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瘾,我们教师该做什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网瘾讲座教师家长”。
面对网瘾之痛,我们教师该做什么?
江苏省宝应县韦镇初中 晨钟
内容摘要:网瘾,已成为万千家长苦恼的“多发病”。家长们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网戒机构,但都收效甚微。面对孩子沉溺网络,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教育学生“爱自己”、“对自己负责”;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脑,正视网络的作用;鼓励学生找回自己,重树学生自信心;引导家长改变一些教育方式。通过我们教师的积极作为让学生尽快戒除网瘾,走出网吧,回到教室,回到现实,学业有成。
关键词:网瘾 教育 引导 鼓励
2009年8月2日凌晨3时40分,广西年仅16岁的学生邓森山在“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戒网瘾时,被殴打致死。仅仅过了22天,福建泉州市发生一起命案,因怀疑对方偷了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装备,17岁少年将对方杀死。
网瘾,已成为万千家长苦恼的“多发病”。家长们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网戒机构,均莫衷一是,也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面对孩子沉溺网络,家长心急如焚。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出“关闭网吧,封杀网络游戏”的呼告,一次又一次的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虽然学校、政府、社会想了许多的办法,采取许多的措施,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 “挽救孩子”行动,但收效甚微。
谁能让学生戒除网瘾,走出网吧呢?这肯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但是,我认为作为学思想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要有所为。因为“心病还要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消除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最主要的是从内心解开他们的心结。而这一方面是我们教师的专长和职责。
如何让学生自己从网上“走”下来,“心甘情愿”地走出网吧,回到教室;走出网络,回到现实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育学生“爱自己”、“对自己负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将自己创办的学校的校训确定为“请爱你的妈妈”。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教育学生爱自己的母亲开始,如果一个人连生生母亲都不爱,那么这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地爱他人的,更不可能真正地爱国家的。在这里,我要说:人,应该先爱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的话,那他就不可能真正地爱母亲,爱国家;一个人如果对 1 自己都不负责,又怎能指他对父母负责、对国家负责呢?问题是,怎样才算是真正地爱自己?
爱自己,就要教育学生用对、用好这如金子一般的美好时光,给自己积累三种财富: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而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成天泡在空气很不新鲜的网吧,熬长夜,吃泡面,视健康为儿戏,“拿青春赌明天”,这不是真正的爱自己,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会让自己身心受损、荒废学业,最终可能成为一个废人。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电脑,正视网络的作用。
电脑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研制电脑的目的,绝对不是拿来玩,而是拿来用的,拿来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工作的。所以,有人说:聪明的人用电脑,愚蠢的人才玩电脑;把电脑当工具的人会成功,把电脑当玩具的人必定会失败。本来,上网偶尔玩玩游戏是为了愉悦身心、放松自己,不能说都是坏事,可是,如果为了玩游毁了身体,荒了学业,误了前程,那可就会成为坏事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中小学生玩电脑,一般开始在一个“玩”字上,最终也还是停留在一个“玩”字上。要想弄出如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电脑维修什么的,还得上大学,还得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我曾给学生说:老师我也很喜欢电脑,也懂得电脑的一些软硬件知识,但我却不沉迷电脑,一个人“要提得起,还要放得下”嘛!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嘛!而我们现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锻炼好身体,学好文化知识。
新学期伊始,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彻底杜绝学生入网吧现象,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1、组织教师收集有关“黑色网吧”毒害青少年健康的文章剪报,复印后,发给每个学生,并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阅读。
2、聘请法制人员到学校开设相关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上网的危害。
3、让曾经沉迷上网现在悔改的学生作报告,用真人真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4、举行“远离网吧”签名活动。这些措施,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从而不再进网吧,不再沉迷于网络。
三、鼓励学生找回自己,重树学生自信心。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很多沉迷网吧的孩子都丧失了信心,心灵都很空虚,谈不上有进取之心,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鼓励学生找回自己,重树学生自信心,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所以,我常对这类学生说:“其实你的头脑很聪明”、“你很有XX天赋”、“你是最棒的!”、“你会比任何人进步更快”、“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们要充分发掘、利用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让上网成瘾的学生在现实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成功的感觉,如:曾经有过的辉煌、特别有爱心、组织能力较强、记忆力出众、是出色的运动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点,都可用来重树学生的自信心。
对待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一定要有耐心,一定不要“贴标签”,既不能怨恨、纵容,更不能鄙视、放弃。如果简单粗暴,或说话不慎,将招来学生的反感,导致无法沟通师生感情,前功尽弃。
四、丰富课余活动,让学生走出网吧。
对于学生迷恋网络不仅要“堵”,还要“导”。在一次关于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座谈会上,一位学生代表的话让许多人很受触动,“如果我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什么课余活动啊?”、“如果还有别的地方可去,谁还会专门去网吧呀。”
现在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时间确实太少了,现在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太少了。现在大部分青少年活动场所,并不完全为青少年服务。这些场所在营业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学生上学他开门,学生放学他下班。”一些学生放学后无处可去,因此,我们教师应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引导他们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释放因学习而造成的紧张情绪。
在教育新政这个新的形势之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所作为,让大课间不再流于形式,扎扎实实的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我们还可在节假日开发我们学校的一些资源,如学校的绿色网吧、图书室、体育馆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健康、安全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有益的业余爱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家庭是天然的网戒中心”。根据青少年网瘾矫治专家、同济医科大学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沈鸿丽的说法:上网成瘾,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网吧和游戏,而应该更多地反省家长的教育问题——调查发现,90%的小孩上网成瘾,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因此,我们还需帮助、引导家 3 长改变一些教育方式。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给与温暖和鼓励,帮助有网瘾者在正常生活中,发现和建立人与人的友情、找到自尊、快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成就感。
“路漫漫其修远”,让学生戒除网瘾,走出网吧,回到教室,回到现实,学业有成,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更是社会、家长的期盼。以上只是笔者的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理解,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探索。总之,面对网瘾,我们教师该积极探索、寻找良方,有所为,有所大为。
《戒除网瘾》观后感以前学校也组织过几次看电影,可我一直都是以一种玩的心态去混时间,然而这次我却感到收获不小,《戒除网瘾》??短短半小时的影片,使我感慨颇多啊。青少年网游成......
一、移花接木模式我们矛盾着,我们挣扎着,我们再次出发,循着。思索的声音”,追求自我的疆界,在生命中验证着人的力量。——(法)罗曼·罗兰使用该模式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重点要了解孩子......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但同时也都带来各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网成瘾的问题。很多人因为上网成瘾而荒废了学业或工作......
课题:戒除网瘾 教学目标1、掌握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了解成瘾原因及应对策略2、在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强调从思想认识上转化上网成瘾的......
一、基本资料刘某,男,16岁,高一,福建省某县人,单亲家庭,父亲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二、情况介绍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所以经常旷课、逃课。经老师提醒仍无改善,期末考试成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