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优势调估产业结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房产超市客户资源优势”。
立足资源优势
调优产业结构 推动理县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根据此次培训课程安排,现在我将在以下时间就理县产业结构调整与在座各位进行探讨,以下提出的一些观点看法仅为个人的见解,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海涵、批评指正。
我们所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演进规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深刻革命,也是贯穿当前农业工作的主线。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藏区综合实力第一州和模范县“的总体要求,认真谋划”三农“工作,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地域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整合项目,聚合资金,坚定不移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安全、健康、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理县复杂的自然气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产品生产优势。多年来,理县围绕生态县建设,按照”重特色、强基地、塑品牌、增效益、促转型“的发展思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坚持走差异化、错位式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努力打造全域标准化生态农业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川西南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果盘子“、秋淡季节”生态菜篮子“基地。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理县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成效。
镜头一:”开着私家车,住着小别墅,谈起新生活,个个笑呵呵“这是理县朴头乡四南达村群众现实生活写照。村民们开农家乐、种大白菜、卖甜樱桃、养商品兔,齐步走在了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镜头二:以理县木卡乡列立村为例,该村积极发展杂粮种植,整合农副产品资源取得喜人成果。该村今年共种植甜樱桃150亩,销售5000斤共计12.5万元;50亩苹果树,销售苹果20万斤共计12万元;150亩青脆红李,销售30万斤共计180万元;70亩白菜,销售40万斤共计16万元;10亩青椒,销售5万斤共计7.5万元;50亩核桃树,销售核桃20万斤共计40万元。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人均纯收入4363元。
镜头三:自樱桃上市以来,理县城乡便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盛满樱桃的背筐一字排开,在艳阳下异常火红鲜嫩,逗人食欲,三五成群的顾客流连在摊点之间惬意地品尝、购买......在该县通化乡通化村,记者看到火红甜樱桃缀满枝头,鲜嫩欲滴,村民们正在自家地里采摘这些成熟的甜樱桃,丰收的欢声笑语在林间飞扬。
”这亩地如果说是种粮食的话,就是收个两千来斤,照现在市场价来计算,就是两千来块钱。现在一株樱桃就能买三四千块钱,相当于做两年的庄稼了。我有十棵樱桃树,平均每棵三千块钱来算,就要买三万块钱。一株树就当种两年庄稼,咋不高兴啊?“正在田里采摘甜樱的村民袁志叶高兴得合不上嘴。
以上这些只是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它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虽然理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趋于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存问题。
一、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岷江支流杂谷脑河流域,属四川盆地西缘高山峡谷山岳地带,全县总幅员面积4318平方公里,折合面积647万亩,其中农业耕地3.5万余亩,农耕地海拨从1442-3560米,相对高差悬殊值2110米,区域气候明显,具有干爽温和,夏季冷凉、春秋相连、雨旱分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河谷多风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1℃,最高31℃,最低-11℃,年平均降雨量494mm,年日照时数1557小时,无霜期215.4天。
全县辖13个乡镇、81个村、农户8521户,全县农业人口35489人,劳动力22022人,为藏羌汉民族聚居区,是老、少、边、穷的山区,全县有贫困人数为1270人,绝对贫困人数为370人。多数农牧民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区,以种植果树、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和饲养牛、生猪、山羊、禽、兔为主。
二、种植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理县坚持”一条走廊、两大片区、三个阶梯“的布局规划(杂谷脑以下特色水果为主,精细蔬菜生态畜牧为辅;杂谷脑以下生态蔬菜为主,特色水果、生态畜牧为辅导),积极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优势发展区域集中,向主导特色产业集中,实现生态农产品基地集中连片发展。
1、蔬菜产业
全县初步形成了3大蔬菜种植区域:一是杂谷脑镇以上地区主要种植叶菜类蔬菜;二是杂谷脑镇以下河坝地区主要种植茄果类、芹菜、根菜类、瓜类、甜玉米等精细蔬菜;三是杂谷脑镇以下高半山地区主要种植根菜类、茄果类、葱类(洋葱)。2014年种植各类蔬菜3.0138万亩,总产量101294吨,产值达4063.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9%,占蔬菜生产区农户收入的85%。巩固提升了以理县大白菜为基础,精细蔬菜为辅的蔬菜产业。
2、特色水果产业(农业局统计1641236株,32824.7亩,抛开林业上的经济林建设和水利上水果工程)
集中分布在朴头乡以下海拔1422米-2765米的河谷暖温带和半山温带气候区。现有水果面积约21000余亩,果树共12类28个种,主要以苹果、甜樱桃、李为主,其次是梨、中国樱桃、桃、石榴、杏、枇杷、柿、花红、油柿、葡萄、猕猴桃、扁桃等。
甜樱桃(主栽品种为红灯,种植面积6500亩);苹果(品种以红富士、金冠为主,种植面积2000亩);李(品种以青脆李、红脆李为主,种植面积9000余亩);核桃4000余亩。全县水果产量3580吨,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逐步形成了以”甜樱桃为主导产业,半山苹果、高山李产业为辅“的特色效益果业。
三、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
1、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生态条件优越
理县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生态和气候特点,构成了夏秋季水果、蔬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最适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场所。
1.2自然反季节优势
理县4-6月份出产的大白菜、莴笋,正值内地春夏季之交小春收获和大春播种的农忙时节、冬季蔬菜收获完毕而夏季蔬菜还没上市的空挡期间。8-9月内地夏季蔬菜早已收获结束拉秧,而理县番茄、辣椒、莴笋、大白菜、萝卜、莲花白等正好应市。因此,蔬菜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竞争优势。甜樱桃比北方主产区山东早20-30天,李比内地晚1个月。
1.3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比后来新发展的云南、贵州高半山产区距离成都、重庆近的优势。随着我州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地理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我县蔬菜三茬产区年最高亩收益超万元,一茬地区收入也在1500元以上;水果亩收入超过2万元的很多,水果蔬菜种植收入是玉米等传统作物的2倍以上。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蔬菜水果仍是我县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种植产业。
2、发展前景
2.1产品市场空间大
理县自然条件使夏秋季水果蔬菜有明显的季节差优势,产品主要销往重庆、成都及省内二级市场,也远销广东,市场空间大。
2.2高档产品畅销
随着无公害农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认可,理县由于海拔高、无污染,生产的水果蔬菜农残少,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然而长期以来,生产技术缺乏标准,销售不分级包装,采用混装散装销售,降低了产品附加价值和效益。通过改进和推广栽培技术、增加和改进包装、分级销售,做到了产品质量标准化,提升了优质产品档次,扩大了产品销路。
2.3产业高效稳定
目前及今后,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省内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开展,一方面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原来水果蔬菜产地栽培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因为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非农业领域,影响了生产规模。同时,过去蔬菜产区由于连作、病虫害加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需要调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县水果蔬菜产业(尤其是栽培新区)的经济效益会相对比较稳定。
从比较效益来看,在一年一季玉米地区,种植玉米纯收入在600-800元/亩左右,在马铃薯套作玉米一年两茬地区,年纯收入在1600-2000元/亩。而栽培蔬菜按照最低价格番茄0.4元/公斤、辣椒0.8元/公斤、大白菜和萝卜0.2元/公斤、莴笋0.4元/公斤计算,单茬纯收入分别可以达到1400-2500元/亩。而光热条件好的地区蔬菜可以一年收获2-3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四、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农业建设水平偏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建设水平低,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依旧是弱势产业。二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2、农民思想观念滞后,心态被动。由于受经济、信息、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小农意识观念改变不大,始终存在”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求稳怕变思想,加之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农民心存顾虑,一般都不敢轻意主动出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心态较为被动。特别是农村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搞农业生产,大多数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人员,想搞农业产业化却力不从心。
3、缺乏资金投入,信贷支持乏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客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效益低、风险大。理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弱,对发展农业的投入就明显不足。一是农业项目少,对上争取力度小;二是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增加投入,招商引资成效不高。
4、农户利益难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农民属弱势群体,收入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周期长,且初期无收益或收益低,使得最低的收益都得不到保障,而不敢投入搞产业结构调整,即或是奉命按规划调整了种养殖项目,也是做做样子应付了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五、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
1、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全县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始终存在着两个目标:一是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民相应地要承受来自于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民收入多少不再完全取决于农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新的供求格局下,靠农业增产或政府价格优惠政策来增加收入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已成为目前我县农民的一种困惑。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说到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必然反应,适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2、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我县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经济政策的取向是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经济素质的提升,总体上经济效益不高,无法取得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效果。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
3、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是经济生活内部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几乎都可以从经济结构中找到原因。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两大基本要键,在当前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影响我县经济稳定和经济素质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结构问题,而当前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恰恰是结构矛盾,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六、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思路和原则
理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为突出成效,但是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要破除保守思想、小农意识。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不调整就没有出路,实现基础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调整是必由之路。同时,也要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后发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有规模才有市场,有规模才有效益。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思路加快调整,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必须树立四种意识。第一:要树立经营意识,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农业,牢固树立”效益观“。无论种地还是养殖,都要算经济账、效益账,以谋取最大利润作为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同时,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壮大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要树立风险意识。市场瞬息万变,任何经营都有风险,调整农业结构也不例外。调整出效益,同样也有市场风险,高风险中蕴含的是高额的回报,要敢于面对赢亏,努力规避风险。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做到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要探索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参保和建立”风险联营“机制的办法,降低农民投资调整的风险,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第三: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是农产品作为商品的另一体现,商品的好坏在于质量好坏。而农产品主要体现为是否安全,农残含量是否超标等。比如:在理县沿公路农产品销售摊点,有的将从汉源甜樱桃第四:树立品牌意识,目前我州注册了川藏高原区域大品牌,我县注册了理县大白菜地理证明商标和桃坪羌寨、米亚罗牌鲜活农产品商标。但全县农产品在销售上没有体现品牌价值,品牌的效益没有发挥出来。
三是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化,必须靠市场机制来推动。理县现有专合社164个,其中:农业70,物业92,其它2个。乡村两级要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培养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运行,完善各类协会、专合社《章程》,引导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关系,树立有偿服务观念,树立协会与农户共同发展的理念。形成共存共荣,互利协作,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
1、工作思路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先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开发特色农产品为关键,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粮食这一基础产业,提升蔬菜、小水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花椒骨干产业,培植道地中药材、山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引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理县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现象。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
七、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目标和重点
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果、蔬、椒、畜、药“五大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对农户有带动作用,能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和商品基地,逐步形成”生态基地,精准加工,外联市场,科技增效“的产业化格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打破”三种思想“,协调”三个关系“。
打破”三种思想“。
一是打破”片面稳粮保面积“的思想,走”调控“之路。要按照适宜种植的原则,搞好产业规划,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粮食单产,力戒广种薄收。要在确保稳定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基础上,适度控制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优质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压缩地力贫瘠、耕作条件差、投入高产出低、费时耗力效益低的耕种面积,把这部分土地坚决退出来还林(草),发展经济林果和畜牧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二是打破”单打独斗“的思想,走”联合协作“之路。要控制小规模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立足大区域特色资源,破除辖区限制,统一规划开发,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要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司+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帮助建立各类产品生产营销的中介组织,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连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要依靠科技,切实加强与各类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品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拳头产品。
三是打破”一蹴而就“的思想,走”长期培育“之路。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培育和发展。一些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由于不加重视和保护,时重时轻,断断续续,未成气候就夭折。对此,要汲取教训,牢固树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思想,抓好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协调”三个关系“。
一是生产和市场的关系。要遵循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从市场的原则,既重生产更重市场,弱化政府直接指挥,以市场为引导,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合理高效地调整好结构。
二是增产和增收的关系。要坚持增产和增收一起抓,以实现农民增收统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突破口,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任务,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强林业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1、抓好发展模式调整,努力解决农业发展方向问题
综合运用经济调控手段,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提高产出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为根本目标,突出抓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变。一是发挥市场流通的导向作用,通过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生产。一是引导培育一批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生产规模,懂经营会管理的种植大户或产品运销大户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率先发展壮大,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把我县农业建成市场农业;二是充分调动
二、三产业反哺一产业的积极性,利用
二、三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经营管理的优势,争取
二、三产业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三是立足”高、精、尖“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改造,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实现质和量的双突破,把我县农业建成精品农业;四是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州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建好项目基地。
2、搞好区域布局规划,最大限度增加农业产出效益
着眼我县农业的基础优势和发展前景,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机遇,搞好农业的区域布局。坚持在”优、特、高“上做文章,通过优势农产品开发,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一带四区“即以杂谷脑沿河谷果蔬生产带,蒲溪沟特色小家禽养殖区,孟屯河谷酿酒葡萄生产区,杂谷脑以下高半山特色干果生产区,米亚罗牦牛育肥肉奶生产区的合理产业布局。
3、明确调整重点,加快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原则,突出发展”果、菜、椒、畜、药“五大主导产业,按照扩大优势、培育品牌、提高质量、抢占市场的工作目标。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加快蔬菜、小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发展步伐。
(1)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路子,创名牌产品。向上争取资金,实施”通达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以反季节大白菜、番茄、辣椒、芹菜、萝卜、莴笋为优势品种,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技术含量,改善种植品种结构,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在杂谷脑镇以上地区,建立以大白菜为主导品种的反季节优质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在桃坪乡、通化乡、薛城镇等地区,建立芹菜、番茄、辣椒为主导品种的精细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
(2)特色小水果业生产以扩大欧洲甜樱桃、青脆李、苹果、桃、酿洒葡萄的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方向。克服小而全,缺乏规模发展的瓶颈,走特色品种规模集中片区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搞好规划调整,扩大规模。以桃坪乡、通化乡、薛城镇为优势区域,以优质甜樱桃、青脆李、苹果为优势品种,辅以发展冬桃、石榴、甜柿、杏等,以桃坪乡、通化乡为主,建立优质甜樱桃基地0.5万亩;以薛城镇、木卡乡为主,建立优质水果青脆李、桃等基地0.5万亩;依托塔斯酒庄,以上孟乡、下孟乡为重点,建立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以0.2万亩,着力打造葡萄一条沟。
(3)畜牧业以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猪、小家禽,突出发展牛羊,因地制宜发展特种养殖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好特色牦牛肉奶、优质生猪、优质山羊三大集中区畜牧生产,以培育养殖大户为切入点,做大做优畜牧产业。
养猪业以朴头乡、杂谷脑镇、甘堡乡、薛城镇为中心,通过组建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县的养猪生产,重点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达到年存栏能繁母猪4000头,出栏商品猪10万着头以上。
养鸡业以蒲溪乡、甘堡乡、杂谷脑镇为重点,辐射全县13个乡镇,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培育500羽以上规模养殖户1000户,达到年出栏肉鸡15万只,生产土鸡蛋300万公斤。
养兔业依托华西生态有限责任公司,重点以通化乡、桃坪乡、木卡乡等优势区域,建立肉兔10万只;以仔达长毛兔种兔场为依托,培育50-100只规模商品长毛兔养殖户200户。
养羊业以朴头乡、杂谷脑镇、薛城镇、通化乡等乡镇为优势区,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建立优质肉羊生产基地10万只。
养牛业以米亚罗镇、夹壁乡、古尔沟镇、上孟乡、朴头乡为重点,加快发展家庭牧场、联户牧场、专业大户,建成特色牦牛育肥、肉奶生产基地5万头。
(4)干果业以继续巩固现有花椒基地,逐步淘汰老品种,以大红袍为优势品种,以朴头乡以下半山为优势区域;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荒坡,以卡子核桃为优势品种,加大核桃优质苗木的培育,进一步扩大核桃的种植面积,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5)中药村业立足于高半山,以蒲溪乡、薛城镇为中心,辐射薛城以下乡镇,结合省、州”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引进推广半夏套、大黄等道地中药村,逐步建立高半山中药村生产基地5000亩。
八、农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要围绕”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品质调优、产业链调长“的思路,进一步树立”发挥优势调结构,走出农业调结构 “的思想,立足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基地,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规模优势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蔬菜、畜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立足于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理清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实施新对策、开辟新途径。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在全县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必须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
2、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重点调整结构。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是决定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对市情的再认识,把握和引导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为前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优化区域布局,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产业政策引导发展蔬菜、小水果、小家禽、肉牛羊等优势产业,科学组织生产,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生产规模庞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带或产业群体。
3、加大力度,科技创新,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内涵扩大再生产,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要制订科技创新的新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创新人才工程,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支持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建议优化现有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成立片区服务工作站,工作经费纳入县级预算,出台技物结合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服务上难题。二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三要切实做好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四要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大力扶持、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要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能够开拓市场,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树立品牌意识,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力争建一个企业、创一个牌子、带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通过股份制吸纳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紧密联合体,共同开发产业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5、标准生产,质量监督,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质量是农业产业化调整的生命,标准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尺杆。一要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制度,完善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二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树立名牌意识,创建一批名牌产品。三要对现有名牌产品要走综合经营和系列化开发的路子,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四要迅速推行农产品质量监测,加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6、建立网络,提供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信息缺乏和信息失真及信息趋同是制约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致命因素。为适应市场农业发展,一是我县必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由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上传下达。二是我县必须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利用国际互联网扩大我县农业及农产品的外界影响,为我县农产品寻求市场。三是组建农业信息队伍,为农业信息的传播畅通渠道。
7、建立机制,加大投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上的一次革命,和任何新机制的转换一样,没有投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无法顺利进行。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服务事业的建设,保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保证农业技术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保证在新增财力中15%用于农业技术投入。二要建立农业投资风险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开发。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金融部门对农业支持力度。四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农业投入对我县倾斜。
8、培育各类农业专合组织,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挥农业专合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原则,积极培育”支部+协会“、”互助组"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规范已有的桃坪古城旺达和通化乡等农村专合组织,促使专合组织围绕农业产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产中参与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服务做工作,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二是加快建立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专业协会。利用协会进行示范引导,通过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及现场指导,请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做法,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兴国县方太乡方太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方太乡地处兴国县北部山区,距兴国县城30公里,距319国道16公里,石吉高速公路、省道上三线穿乡而过。方太......
**县位于省会**市西郊北部,辖10镇7乡,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万亩。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谷、藠头、花生、花卉苗木、生猪、家禽、珍珠......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共7篇))由网友“阿酒”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供大家阅读参考。篇1: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来源:工业洗衣机 http://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是我国4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走出一......
四分局立足红色资源优势 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四分局以蒋垛“苏维埃公园”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和拓展廉政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凸显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妙手相连、水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