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体育运动场地简介”。
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来源
实验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于2011年5月成立以马宗文校长为负责人的《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组,经初步调查,分析本校体育课活动状况,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申报,建立实验队伍,完善实验设备,组织专题学习。2011年10月,根据叙教局发[2011]81号文件《关于批准第四批普教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该课题被叙永县教育局批准立为县级科研课题。2011年12月8日在学校举行开题报告会。本开题报告分为六个部分: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等。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活动是一种富有乐趣的社会文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思维能力,使人精神振奋,增加乐趣,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坚持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平均每年长高4㎝以上,体重增加2㎏以上,胸围增加2~3㎝,尤其是大脑皮质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比一般青少年更完善。所以说,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健全体魄,而且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保证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 奠定良好的基础。人体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小学阶段,利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身体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就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锻炼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能适时地为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4、切实打破城区小学体育教学瓶颈的必经之路
实验小学是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有较好的实验基础。但我镇城区小学均处于大班额、场地小、体育器材和设备缺乏、体育教师不足、体育课中存在安全问题等现状,在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对体育课提出“开足、开好”的要求,规定小学每学生运动场地不小于2.3平方米,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然而在我镇城区,以实验小学为例,占地面积4239平方米,建筑面积5239平方米,学生人数1666人,无标准的跑道和运动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等现状,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产生了大班额现状十分严重,教学互相干扰,教师组织教学困难大等困惑。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研究现状 意义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因地制宜,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与最优化。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必须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健康体魄是青 2
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围绕“健康第一”,省内外的学校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小场地体育教育初探”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吸收国外新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我国自己的一些体育教学模式体系。
2008年5月,由重庆市市教科院体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2010年3月,《中国特色体育项目的创新与行动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特别立项的“十一五重点课题”。而这些课题的研究都或略了“小场地”这个定义。为此,我校特提出《城区小学利用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学校如何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
2、如何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有一小时的运动。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原理
从教育学的观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体育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适宜的负荷,由此而产生的适宜的疲劳,这纯属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也是取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强度、没有疲劳就没有效果;相反,超强度、过度疲劳则可能对身体有危害。正确选择运动过程中所进行的练习内容和完成练习采用的方法,能保证机体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和必要的情绪状态,对于消除疲劳,同样有良好的作用。本课题主要是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借鉴各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合理组合和运用场地、器材,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医学和生物学原理
在促进机体工作能力提高,防止因身体负荷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的措施中,医学、生物学原理占有特殊地位。3.心理学原理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心理、生理的完善来取得一定的运动锻炼效果。为了达到目的,儿童集中自己全身精力,在复杂的条件下,表现出各种心理生理品质,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是这些品质需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心理上的品质尤为重要。借助于心理上的作用,能够降低神经的紧张程度,减轻心理上的压抑状态,更快地恢复消耗掉的神经能量,从而对加速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中的恢复过程产生极大影响。 课题研究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本课题首先是从满足社会的需要即从儿童的发展需要考虑,从各项体育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探讨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体育教学、课外训练、体育教学模式、原则、方法以及学生体育兴趣和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都是很有意义的。
2、创新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突破,取得新成果。
3、可行性原则
从自己所具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恰当的选择研究题目,保证研究的成功。
4、连续性原则
选择自己曾经研究过的内容,并在此方向上继续向深度和广度探索,保持研究的持续性,形成研究优势,使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把全部心血倾注其间,乃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攻关奋斗。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向全体学生传授身体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2.增强学生喜爱体育课的兴趣。
3.发掘体育特长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
1、增强教师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加快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研究由叙永县教研主管部门有关专家为顾问,学校教科室牵头负责总体设计,在校长具体指导下协调组织和实施。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副校长、教导主任、相关教师组成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研究、设计、实验指导和对教师的培训。设专职科研主任,形成校一级科研网络,学校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定期召开专题会,形成“计划——小结——期末总结表彰”的工作流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马宗文 实验小学校长(对课题进行统一领导,协调管理,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柯 兰 实验小学科研室主任(完成课题立项申请、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
易 红 实验小学教导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课题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管理)
薛 涛 实验小学副教导主任(参与研究工作,负责设计研究方案)郑 涛 实验小学教师(参与研究工作,负责收集图片、整理资料)
2、建立课题组
全校体育教师都是课题组成员
3、邀请市县教科室有关专家作教科研专题报告,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4、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成功教育理论等,引导教师开阔胸襟,树立全局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习兄弟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全校学生体育情感和活动方式的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在小场地体育活动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个案研究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研究中得到发展。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2年10月。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初步调查,展开样本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申报,对科研组人员进行分工,组织专题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组织开题,聘请专家指导,加强学习,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理资料。阶段总结,思考新的问题原因,撰写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总结和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总结、研究报告、成果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发布与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的目标体系; 2.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的操作模式; 3.形成《边远山区小学生大课间体育互动策略研究》学生心得体会集。
三、创新之处
1、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 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是对班主任的考核;另一方面,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3、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4、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特有教育资源,争取学校体育特色的 形成。
幼儿园怎样合理利用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1小时是户外......
利用泥石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精选9篇)由网友“hwei12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利用泥石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利用泥石资源开展幼儿体育......
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99更新时间:2009-10-26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运动与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幼儿......
城 区 信 用 社开展“三新”活动有声有色走进城区信用社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耀眼的巨大横幅,上面写着“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推动农新社又好又快发展;大院东面摆放着“新......
周鹿中心小学2014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坐落在周鹿镇辰河桥旁,现有学生512人,分设18个 班,分别为二、三、四、五、六年级,共有教师26人,其中二位教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