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谁主沉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
论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谁主沉浮
在20 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有两位著名的人物哈耶克和凯恩斯,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调节,政府的过渡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凯恩斯与哈萨克之争虽然至今仍未有确切一致的结论,但在实践中是凯恩斯胜了,尽管在理论上哈耶克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
一、自由市场机制与信用货币机制不兼容
以“利润信号”来引导经济人进行生产、交易等经济活动,这就是自由市场机制组织经济活动的方法。
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某种物品比较缺少,那么生产这种物品的利润必然就较高,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跑去生产这种物品;如果某种物品比较过多,那么生产这种物品的利润必然就较低,必定会有更多的人跑去生产其它利润较高的物品。最后,一切物品生产的“利润信号”都将处于一个稳定的平衡中,从而实现供给对需求的追踪锁定。即便市场需求或者供给变动引起这个平衡发生任何变动,自由市场也都会用“利润信号”引导人们的生产跟随变动,使其再次处于新的平衡,使新的供给再次追踪锁定新的需求。这个“利润信号”就是亚当?斯密文章中的“看不见的手”。
由此可见,自由市场机制确实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但这个机制的运行却隐含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交给自由市场控制的所有对象的生产都必须具有“利润信号”,是经济运行中内生的物品,否则“看不见的手”对其将没有任何控制作用。
在信用货币机制下,信用货币不是经济体系运行中内生的物品,生产它没有“利润信号”,自由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对它的生产供给没有任何控制作用。所以在实际中,信用货币的供给量完全由货币生产者的意志决定。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既采用了自由市场机制,同时又采用了信用货币机制,那么就会出现机制间的兼容性问题--由于自由市场的意志与货币生产者的意志无法完美沟通,所以两者之间必定会存在分歧和冲突--就好比同一个躯体的两条腿分别交给两个脑袋来指挥一样,必定会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当市场中需要更多货币的时候,货币生产者没法准确知道市场到底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反过来,当市场中需要减少货币的时候,货币生产者同样没法准确知道市场到底需要减少多少货币。所以自由市场的意志与货币生产者的意志之间的冲突总是存在的,且无法消除。
地球上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有时形成瀑布,有时形成漩涡,但这些事物都仅仅只是现象而已,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万有引力。人类经济社会中出现的通货膨胀、生产过剩、滞涨等等,也都仅仅只是现象而已,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自由市场的意志与货币生产者的意志之间的冲突爆发。
货币在当今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自由市场更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规则。也正是因为两者都非常重要,那么当两者之间冲突爆发时,所产生的破坏力往往是非常巨大的。
二、哈耶克注定要输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强调自发秩序原理--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原理在实际中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显然,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是严谨又合理的,但如果在纯自由市场当中加入一个非内生之物来作为货币,那么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将变得无能为力。如果你仔细地推敲奥过利学派的理论,那么你或许会发现它在纯自由市场中基本上无懈可击,但在信用货币机制下,却会漏洞百出。
所以在当时既采用信用货币机制,又同时采用自由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就早已注定哈耶克必输无疑。从他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货币的非国家化》可以看出,在哈耶克晚年的时候,他可能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信用货币机制与自由市场机制之间存在冲突,不能同时使用。
对于奥地利学派来说,或许只有找到一种远胜金本位和信用货币的内生货币机制,才能使该学派再次荣登巅峰、大胜归来!
三、凯恩斯注定要赢,但也注定赢的艰难和短暂
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的盈利来自于所有买者的支出,而所有买者的支出又来自于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盈利,这就像一个周而复始的转轮一样。那么一旦有人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就必定有人的产出难以销售出去,这个转轮的旋转就会变慢。凯恩斯将这部分储蓄起来的收入称之为“需求渗漏”。
也许你会说一部分人的储蓄,会被另外的人借来购买,这样不就可以填补这个“需求渗漏”。但是借贷需要还本付息,要想将本金和利息一起偿还,那么就必然会形成更大的“需求渗漏”。所以借贷只不过是将问题向后延迟和积累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往往在开始的时候,人们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填补这个漏洞,但随着这个利息的膨胀,最终必定无墙可拆,经济之轮将迅速减速。
所以凯恩斯认为经济之轮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自身总是趋向于停止旋转,要想使其持续转动,那就必需要有一个外力来推动。于是,政府应当干预经济的理由便应运而生,要求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填补这个“需求渗漏”,以推动经济之轮稳定旋转。在实际中也确实效果非凡,一国只要采用了凯恩斯理论,那么该国的经济迅速加速。
但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身就来自于生产者盈利,是经济之轮上的一部分,只不过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分流到了政府手中。那么政府财政收入这一部分,从理论上来说是必须要全部用于购买市场产出,才能够不影响经济之轮的旋转。所以政府填补“需求渗漏”的开支根本就无法来自于财政收入,而只能是来自于借贷。政府借贷购买与国民借贷购买的道理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政府的信用高于个人,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可以玩得更久一点而已。
在实际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财政赤字几乎都是不断增加,很少有减少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通过出口顺差将其转嫁给了其它国家,所以各国的财政赤字之和的总量总是不断增加的。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支出,而又没有收入来填补这一支出,导致政府的债务不断增加,最终政府渐渐处于越陷越深的境地。更可怕的是,还不能停止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支出,每年的扩张量都必须递增,否则经济之轮减速的更厉害,所以凯恩斯的经济学被称之为“鸦片经济学”,就是这个原因。
始终依靠外力来维持其转动的轮子终究会停下来,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一代伟人凯恩斯又岂能不懂如此简单的道理,所以在面对反对者关于“长期”的提问时,他只能用逃避式的回答说:“在长期中,我们都死了”
由此可见,信用货币机制和自由市场机制这两种冲突的机制绞合在一起。不仅仅只为奥地利学派带来了困难和烦扰,其实对凯恩斯也一样。导致了他永远无法正面回答关于“长期”的提问。这也就注定了他无法彻底地战胜哈耶克,同时也注定了他不可能在长期中处于胜利。
对于凯恩斯学派来说,取消掉自由市场机制这种组织经济运行的方式,问题或许能够得到解决,但是从哪里能找到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能比自由市场机制更优秀呢?难!实在是难!
2009年03月25日 10:23 铅笔经济研究社 admin2009年2月22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学”座谈会在光华管理学院新楼举行。光华管......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所反对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学派的完全竞争概念。完全竞争概念的发展始于古诺(Cournof,1838年),他竭力要说明竞争的作用:在竞争过程后到达......
奥地利学派竞争的理论分析论文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所反对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学派的完全竞争概念。完全竞争概念的发展始于古诺(Cournof,1838年),他竭力要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奥地利学派竞争的理论分析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年鉴学派 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 1929 年初创办了 《经济社会史年鉴》 (后屡经更名, 并于 1946 年定名为 《经 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