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 言意兼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做到言意兼得”。
组块教学
言意兼得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实录】
板块一:巧拆“鹬”字,轻松识记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 生:yù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
生:yù 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ù。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生:齐读jiǒng 生:看过一部电影《泰囧》,里面就有这个字。师:处处留心皆语文,看电影也能识汉子。(擦去“囧”字)刚才的“鹬”字还记得吗?
(生书写“鹬”)
师: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结构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运用刚才的拆分法,借助“汉典”网站,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汉字。
(学习其他汉字,略)
板块二:以问促读,学习概括 师:(出示插图)看,这就是鹬,长嘴,长腿,常在水边啄食鱼虾。夹住鹬嘴的是谁?
生:(齐)蚌。
师:有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鹬和蚌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怎么会争起来呢?(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好!一字不错!鹬和蚌怎么争起来的?
生:一只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可是鹬因为嘴馋想啄蚌的肉。河蚌为了保护自己,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师:简单的说——
生:鹬要啄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不放。师:人吃食叫“吃”,鸟吃食叫—— 生:(齐)啄。
师:鹬啄你的肉,你会怎样? 生:很疼!
师:一个要啄它的肉,一个要夹它的嘴,这就是相争的起因。(板书;啄 夹)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谁来说。
(生朗读第2、3自然段)
师:你的朗读又节奏感,真好听!鹬和蚌是怎么相争的?
生:河蚌夹住鹬的嘴不放,鹬威胁蚌,要干死它。生:如果蚌不松开壳,鹬就要干死它。师:鹬要干死蚌。那蚌呢?
生: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抓要点说。
生:如果我夹住你的嘴不放,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生:蚌要饿死鹬。
师:一个要干死它,一个要饿死它。这就是相争的经过。(板书:干死 饿死)相争的结果怎么样?
(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结果如何?
生:渔夫看见了,把它们都捉住了。生:鹬和蚌都被渔夫捉住了。
师:谁能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鹬蚌相争的故事?
生:鹬要啄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不放。鹬威胁蚌,要干死它,蚌却要饿死鹬。结果,鹬和蚌都被渔夫捉住了。
师:鹬蚌相争,结果是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什么样的人称为“渔翁”?
生:打渔的人。
师: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叫渔翁吗? 生:打渔的男人。师:(接话)叫“渔夫” 生:岁数比较大的。师:(接话)老渔夫。(众笑)
师:一个故事,可以用两个词一句话来概括。生:(齐读)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师: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天上标点)生:(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块三:情境体验,领会寓意 师:鹬蚌为什么非得争个你死我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鹬和蚌相争的情景。同桌一人演鹬一人演蚌。注意这些词语:威胁、得意洋洋、毫不示弱。想象一下相争时说话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
(生自由练习)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师:(对“鹬”)鹬用劲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变威胁蚌说—— 生:(叉这腰,用手指着“蚌”,气势汹汹的样子)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掌声)
师:瞧见了吧?这个样子就叫“威胁”!师:(对“蚌”)你怕吗? 生:不怕!(仰着头,摆出无所谓的样子)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掌声)
师:看见了没?这样的态度就叫“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对“鹬”)你威
胁他,他威胁你。要不,咱别争了吧?
生:(不服气)要争!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他不罢休,要不你松口吧? 生:不松口!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师:(对“鹬”)他不松口,咱道个歉吧? 生:(坚决地)不!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饶了他吧? 生:才不饶呢!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他不饶人,咱和解吧? 生:不和解!你不松开壳儿······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师:(对“蚌”)你还争吗?
生:争!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生争得有气无力的样子)
师:就这样争个没完,斗个没了,这样的争斗叫—— 生:相持。
师:这样下去结果是—— 生:被渔夫一齐捉住。生:两败俱伤。
师:鹬和蚌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傻不傻? 生:(齐读)傻!
师:你看,他们连说的话都一样傻!(出示鹬和蚌的对话)又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都说“今天不怎么样,明天不怎么样,你就会怎么样”。
师:这个句式告诉你:这样的行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都有威胁或警告的意味,鹬和蚌都傻,你们傻不傻? 生:(齐)不傻!(众笑)师:谁来劝告他们? 生:你这只傻蚌啊!今天喝不到水,明天喝不到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被渔翁捉住。你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道理,懂得谦让,不然后果很严重。(掌声)
师:两个“懂得”,揭示了道理,但用词重复了,建议把“懂得谦让”改成“学会谦让”。
生:你们这对傻瓜!今天不松口,明天不松口,你们就会筋疲力尽,两败俱伤。难道你们不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师插话:同样的道理,用反问句更有说服力。)你们赶紧停止争吵,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吧。
师:中国有句古话:以和为贵。“和”不是软弱,而是气度。
生:你这只傻蚌!今天不知错,明天不知错,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以后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师:得理不饶人不算错,但得理能饶人才显得高尚。······ 师:《鹬蚌相争》是一个寓言故事。语言旺旺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要“为善”,做事要“求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教我们怎么做人。下节课学习《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教我们如何做事。
追寻“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读中悟写,“言”“意”兼得--------------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是“得意”;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其字词句章的为文之妙,是“得言”。一、......
重构内容 言意兼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读后感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林喜彩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绿色千岛湖》、《黄山......
言意兼得: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潘文彬在基础教育中,每门课程都有其独当之任。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人”。语......
组块教学:行走在智慧的语文教学路„我的教育追求: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相知,隐喻着要“知人知己”: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自知者犹可坚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