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自制教具的三例效应_自制教具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40: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科学课自制教具的三例效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制教具三”。

科学课自制教具的三例效应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课的教学应根据当时当地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材内容。自制教具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也是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自制教具可以化隐为显、化死为活、化单为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制教具 作用 效果

小学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一门课程。《新课程标准》建议,科学课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校现有的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当地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材料大都生活化,而学校现有的材料陈旧残缺,款式单一,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为了确保教学的畅通,科学教师就要发挥一技之长,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具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行合理的探究活动。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效果。

一、自制教具可以化隐为显

教具是创设学生注意观察的“亮点”。科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教材中的材料对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只要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有了自制的教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就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化隐为显的目的。化隐为显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中隐含的、学生不容易看出的内容点拽出来,让学生真正看清研究对象的本质,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一课,由于学校没有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了“电路游戏盒”,目的就是为解决本课的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用“电路游戏盒”给学生进行了演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此教具上了。当我把导线上的两个接线头分别连接到“青蛙”和“两栖动物”、“蛇”和“爬行动物”、“猫”和“哺乳动物”、“鸡”和“脊椎动物”的接线点时,小灯泡自然就亮了。学生看到了发光的小灯泡都感到非常惊奇!并且说:“这是怎么回事?”接着有“心机”的学生又说:“老师,你能把游戏盒的后盖打开让我们看看吗?”我说:“可以啊!”随之,我把游戏盒的后盖打开呈现给了学生。当学生看清楚每两个接线点都有一根导线连接时,又发出了感叹:“就这么简单啊!”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由“关门”到“开门”这一过程,明白了“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能发光”的原理。

通过此教具的制作,不但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直接打开了学生对复杂、抽象事物的内化点。

二、自制教具可以化死为活

教具是架设学生创造思维的 “桥梁”。科学教师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一定要考虑到教材中的材料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否则,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形成的主线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有了自制的教具就能为学生“牵线搭桥”,使学生原有僵化的思维化死为活。化死为活就是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困境、僵局时,教师帮助学生清除障碍,使学生的思维重新得到加工、创造性地完成学习内容。

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制作红绿灯》一课,教材提供的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图钉、回形针、木板。这组材料中的木板大部分学生找不到,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准备了,也无法完成木板上小灯泡的安装。针对这个问题,我拿出来用木板设计制作的“交通信号灯”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当学生看到由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变成了三个灯泡时高兴极了。对于有木板等材料的学生来说,我采用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零距离观察“交通信号灯”。通过观察后,学生自然解决了木板上安装小灯泡的难题,顺利地完成了制作任务。经过实验效果可佳。对于没有木板材料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是“望洋兴叹”了。针对这种现象,我又拿出来用卡纸等材料和用泡沫塑料板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交通信号灯”分别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当他们看到用这样的材料也能制作“交通信号灯”时极度兴奋。于是,他们就迅速地找出身边能利用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交通信号灯”,并且都顺利地完成制作任务。从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就足以证明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创造性意识。

通过此教具的制作,不但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激活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自制教具可以化单为繁

教具是搭建学生动手实践的“平台”。科学教师在挖掘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到教材中的材料是否出现种类单一的现象,有了这种现象自然就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知识面的相互关系自制教具。在教学中,有了自制的教具就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化单为繁。化单为繁就是教师把单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帮助学生利用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将材料的局限性改变为材料的多样性,从中使学生获取借鉴的经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顺利完成所学的内容。

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一课,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只有橡皮泥。由于材料的单一性,造成了学生制作小船枯燥乏味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我拿出来用泡沫塑料块和矿泉水瓶制作的小船分别呈现给了学生。学生看到精美的小船时兴趣来了,就用带来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船。这时,作为教师要急时让学生明确制作小船时要考虑到材料的结构内涵。当看到学生用泡沫塑料块、饮料瓶、易拉罐、香皂盒、牙膏皮、一次性筷子、雪糕棒等制作的样式别致的小船展现出来时,同样也看到学生亲身经历的喜悦感。

通过此教具的制作,不但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对思维发散的直接体验。

自制教具是科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不是所有教师都具备的,只有挖掘教材、深入探索、潜心研究、动手实践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勤“琢磨”: 琢磨教材中的材料是否符合教学的需要;琢磨日常生活中所扔掉的物品是否能“变废为宝”;琢磨自制教具是否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牵线搭桥”、“以点带面”的作用;琢磨自制教具是否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小学科学课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课教具制作设计方案摆的研究原实验器材存在问题:教科版五年级 “时间的测量”单元中《摆的研究》一课:学生需要对摆的速度(与摆的轻重、摆线长短、摆幅大小)的关系进行......

科学课中应提倡自制教具

题目:内容提要:师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

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自制教具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构思而制作出来的教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的教育技术......

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自制教具在科学课中的应用《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

自制教具论文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物理老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物......

下载科学课自制教具的三例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课自制教具的三例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