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长期以来,我们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小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小学生的问题日益增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将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论述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生 体育教育 心理 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丧气、情绪低落。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2.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以至于终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孩子在父母影响下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养成了自私,好斗,狭隘,偏执的性格,形成了巨大的偏差,其性格的弱点成为心理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留守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凸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部分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子女在家独自读书,这些孩子心理缺少依靠,缺乏父母正规的管教;最后是学校教育的弊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对安全事故视如老虎,把安全提到最高的境界,生怕学生除了什么问题,惹上麻烦。于是凡是与安全有关的活动一律取消,学生缺乏必要的放松和发泄,长期这样就会使学生心情抑郁,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二、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有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它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冲动,潜意识烦闷和单调,提高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磨炼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根据实践和调查表明,体育活动是治疗忧郁症、焦虑等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手段在国外已经流行。从上可以说明,体育课具有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是最容易调控,最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具,要高度地予以重视。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是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心地单纯、情感丰富的少年儿童。因此,我认为重视情感教育,尊重学生人格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已开始逐步加强,他们的内心也需要别人的尊重、认可。因此,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要认识到学生和老师的区别只不过是社会角色不同,而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关心他们,真诚的帮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接触,跟他们交朋友,谈他们喜欢的话题,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心理是敏感而单纯的,当他们受到你的真诚,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在你与学生的每一次平等、友好的交谈中,你会了解许多有助于工作的信息,会在班级中营造出暖融融的情感世界,逐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营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体育活动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已经引起一些科研工作者、老师和教练员的兴趣。国内外的运动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体育活动对儿童自尊心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体育活动与自尊心要求联系是很紧密的。我们加强儿童的自尊心主要采用两类调节方法:首先,体育老师或家长需创设一个鼓励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的环境,如:小型的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其次,与单纯学习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相比,儿童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活动的目的、任务、方法及重要性进行直接指导,且儿童不宜从事专业性强的,甚至力量性、长时间耐力性的体育活动。
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支持自身行动的源泉。在活动内容适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培养激发个体潜在的兴趣使之渐渐壮大。当所从事的活动有许多动机,如自身爱好、家庭社会的影响、取得体育成绩的压力、学校体育教师的引导等。总之,当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个体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快乐体育便体现出来,而体育活动所需的能力不相一致时,参加对象就会感到烦恼,担忧和焦虑。所以,体育教学中可采取由简到难,寓教于乐、快乐体育的原则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4.发挥体育活动对儿童心理上的积极作用
体育活动对儿童心理也可能因处理不当而产生消极影响。如部分学生过分迷恋体育活动,用在文化学习上的时间过少,出现作业完不成,文化课考核成绩差而遭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若此时过分限制他们的活动,他们会出现心神不定,心情不好等到不良状态,儿童大运动量从事体育活动,如专业性强的游泳、体操、举重等等需控制体重的项目会导致饮食混乱,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对儿童的心理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深化学校教育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林建华主编《: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近几年越来越多关于学生因考试压力,生活压力而自杀等方面的报道。这个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反思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显然,现代学生......
1标准(一)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在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泸溪一中 杨峰健康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更被教育界瞩目,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健全的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各位同学:你们好!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