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政治”。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被淘汰,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段时间,我发现在一些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如此,本来就枯燥的政治知识加上呆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政治需识记的内容很多,这让许多学生感到厌烦,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课程。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必须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现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当好一名“引导者”
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学习之门,引上方法之路。新课改之后,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随着发生改变。课堂上,教师应由“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引导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基本上仍是主角,尽情地对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使学生完全丧失主体作用。
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痛苦地接受其“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课堂教学环境宽松,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达成此目的:
首先,教师以师德感化学生,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是长辈,尽心尽力为学生着想,赏罚分明。让学生由喜爱这科的教师从而喜爱这一门课。
其次,教师应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最后,在课堂上举办相关的活动或竞赛,有趣的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竞争才有进步,一定的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几乎所有学生在学习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问或难题,但敢于向老师请教的却很少,这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问老师就相当于承认自己蠢笨,于是不好意思问,还有一些学生是感觉无所谓,不会就不会了。这些负面思想成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最大的障碍。在这时候,教师要做到善于发现,热情鼓励,比如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四、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
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定对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也便有了优、中、差等生的分类。相对应的教学中也要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方法。一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二是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尽可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作为分层练习,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情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要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时刻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把学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羊尾镇中心小学宋秀丽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发展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发展,自己发展。那就要想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5篇)由网友“你在指望我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篇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