核心经济圈带

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

1.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

2.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

4.东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

5.南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中国“八大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即:

1.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东部六个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个城市,实际上有11个城市,另外两个是香港和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

2.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为中心。

3.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共有16个城市。、4.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0个城市。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八城市。

5.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为中心。、6.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有10个城市。中部两个城市群

7.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个城市。

8.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有9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西部两个城市群

9.川渝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共有15个城市,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

10.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

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

“十二五” 正在发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1.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

长株潭比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为:区域人口和城市数量以及经济的总量未进入前列,其次是因为这三个城市表面上看是三个行政区,实际上距离很近,而且相互之间已经不是独立的城市个体,是多个组团的一个城市,其未来将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内的湘中城市群。

2.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3.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长都市圈)

4.以哈大齐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的城市群

5.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

6.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

区域规划三条推进线索:①加快重点地区发展;②落实重大发展战略;③围绕地区区域开拓空间。

1.《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4.《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5.《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6.《横琴发展总体规划》

7.《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8.《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

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

10.《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纲要》

11.《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13.《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

各区域经济 东部地区

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台州、绍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2.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作为环渤海湾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科技部批复河北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七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定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区、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区和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区。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以园区(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主要支撑,以产业密集区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空间布局合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3.江苏沿海经济区

江苏沿海经济区:主要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等江苏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6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4.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经济区)

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

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

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今年6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峨眉山、阆中、华莹、万源、简阳以及重庆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商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的15个市和重庆的31个区县,总面积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其中重庆除了一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外,还有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八个被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整个成渝经济区涉及的重庆幅员面积是1.15万,占37.56%,占重庆人口2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

2.重庆两江新区

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落实,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今年5月11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通过国务院验收。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于2008年底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也是国内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叠加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主要有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多式联运和金融商贸服务七大业务功能,先期将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业和加工贸易。该保税港区有望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保税加工、物流中心,对推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税港区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面积为2.67平方公里。

3.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包括陕西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6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规划编制时间表近期到2020年,远期规划为2040年。

4.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由国家发改委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5.西藏

《关于近期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6.新疆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审批中)

新疆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将在2010年5月上报至国务院,规划将重点支持能源、旅游、钢铁、新型农业和循环经济。规划将在乌鲁木齐西北角打造一个石油城,把通过欧亚大陆桥从中亚五国输送到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在此储存起来。同时,推进与资源丰富的中亚五国发展边贸,并有望建立起经济合作区。中亚五国包括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同时,将推进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边贸、能源合作。

7.甘肃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被定义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

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通知强调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南部地区

1.海南国际旅游岛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纳入规划,促进珠三角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容等陆续获得批复。深圳经济特区扩至全市。今年6月2日,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披露,国务院近日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

3.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要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与澳门隔河相望,是珠江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加快横琴开发建设,发挥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划。根据《规划》,珠海将集约横琴建设用地,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大宗项目招商引资,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四个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深化落实CEPA,为澳门居民在横琴投资、就业创造条件,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把横琴建设成为“四基地一平台”,即: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和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北部地区

1.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2.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09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了解该规划制订过程的人士透露,此次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规划以辽宁此前提出的“五点一线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核心,将原有规划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规划将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资源环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辽宁沿海经济带2020年前的发展方向。

3.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

中国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批准的唯一一个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

图们江区域开发规划赋予了规划区域以沿边开放的先行先试权,鼓励其在对图们江区域的沿边开放中进行探索。

中俄朝三国的边境开放城市珲春,到快速发展的东北区域中心城市长春,面积达7.3万平方公里、覆盖1090万人口的区域经济带正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流经中俄朝三国,注入日本海,是中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多国联合开发图们江流域的建议后,引起了这一区域各国的积极反应。但由于种种原因,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一度趋冷甚至搁浅。

分析人士表示,1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倡导和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并创造了很多基础条件为图们江新一轮开发热潮奠定基础,例如,积极推进与俄罗斯、朝鲜的路港合作,促进中蒙大通道建设。

此外,与图们江区域开发相关的俄罗斯、韩国、蒙古、日本、朝鲜等各国政府也都在采取各自的行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中部地区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中部6省,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年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通知》指出,湘潭市是长株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06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的山水城市布局,以湘江为纽带,形成“五片一中心”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要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

2.皖江城市带

2010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之一。《规划》设定的目标为:到2015年,示范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6%。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产业集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根据这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省会南昌、著名瓷都景德镇等3个城市和38个县(市、区),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三成;人口约2006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六成。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4.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中国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地区

振兴东北,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发布。

《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核心——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4月6日,辽宁省政府宣布,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在半径百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的城市群。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5%。2009年,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984.7亿元。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沈阳经济区将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沈阳经济区将充分发挥城际连接带聚集效应,着力构建“一核、五带、十群”。即以沈阳为核心,开发建设五条城际连接带,并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要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1.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

2.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区域规划。

一、八大经济地理区域

1、大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东北部

2、黄河下游地区(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3、黄河中游地区(华中地区):河南、陕西、山西、内蒙中部

4、长江上游地区(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5、长江中游地区(中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

6、长江下游地区(华东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7、南部沿海地区(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香港、澳门

8、大西北地区:宁夏、内蒙西部、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二、八大都市经济连绵区

1、长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后加*,下同)

环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苏州、嘉兴、舟山

环南京都市圈:南京*、合肥、扬州、泰州、镇江、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巢湖

环杭州湾都市圈: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嘉兴、上海

环太湖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

2、珠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广东中部、香港、澳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

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

3、环渤海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

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本溪、营口、铁岭、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丹东

山东半岛(济青)都市圈: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泰安、滨州、东营、莱芜、烟台、威海、日照

4、台湾海峡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福建、台湾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海峡西岸(西峡)都市带:厦门*、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南平、海峡东岸(东峡)都市带: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

5、环北部湾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海南、广东西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环北部湾东岸(东湾)都市带:南宁*、湛江*、海口、三亚、茂名、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

环北部湾西岸(西湾)都市带:河内*、海防*、谅山、广宁、太平、南定、清化

6、大东北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哈长都市圈: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辽源

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即,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本溪、营口、铁岭、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丹东)

7、长江中游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环武汉都市圈: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

环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益阳、萍乡

赣西北都市带: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乡

环洞庭湖都市圈:荆州、常德、益阳、岳阳

8、长江上游经济连绵区

所含省市区:重庆、四川东部、云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成渝都市圈:重庆*、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南充、达州、巴中、广元、广安、资阳、眉山、内江、自贡、乐山、雅安、泸州、宜宾

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三、八大局部都市经济圈

1、中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河南中北部

所含城市: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

2、关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陕西中部

所含城市: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

3、徐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所含城市: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枣庄、济宁、商丘

4、蒙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内蒙中部、山西北部

所含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朔州、榆林

5、太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山西中部

所含城市:太原*、晋中、阳泉、吕梁、祈州

6、兰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区:甘肃中部、青海东部

所含城市:兰州*、西宁、白银、定西、天水、武威、临夏、海东

7、河套都市带

所含省市区:宁夏、内蒙西部

所含城市:银川*、中卫、吴忠、石嘴山、乌海、阿拉善左旗、巴彦卓尔(临河)

8、北疆都市带

所含省市区:新疆北部

所含城市: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石河子、沙湾、奎屯、乌苏、克拉玛依

核电站项目;“十二五”期间核电将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布局,形成“东中部核电带”,即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区加快发展;同时稳步推进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吉林等中部省份内陆核电项目。到2015年核电装机将达4300万千瓦,2020年达90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还将明晰核电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建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水电开发一方面将继续加快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和红水河、黄河中下游及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7个水电基地开发,这些水电基地将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开发完毕。另一方面重点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6个分布在西部地区的水电基地,推进雅鲁藏布江等西藏水电开发,开发缅甸等周边国家水电,并向我国输电。

“十二五”期间,广西在公路方面

广西将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重点加快建设防城至东兴、六寨至河池、岑溪至水汶、南宁外环、钦州至崇左、玉林至铁山港、六景至钦州港等高速公路,其中广西境内所有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将全部建成。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南宁为中心,通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港口的2小时交通圈;构筑南宁连接全区14个地级市的4小时交通圈,86%以上县城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打造一日省际交通圈,实现南宁至邻省省会、邻国首都当日到达。

预计到2015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基本建成出海出边出省快速运输通道为骨架,路网完善配备,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十二五”期间,广西在铁路方面

广西将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北部湾沿海城际干线和通向东盟的国际通道建设,强化既有线路扩能改造,逐步形成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网。

计划新开工建设铁路建设项目15个,区内建设总里程约2300公里,重点建设连接北部湾地区的出海通道、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连接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东西通道,以及连接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

此外,还将建成南宁火车东站。到2015年底,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复线率达到60%、电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运分线,基本实现地级市开通城际高速列车,形成以南宁为中心到北部湾经济区1小时以内、到区内主要城市2小时左右、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的“123小时”快速城际铁路网。“十二五”期间,广西在民航方面

广西将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完善机场功能。确保2012年底前建成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完成桂林机场改扩建工程,巩固现有航线,不断扩大航线网络,将南宁机场建设成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桂林机场建成国家重要旅游枢纽机场。

形成以南宁、桂林机场为区域枢纽机场,北海、柳州机场为国内次干线机场,梧州、百色、河池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以及与通用航空机场一起形成广西空港群体。

“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实施后,广西综合交通格局将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将基本形成,建成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将确立起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格局中的重要区域枢纽和国际通道地位。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 山东半岛城市群

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905万。京津冀都市圈

2006年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文本编制阶段。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发改委网站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

京津冀是我国具有首都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城镇密集地区,建立京津冀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对促进这个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沿海开放开发重点地区的空间发展,增强京津冀城镇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滨海新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此前的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2008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标志着曹妃甸的发展正式作为国家战略全面启动。2009年3月14日,曹妃甸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河北唐山曹妃甸新区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规划面积1943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目前常住人口22万。根据规划,曹妃甸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09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

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规划以辽宁此前提出的“五点一线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核心,将原有规划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规划将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资源环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辽宁沿海经济带2020年前的发展方向。

所谓“五点”,包括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5个重点发展区域;“一线”则是指从丹东到葫芦岛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综合解读国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司现有各种资源与行业优势重点规划和指导钢材供应项目销售的开发与拓展思路为2011年全年工作奠定基础.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华彩咨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十步法一、五年规划体系溯源众所周知,五年规划这个体制,是从苏联传过来的,苏联当时为彻头彻尾地实施计划经济,为了实现理论对实体的高屋建瓴的把握和......

漳浦县“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

漳浦县“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对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漳浦的赶超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提纲1

下属单位参考提纲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提纲一、单位概况单位历史沿革、经营范围、管理体制、治理结构,近三年主要经营指标、资产规模指标等。二、单位发展战略分析1、单......

国家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目录[隐藏] [解释][程序][进展][亮点][资料][编辑本段][解释]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

莱钢“十二五”战略规划怎么看怎么办

2011年形势任务教育材料之二莱钢“十二五”战略规划怎么看怎么办(公司党委宣传部)编者按:面对当前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和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为应对危机、克难制胜,加快做强莱钢进......

下载十二五国家经济开发战略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国家经济开发战略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