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填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学填空题”。
一.填空与选择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旁宗岳1908译日本小泉著《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最早自编教材廖世承1924出版《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教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⑶实践性原则⑷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包括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组织适应性。人的心理包括四个层次:心理的社会实践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结构及心理的物质结构。7.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三种类型的研究:基础的科学研究、外推的基础研究、应用水平的研究。
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量法(5)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6)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
1.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
2.兴趣是主体参与学习的倾向性品质。美国哈弗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3.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或愿望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学习意志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
4.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得动力特征。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5.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六种性格特征: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
6.能力是与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特长是人们从事心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7.人际关系反映了人们在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因素构成。
8.真诚原则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美好事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教师的劳动内容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2.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表现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
3.威信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指个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对于其他人的一种影响力。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它是有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所决定。4.职业成熟是指人的心理品质、性格特点和个性行为形成了一个与社会生活、职业工作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
5.移情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在观察处理某种情绪状态的另一个人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
6.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和模式,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等。7.盖兹达等人综合考察大量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个好教师具有的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其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调控。
第四章:学习理论
1.人类区别与动物的学习特点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社会性学习,以语言为中介,具有积极主动性。2.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水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学习结果: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智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三)学习的性质和方式分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三)学习内容: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学习或者行为习惯学习。3态度指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4.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最有名的实验室饿猫开迷箱实验。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创立于1977年,在斯坦福大学。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
论。
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是指在机体反应后,通过呈现积极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的反应概率;负强化是指在机体反应后,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的反应概率。
6.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过程、动机过程。
7.发现法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所有形式。(P124)
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含义: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9.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1)有意义的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包括:类属学习,也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纳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总括学习,也称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3)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10.加涅是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的代表性人物。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的加工系统:感觉登记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预期和执行控制系统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高度重视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发并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
第六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1.复述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或将注意力维持在信息上所进行的重复过程。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有干扰作用,倒摄抑制。。2.所谓最优是指能够较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做到张弛结合。
3.可用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而不会使用这一策略。产生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某一策略。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1.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材料之前呈现出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将要学习的材料更抽象、概括、综合,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和新学习材料相联系。它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或桥梁。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2.在学习及其迁移中元认知有两种:即有关自己原有知识的思考和有关如何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3.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可以分为本质特征的相似性和非本质特征的相似性。
4.定势又叫心向,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心态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具有动力性的特点。
6.研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1.智力智能也叫认知智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得心智操作(如解答算术题、分析句子成分)。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而实现的外部活动方式(如走路、游泳)
2.问题解决的策略一般包括两类: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是一种基于规则的策略,对所有能够实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逐个进行尝试。启发式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的方式帮助问题解决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捷径。问题解决的评价包括对结果的分析和对过程的分析。
3.心理定势指个体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固定化认知操作模式,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关于心理定势最著名的是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者某些惯常用途后,很难发现该事物其它用途的心理特点。酝酿效应指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暂时把问题搁置一段时间,转而从事其它工作,在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后反而可能会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指个体从其它事物或现象中受到启发,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人们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1.评价量表是一种间接的观察技术,通过量化所观察的信息,可以迅速、简便地获得概括化的信息。2.站在公平无私的立场,排除一切推测和先入为主的想法,这是轶事记录法的基本点。
3.分半信度是指用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4.以测量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
5.内容效度:就是测验用的测题对整个测验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具体步骤如下:(1)明确预测内容的范围(2)确定每个题目所测的内容(3)制定评定量表。校标效度:反应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根据获取校标资料时间的不同,校标效度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结构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结构效度的确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提出理论假设;(2)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3)用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第十章:大学生德育心理
1.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一般称为品德的理智特征。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爱慕、憎恨、喜好或者厌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一般称为品德的意志特征。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者的结晶,是品德内化的标志。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有道德意义的行动。习惯化的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最高表现形式。
2.道德行为最成熟的标志是达到慎独、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表现为学生品德行为的自觉性、独立性、坚定性和一贯性。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正常状态。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1 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享有的权利3 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
幼儿心理学填空1、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动机、心理过程、个性 三个部分。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
1.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填空和选择(一)1.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2.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为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