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概况_博弈论概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30: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博弈论概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博弈论概述”。

博弈,一个直白的、非技术性的定义是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虽然对具有策略依存特点的决策问题的零星研究可上溯到18世纪初甚至更早,如瓦德格拉夫(Waldegrave)1713年就提出了已知是最早的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混合策略解、古诺(Cournot)和伯特兰德(Bertrand)则分别在1838年和1883年提出了博弈论最经典的模型,但博弈论真正的发展是在本世纪,而且现在博弈论总体上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应该在博弈论的历史上享有类似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者的地位,应该被看作是博弈论历史的真正起点。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上述著作中,引进了博弈论的扩展形(Extensive Form)表示和正规形(Normal Form)或称策略形(Strategy Form)﹑矩阵形(Matrix Form)表示,定义了极小化极大解(Minmax Solution),并说明了这种解在所有两人零和博弈中都存在,提出了稳定集(Stable Sets)解概念等,而且正式提出了创造一种博弈论的一般理论的主意。虽然从现代眼光看,该书并不全面,甚至与现代博弈理论在研究方向和重心方面有很大差距,但该书对博弈理论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以前,博弈论主要是数学家门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一种数学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正是该书改变了种情况,极大地促进了博弈论与经济研究之间的联系,使得博弈理论找到了经济学这个最好的用武之地﹑思想源泉和实验领域。而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著作的推动,博弈论最终完全融入了现代经济学体系,被广大经济学家所接受,对博弈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的出版,被公认为博弈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博弈论的第一个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以看作博弈论成长当中的少年时期。由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奠基性著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弈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到40年代末博弈论研究者的队伍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这个时期是博弈论研究和发展历史上第二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纳什(John Nash)加入博弈论研究者的队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纳什在1950年提出了将博弈论扩展到非零和博弈,最终成为非合作博弈理论基石的成果——“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概念和证明纳什均衡存在性的纳什定理,发展了以纳什均衡概念为核心的非合作博弈的基础理论。纳什均衡是古诺模型和伯特兰德模型中均衡概念的自然一般化,随着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发展,纳什均衡现在早已成了大多数现代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关键分析概念。

除了纳什的上述奠基性成果以外,这个时期还涌现了其他重要的博弈论专家和博弈论研究成果。如1950年Melvin Dresher 和MERRILL Flood在兰德公司(美国空军建立的研究机构)首先进行了“囚徒困境”(Prisonv’s Dilemma)博弈的实验,另一个博弈论学者(Howard Raiffa)也独立进行了这个博弈实验(不过这个博弈是因为塔克(A.W.Tuecker)的介绍而闻名于世);1952—1953年期间(L.S.Shapley)和(D.B.Gillies)提出“核”(Core)作为合作博弈的一般解概念,Shapley还提出了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Shapley Value)概念等。因此奥曼(R.j.aumann)认为,“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博弈论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原理已经破茧而出,正在试飞他们的双翅,活跃着一批巨人。”

5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70年代也是博弈论的发展历史中产生重要理论成果的重要阶段,可以看作博弈论发展的青年期。1954-1955年提出的“微分博弈”(Differential Games)的概念。“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也是在50年代末开始研究的,这自然引起了关于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Flock Theorem)”。1960年(Thomas C.Schelling)引进了“焦点”(Focal Point)的概念。博弈论在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中的公开应用也是在60年代初出现的。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有泽尔腾(Selten)1965年提出了在博弈方选择“相机计划”(Contingent Point)的博弈中,不是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合理的,因为可能存在“空头威胁”(Empty Threats)的问题,并提出用“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对纳什均衡作完美化精炼的思想,以及1975年提出的“颤抖手均衡”(Trembling Hand Perfect Equilibrium)概念。海萨尼(Harsanyi)1967-1968年的三篇后来成为在现代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占极其重要的信息经济学奠基石的,构造了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博弈理论的系列论文,当然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里程碑式的成果。海萨尼在这些论文中提出了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的标准方法,以及“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的概念。此外,海萨尼还在1973年提出了关于“混合策略”的不完全信息解释,以及“严格纳什均衡”(Strict Nash Equilibrium)概念。70年代博弈论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还包括“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的重要发展,主要有John Maynard Smith 1972年引进了“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 E)概念等。此外,“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在博弈论中的重要性,也因为奥曼1976年的文章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这个时期产生的博弈论成果还有很多。因为从40年代末直到70年代末,绝对是博弈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对这一阶段博弈论研究的迅速发展,除了理论发展自身规律的作用以外,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战争和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和威慑策略研究的需要,经济竞争﹑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学理论发展本身的需要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一阶段博弈论研究的繁荣发展,才有80﹑90年代博弈论的成熟和对经济学的博弈论革命。

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博弈论的理论框架,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逐渐完整和清晰起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进展包括Elon Kohlberg 1981年引进“顺推归纳法”(Forward Induction),克瑞泼斯(David M.Kreps)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1982年提出“序列均衡”(Sequential equilibria)概念,斯密(John Maynard Smith)1982年出版了《进化和博弈论》(),“可理性化性”(Rationalizability)概念于1984年由伯恩海姆(B.D.Bernheim)和皮尔斯(D.G.Pearce)提出,海萨尼和泽尔腾1988年提出了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中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和标准,1991年弗得伯格(D.Fudenberg)和泰勒尔(J.Tirole)首先提出了“完美贝叶斯均衡”(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概念等。

对于博弈论发展的贡献也许更大的是,博弈论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受到经济学家真正广泛的重视,并被看作重要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开始贯穿几乎整个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国际经济学等学科中也开始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有“吞噬”整个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气势。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博弈论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专业和许多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读课,有志于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者,更是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博弈论的思想﹑词汇也开始在经济学专业杂志上大量出现,不懂博弈论的学者开始在阅读经济学文献方面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和限制,几乎到了不懂博弈论就意味着不懂现代经济学的地步。上述趋势由于90年代中期的两次诺贝尔奖而进一步得到加强。首先是1994年三位致力于博弈论的基础理论研究,对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纳什﹑海萨尼﹑塞尔顿(R.Selten),共同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使得博弈论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权威性的肯定。此后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由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家莫里斯(James A.Mirlees)和维克瑞(William Vickrey),因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激励机制问题(这种激励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博弈问题)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而获得,更进一步强化了博弈论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时期,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得到很快的上什,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经济学结合的程度也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现代经济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竞争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市场,竞争和决策较量更是厂商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些都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活动的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越来越重视竞争者和合作者的反应,因此经济决策的“博弈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以给定环境条件下的个体理性行为分析为基础的局部均衡理论或一般均衡理论,比较静态分析,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经济理论,再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时必然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将研究的重点投注于传统经济学研究中忽略掉的,或为了简化讨论避而不谈的,经济活动中各个方面行为或决策时宪法户之间的反应或反作用,也就是策略和利益的互动性和相互关系的博弈论,却不存在传统经济理论中由于上述忽略和回避造成的经济模型脱离实际的缺陷,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所得出的结论更加符合经济现实和更加具有应用性,对参与经济互动的各方或国家政府的决策互动有更强的指导作用。这正是为什么当忽略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策略互动)的传统西方经济学在理解当今世界各种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制定有效政策方面屡屡失灵之后,博弈论却日益受到重视,能够飞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博弈论在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引发了一场全面的影响深广的革命。这场博弈论革命不仅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方国家,许多大公司都专门聘请博弈论专家担任顾问和决策参谋,为公司的重要的经济决策,包括定价,定产,收购,兼并,投标,拍卖等活动提供重要的,决定性的参考意见。此外,由于博弈论研究的许多例子来自于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游戏和事物,而博弈论的理论结论当然也适用于这些游戏和事物,因此人们在日常游戏和和体育竞技等方面也能够利用它。在赌博合法的一些国家,曾有人利用博弈理论在某些方面的赌博中成为常胜将军,以至于没有哪个赌场老板敢轻视博弈论的原理及它所得出的结论。

参考资料: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2.李阿娇,《博弈论的形成和发展》,当代经济,2007.3上

博弈论

博弈论基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年级:2009级姓名:卢小兵学号:20090514540指导教师:吴国东关键字:博弈论 纳什均衡和谐建设现代企业均衡[摘要] 博弈论使用的范......

博弈论

博弈论基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年级:2009级姓名:卢小兵学号:20090514540指导教师:吴国东关键字:博弈论 纳什均衡和谐建设现代企业均衡[摘要] 博弈论使用的范......

博弈论

策略空间: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博弈过程:各博弈方策略选择和行为的顺序及反复博弈的规则等,关键是自己选择时能否观察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纳什均衡的实质是“给定你的策略......

博弈论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博弈论的理论以及博弈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着重讲述博弈在中学教育的设计和培养学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并且本文重点讲述了教......

博弈论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

下载博弈论概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弈论概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