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组织”。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何学习。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
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 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浅析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县**幼儿园,****622550)摘要: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人类交流和思想的工具。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理......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以往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txt男人偷腥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 在活动中弘扬少先队员主体性以往的少先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添爱”为你整理了“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 文/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