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与史料牵手而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历史史料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与史料牵手而行
张华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 伴随着中学历史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史料教学已成为中学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如何通过史料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课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如何选择和运用史料,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目前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关键词] 史料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探究、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如何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都离不开教师提供大量的史料。如果说线索是历史教学的骨架,那么史料就是历史教学的血肉。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中基本的要素和工具,可以说史料与中学历史教学息息相关。
一、史料、史料分类与史料教学
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可以为研究历史和讨论历史提供有根据的东西。它是构成人类历史的宝贵素材,其蕴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宝贵和丰富的遗产。史料的形式和分类相当广泛,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某事物是否能成为史料,一般必须由史学专家根据其专业的知识进行判定。
史料有很多种分类方法,较常见分类方法有按照史料的原始程度和史料的呈现形式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原始程度分,可分为原始史料(即第一手资料)和二手史料,一般说来前者为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历史事件的文物和当事人直接记录的时事,真实性要比后者强一些;后者为由后人转述、探讨、研究和重新解释。其实大多时候是很难分清原始史料和是二手史料,如口述史,虽说是记述同时代的历史事情,但很多未必是亲眼目睹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二种是按照呈现形式分,可分为文字和非文字资料。前者如史书、地方志、户籍资料、学术作品、报刊杂志等,后者如绘画、壁画、刺绣等文物古迹、各种实物、音像资料等。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材料的科学,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和特色,是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重要教学载体。[1]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认真阅读、理解、思考,使学生自主的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懂得如何公正并且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学生通过史料学习的过程,这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和独立的个人思维品质。[2]史料教学,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走进历史,与历史亲切对话,享受历史课堂特有的学习乐趣,捕捉躲藏在历史故事背后真正的道理。
二、史料教学的价值
在历史课堂上,不提供史料、情景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3]历史现象的过去性、复杂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有哪些价值呢?
(1)史料与中学历史课堂有机结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料是师生了解过去历史,建立相关历史知识的途径。只有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好历史。胡适曾强调“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实事求是,客观是历史教学也是历史课堂的最低底线。在评价各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应该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杜绝“从现在出发的主观臆断”,[4]避免“只从今天的形式和价值观来裁判过去”。因此,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2)回归历史学科的特性,体现“史味”和“史魂”。
既然是历史课,那么就不能上成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堂就要有历史课堂的味道。那么什么是历史课堂的“味道”呢?
1、史味:通过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得出相关结论。阅读史料,就是要将学生引进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对过去的历史能够做到“同情之理解”,“设身处地去想象”。思考的过程就是要培养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培养和提升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2、史魂:历史学科是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学科应该承担起社会教化的功能,否则历史课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特性。这里要澄清的是,历史课的灵魂问题不是简单地给谁唱赞歌;歌颂谁的伟大和神圣。而是使中学生通过对大量史料的阅读,进一步增强对世界、对国家、对民族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将来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史料的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历史领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史料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分析鉴别史料,获得有用的相关历史信息;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重构历史、发现历史、解释与分析历史、思考历史、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或许这种判断或见解与别人有着悬殊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亲自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活学历史,同时也学活历史。
三、史料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获得了史料之后,如何对所拥有的史料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史料教学坚持课本材料优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引用的史料丰富多彩,有图片、文字、表格、视频、音频、电影等,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用了大量的视频、电影,而忽视了课本提供的史料。教材中的史料和其它史料相比,不仅有正规的出处和详细的说明,还经过严格的审查,对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有直接的帮助,所以应得到重视。(2)史料教学选用史料要谨慎
由于中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史料选取时要谨慎。如古代史史料中会出现大量文言文,而繁体字、生僻字在文言文中又频繁出现;世界史史料则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大相径庭以及翻译习惯问题,中学生在阅读时会存在较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其中,在教学环节中谨慎选择史料并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中所引用史料不在于量大,而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思考,并且充分消化所学知识。(3)史料教学无一成不变的结论
历史教学是根据史料所提供的“证据”来构成学生对过去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是推理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历史时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任何历史陈述、推测、观点和猜想只要论证合理,推断符合逻辑,其结论就可以被认可。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才可以在史料的探究和发现中大胆想象和推测,合理运用推理论证的程序,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见解,完成对史料的解读和历史的学习,真正提升历史的认识水平。(4)史料教学要有良好的辅助支持
为将学生置于史料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准备探究性活动的辅助部分使之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辅相成。“探究性活动的辅助部分包括教师、信息资源、先进技术。”[5]为保证史料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史料教学的研究,提升自身素质,启迪学生会自主学习。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流利的交流,是当今世界最看重的能力。”[6]毫无疑问,在以多样性和多变性为显著特征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宝贵的思维品质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
参考文献
[1]何成刚等著: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陈晓斌:基于史料运用的中学历史教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3]丁贤勇、陶水木: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龚爱琴: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问题,2005(2)。
[5]钟启泉、李其龙: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赵亚夫主编: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学历史教学与史料牵手而行[摘要] 伴随着中学历史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史料教学已成为中学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如何通过史料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历史......
幸福与母爱相伴而行牵着手,妈妈伴着我,走过了悠悠岁月。闭上眼,我听到了幸福的声音。——题记每一天,就在我身边,那般微小,那般平淡,那般的不易察觉。每一次,就在那一刻,如此甘甜,如此......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摘抄)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
让语文与生活牵手而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张芸【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
论美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摘 要:史料是历史重要的见证者,是历史的痕迹,它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关系国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因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