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策略
一、拥有心理学知识,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的注意力:幼年3-10分钟,少年10-20分钟,成年最多60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必须关注的。
如果注意力分配恰当,学生学习会事半功倍。
第一,每节课的开始,不要忙于按教案上课。可以通过故事、谜语、唱歌等形式调整情绪,进入你预设的学习“陷阱”。
第二、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调整学习气氛,吸引学生步入上课的轨道,不走“神”,集中精神。
第三、教师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激情,带有一定的感情。每逢教师精气神,学生精神自然好、状态佳;如果老师“感冒”了,学生也似乎全成了“瘟鸡”。
第四、要注意讲课的“火候”。下课时,学生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讲课“白费精神”。
二、注意不守规矩的、好动的学生
第一、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愤怒。目光要经常瞥向哪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做练习等等这叫“以动制动”。还可以,让那些学生回顾老师的讲课,复述重点知识;如果回答不出来,这是批评他不为迟,意思是让他“心服口服”真正感觉自己“走神”了,批评的话语不宜过多,否则,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影响教学任务和目标。
第二、不断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的唠叨。
第三、最不得已的手段是惩罚。上课时最忌讳。课间休息来,否则容易闹僵,这样会尴尬。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刚柔相济”方能使教育和谐。记得我在80年代有一位学生,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也不写提纲,课堂上说了一通,批评了一顿,自己心里“过瘾”,可是一节课所有的学生只写了200字,他一个字也不写。后来,我采用了“就让他写”,写完作文后,把他的作文批得到处是“红字”,说得他“脸红耳赤”(当然,是单独找他谈)。从此后,他的作文,写提纲、打草稿,结果中考作文就是他是最高分。
第四、教学形式要多变,不能一成不变。如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如果只是“齐读”,乏味。不如来一下,自由读、表演读、带读、分角色读等等
第五、不要只追求片面地课堂热闹。齐桓公与齐湣公听吹竽,就是不一样,才有“滥竽充数”的成语。让南郭先生暴露出来,课堂的弱点在哪里就一清二楚了。
第六、讲到重点部分,或者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第七、注意“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我们也不妨说一个“谎言”,“你很棒!”让学生欣赏自己;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害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然后,自觉地走上爱你这门课程。
三、把学困生与优等生“捆绑起来”
第一、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努力创造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调控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发挥微笑的威力,避免批评与训斥。其实,微笑的力量是最大的。在教学中,我们的微笑,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略带点头的微笑则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促进学生朝前的步伐迈得更大;摇头的微笑,能激发起学生改错的信心,使学生在笑中纠正了错误,获得进步。笑中教,笑中学,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第二、善于鼓励,唤起信心、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谈心、多提善问、肯定和表扬、耐心热情。
第三、抓住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拉傲视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
第四、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第五、与“优等生”齐头并进,形成和谐的合作的学习集体。
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说、诵、辩、唱、演等。说,即让学生说出一段话,或概括故事情节,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口头作一篇作文。诵,即朗诵,多用于感情色彩丰富的文章,或诗歌,或散文,让学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了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兴趣。辩,即辩论。对于课堂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寻找得力的论据,互相争辩。教师从中适当点拨,最后做出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唱,即唱歌,歌唱内容可以是和语文内容有关的,如讲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唱有关父亲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由诗词改编的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唱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唱中充分的感悟作者的感情至于演,则可以放手给学生,如:鲁迅的《孔乙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都可以编成课本剧,组织一些表演才能突出的学生扮角色表演某些片断,这样把抽象的变为形象具体的,自然也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影视作品放映给学生观看。总之,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咽下。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培养兴趣,首先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如果能直接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某师在讲授《事物的正答案不止一个》,首先让学生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诗歌自然而然的导入课题。)
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 ”。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
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推测故事内容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课文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无疑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歌谣、谜语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起,初中新教材更应做到这一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
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氛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达到“眼到”、“手到”、“心到”的境界,从而较快领悟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加强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算出每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量、算出来的结论是否成立?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再用学具操作去证明结论: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改变,其内角和始终都是180度。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抽象的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激起。
陶行知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在教课本,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反而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 .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茶陵有一句俗语“南京贩牛,北京贩马”,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解释?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地理这门课程的有用性,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他课程亦可如此:语文在交际中的有用性,数学计算的有用性,外语越来越受重视等等。我曾与一个外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讲,假如有一天你到澳大利亚去打篮球,观众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什么?他说是英语。如果你将来去欧洲旅游,你会怎样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他说,最好学习好英语。你现在是八年级学生,在校已经快两年了,如果每天学习一个单词,现在应该有多少了?如果每天学习2个单词,现在可以写出一篇上千字的好文章了。
悟,是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升华。悟来源于对过程的深刻反思,悟的是思维规律。适量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规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所顿悟。几节课后,学生的收获不应是简单的会做几道题,而是能解决一类问题。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会学的愉快,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当新情景下的问题出现时,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应,不至于手忙脚乱。
总之,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利用课外的广阔的空间去延伸,那么语文教学是一定会开辟出新天地!
五、还学生一片蓝天
第一、学生能看懂弄通的不讲,让其自学,旨在培养能力。否则老师集中精力去讲,形成依赖性。长期的依赖性,就变成了惰性。这样“启智”是不成功的。
第二、重点、关键点毫不吝惜地去点拨,犹如“拨开云雾见太阳”学生心理充满喜悦,“老师真高一筹”。
第三、实际操作(或练习)一个不能少,巩固本节课,启发下节课。精练促其成长。
第四、习惯养成是教师要特别加以注意培养的。否则,离开“导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头有活水”才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课题研究论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
罗阳镇--小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年”工作总结我们紧紧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年”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深化......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工作总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工作总结杜郎口中学采用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归结起来,其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
平川区第二小学“课堂教学效益年”整 改 措 施2010年是平川区中小学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我校及时制定出学校2010年“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方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