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定 2(材料)_中外医学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24: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外医学史定 2(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外医学史”。

1.为什么”本草”代以中药?

答:由于历代中药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其药用部位又以根茎为主。

2、酒的药用作用(必考)

①具有兴奋作用,可用作强壮剂。

②具有麻醉作用,可做麻醉剂。

③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作消毒剂。④因为是液体,有挥发和溶媒的性能,故是常用的溶剂。

⑤它能“通血脉”、“行药势”,常用酒来加工炮制药物。

3、相传汤液是商代汤王的宰相伊尹创制发明的。

4、汤液的意义:

①是整体观在药物方面运用的具体体现。

②为提高药物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创造条件。

③为日后方剂学的诞生埋下伏笔。

5、周代《周礼.天官》记载宫廷医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最早对医生分类。

建立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如根据医生全年医疗成绩的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一时期对病例记录及死因报告已予以重视。

6、《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由此间许多医家收集、整理、综合而成。

①基本精神:整体观念:

1)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

2)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

3)人的心理、生理也是统一的整体

4)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主要成就:

1)强调整体观念

2)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

3)重视脏腑经络学说

4)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原则

7、《难经》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作者不详。

①主要成就:创“独取寸口”法,开创了寸口定位诊脉发的先河

②首次把肾称作“命门”。“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8、《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共收载药物365种 内容与成就:

首创三品分类:分为上、中、下三品

①总结药理: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的药物学基本理论 ②阐述了临床用药的基本思想。

③正确分析和科学记载了大量药物的功效。

9、《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为众方之祖,作者张仲景(张长沙),医圣。后一分为二:《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

对方剂学的贡献:

a.提出了较为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

b.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

c.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10、提出了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的两本书: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陈无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

11、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主要成就:

①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与气质、体质的概念

②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

③把疾病看做全身性的反应

④提倡医学道德修养

12、盖伦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一位医家,写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人体解剖的著作《论解剖规程》

13、希洛菲利—“解剖学之父”,(另一位艾拉吉斯拉特)

主要涉及人体哪几个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14、《内经》的研究:

(1)全元起著《素问训解》是注疏《素问》的开山

(2)隋·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是现存最早的《内径》注本

(3)温补学派,明·张景岳《类经》是现存全部分类《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大型著作

15、晋唐时期整理研究《伤寒论》最有成就者主要有西晋·王叔和、唐代·孙思邈

16、西晋·王叔和《脉经》——现存第一部脉学专书,脉象24种

主要成就:

①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诊脉法

②确立了脉象指下标准,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

③记述了多种危重脉象

④总结脉象临床意义,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症证治疗结合⑤首开脉诊之先河

17、隋·巢元方著成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症候理论专著《诸病源候论》

内容与成就:(尽量举例说明一下)

①收罗广泛

②认识科学:传染病由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引起,指出具有传染性

③叙证详确:“消渴候”指出口渴、小便多、多发痈疽为消渴病的特点

④内容新颖:妇科—人流

外科—手术

五官科—口腔手术(拔牙)

18、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包括三部分《本草》、《药图》、《图经》

19、《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炮制学专著。对药物炮制方法的系统论述奠定了药物炮制学的发展基础。

20、晋唐时期研究炼丹术的医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21、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最早的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实用性强:简、便、廉、验(填空题)

三个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天花、结核病、沙虱病(恙虫病)

22、唐·孙思邈(尊为“药王”)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千金方》的特点:

①内容丰富: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②认识科学

2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特点:

①最早记述“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

②系统记述了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拔障术”

③首载察小便诊黄疸法

24、《刘涓子鬼遗方》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25、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对开放性骨折主张用快刀扩大伤口,煎水清洗。

26、西晋·医家皇甫谧对针灸学进行了首次总结,写成了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通过对《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书的综合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著成。(必考)

27、《针灸甲乙经》的成就与主要内容:

(1)整理和厘定穴位

(2)创划线分布法,规范选穴位置

(3)阐明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按病取穴

28、补:唐·太医署的医学学科分科有:医科、针、按摩、禁咒。

唐代太医署是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医学院校。

29、宋代医政医疗分离:

太医局:负责医疗教育;

翰林医官院: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30、北宋国家药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

31、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首次对《伤寒论》全书进行注解

注解方法特点: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32、北宋·唐慎微所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是最能代表宋代药物学发展水平的个人本草著作,33、张元素《珍珠囊》虽只讨论113种药物,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对药物归经、引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的讨论,为后世所遵循

34、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一部有价值的食谱

35、必考:南宋·陈无择所著《三因极—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一为外因,二为内因,三为不内外因

意义:打破了数百年来病因学理论停滞不前的局面,使中医病因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为后世医家临证所遵循

36、南宋·施发撰《察病指南》,绘制了33种脉象图

37、元·杜本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绘制36种彩色图谱,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图文并茂的舌诊专书

38、北宋问世的解剖图谱

吴简《欧希范五脏图》简称《五脏图》——脏腑生理结构图

杨介《存真图》——局部解剖图

39、元·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主要贡献:

成功运用了麻醉术;“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骨折

40、虞流的《备急济拥方》记载“催生丹”,以全兔脑制剂

41、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早期较系统完善的综合性妇产科专著。

42、王惟一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设计铸造2具针灸铜人

43、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提倡“同身寸”法(针灸取穴长度标准)

44、宋慈撰《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的司法检验专书

45、“金元四大家”掌握名字、学派、代表作、学术思想、擅长运用药物P106—110

(1)刘完素:火热论

寒凉派、河间学派创始人

学术思想:“火热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说

用药特点:擅长运用寒凉泻火

(2)张从正:攻邪论

攻邪学派创始人

学术思想:倡邪气致病论,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观点

用药特点:主张祛邪必用汗、吐、下三法

(3)李杲(李东垣):脾胃论

补土派、脾胃学派创始人

学术思想:“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用药特点:甘温升举

(4)朱震亨(朱丹溪):相火论

滋阴派、丹溪学派创始人

学术思想:在理论上力倡“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

治疗特点:擅长运用滋阴降火

4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主要成就:

(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2)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药物分类

(3)大胆纠正了既往本草学中的错误

(4)科学系统地记述药物学知识

(5)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6)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47、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48、张琰《种痘新书》。人痘接种法最迟于16世纪(明代)就已在我国

开展。

49、《张氏医通》及《医宗金鉴》记载当时的四种人痘接种法:

(1)痘衣法:内衣换穿

(2)痘浆法:痘浆涂鼻

(3)旱苗法:痘痂吹鼻

(4)水苗法:痂末调水涂鼻 此法最为安全,“为种痘之最优者”

50、18世纪末,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术。

51、温病学派四大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

52、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方式:

(1)开办医院和诊所

(2)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3)翻译西医书籍并出版刊物

53、“中西汇通”学派:唐宗海、朱沛文、张锡纯

1、砭石:最早的针刺工具,最古老医疗工具,作用:切开脓肿,让脓排出,清除腐败.2、对疾病认识最早的记载是甲骨文.3、甲骨文中的“心”是唯一一个对内脏器官的记载.4、《左转.昭公》元年记载,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病因论。

5、《周礼.天官》最早将药物分类。“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6、《诗经》最早记载药物名称。320多种药

7、《山海经》最早记载药物功效。

8、商代重要的发明:酒和汤液

9、治法:攻:灸法达:针刺药:药物内服方法

10、《庄子》首先出现了“卫生”二字。

1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

12、《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记载了人体11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主治疾病,是我过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

13、《导引图》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14、《却谷食气》主要记载“辟谷”与“食气”等内容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专著。

15、《阴阳脉死候》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16、唐代·王冰著《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为什么命名为“次注”?

因为是第二位整理《皇帝内经》医家

·突出特点:

(1)兴朴实研内经之风,不妄改经文和前人注释

(2)《内经》分类研究的的开端

(3)调整篇目,使内容更趋系统;补遗续断,使成完整;注释阐扬,多所发挥。

17、唐代·昝(zǎn)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

18、隋唐时期《颅囟经》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

中外医学史课程结课感想

中外医学史课程结课感想首先我非常感谢老师能抽出时间来看这份作业。 这门课程是历史,但非一般的历史,它是与全部医学内容不能分开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的学科。“医学史”......

学习中外医学史后的感受

学习中外医学史后的感受在修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觉得这门课上起来一定很枯燥,什么19几几年谁发明了什么,谁发现了那种杆菌,谁是对医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当真正接触这门课之后......

学习中外医学史我的收获

学习中外医学史我的收获 辛月1001124七年临床四班历史是一面镜子,映透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读史以明志,学史以修身。对于医学,在未了解医学史之前,我只知道医生要给人看病,开药,从......

学习中外医学史的小小收获(材料)

学习中外医学史的小小收获医学是一门神奇而梦幻的科学,它隶属自然科学,但却充满了浪漫的人文气息。探寻烟波浩淼的中外医学史,我为舍身取义的勇士而感动,为敢于挣脱枷锁的先行者......

医学史

阿尔山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1年1月25日在阿尔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阿尔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学文各位代表:我受四届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

下载中外医学史定 2(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医学史定 2(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