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复习题 (湖南中医药口腔专业使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口腔专业外科学复习题”。
试试看《卫生学》的内容能掌握多少
1.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职业病的健康防护有哪些?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职业病的特点P.158.160.162.职业病的诊断依据。1: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3:临床表现家辅助实验室检查。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在三级预防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一组组织措施,二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三技术措施。四: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上岗前健康检查的目的。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上岗前的健康状况,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证。
职业病特点:1,必须明确。2,大多数可定量检测,且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3,再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5,大多数职业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2.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P24 一广泛性。二多样性。三复杂性。四长期性。
3.地方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地方疾病发生的原因P62.63 概念: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地方病范围还包括生物源性地方病。
特征:一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二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水平明显相关。三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原因: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4.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P31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损害受许多因素影响,概括为体内和体外两方面因素。体内因素指个体的易感性,体外因素包括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及暴露条件(剂量和强度,作用时间环境条件,毒物的联合作用)。
5.大气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其来源;城市大气CO的主要来源P42,44 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铅,多环芳烃,二噁英。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工业企业。二交通运输。三生活炉灶。CO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6.SO2对健康的危害P44 1.上呼吸道粘膜刺激作用。2.吸附于颗粒物可引起支气管哮喘。3,引起局部炎症。4.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病。5.有促癌作用。7.慢性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P70 一皮肤改变。二神经系统,三消化系统,四心脑血管及末梢循环,五致癌作用。8.地方克汀病的主要病因;预防人群缺碘的最好方法P55.56 主要病因:地方性克丁病在较严重的缺碘性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病征。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首选方法。
9.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生物学作用;高纤维饮食不适用于哪些人群P84 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藻胶,抗性淀粉。主要生理作用: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餐后血糖,吸附化学物质。高纤维饮食不适用于:肠炎病人
10.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其他急性疾病的最本质区别P138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一,潜伏期短发病突然成爆发性,二,中毒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三,发病者均与进食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四,中毒患者对健康人无传染性,停止使用有害毒品,发病很快停止。五,从中毒食品和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表现相一致的病原。
与其他疾病最本质的区别: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11.河豚鱼中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或组织;河豚毒素最主要的毒作用P145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海豚的内脏血液及皮肤中,卵巢毒性最大,肝脏次之。
河豚毒是一种神经毒。毒作用靶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首先是感觉神经麻痹,然后是运动神经麻痹,还可导致外出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下降等血管系统症状。
12.我国集中式供水常用的消毒方法;饮用水要求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目的;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P61 我国集中式供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氯化消毒法。流行病学上安全的主要目的:控制介水传染病。
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游离性余氯。水质标准要求加氯接触三十分钟后出厂水中游离氯的限值为4.0mg/L 13.可吸入颗粒物(IP)是的粒径范围P45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叫PM10。
1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总大肠菌群的指标;氯化消毒的主要机理,氯化消毒饮水过程中起杀菌作用的物质; P58.60
规定总大肠菌群的指标:经过加氯消毒即供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每一百毫升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值不应超过200,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每一百毫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值不应超过2000。
氯的杀菌作用机制: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伤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和DNA,RNA漏出,并能干扰多种酶系统。例如,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而导致细菌死亡。起杀菌作用的物质:次氯酸。
15.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氟中毒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p67-68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是破坏钙磷代谢,对牙齿的影响,抑制酶的活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流行病学特征是(1)病区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
饮水型病区的地质背景多为富氟的岩石层,少数则邻近富氟矿区,有的地处深断裂脉状地带,地下水氟含量高。气候多以干旱少雨、蒸发作用强为特点,水中的氟易于浓缩和富集。而煤烟型病区多为山区,煤中氟含量高、气候寒冷、潮湿。(2)性别和年龄与地方性氟病的关系
本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女性患者病情有时较重,可能与妇女生育、授乳等有关。患者氟斑牙多发生于恒齿,以7~l5岁发病率最高,而乳齿发病较少见。氟骨症一般都在10岁或l5岁以后发病,且随年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病情加重。氟斑牙是地方性氟病的敏感指标,患氟斑牙者不一定有氟骨症,而患氟骨症者常有氟斑牙,但成年后迁入病区而患氟骨症者,一般均无氟斑牙。
(3)饮水含氟量与氟斑牙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饮水含氟量越高,氟斑牙发生率越高。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水氟在0.5~1.0mg/L时,氟斑牙率为l0%~20%;水氟在1.0~1.5mg/L时,氟斑牙率为40%~50%;水氟大于1.5mg/L时,氟斑牙率为90%~100%.(百度的)16.紫外线的主要生物学作用:p39 紫外线能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增强免疫力,可促进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骨骼生长发育,防止佝偻病的出现。不过过强的紫外线将消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皮肤癌和眼部疾病。
17.有害物质蓄积对人体的危害。(百度)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对人体的危害: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化学品的毒作用可分为如下临床类型:引起刺激—过敏—缺氧—昏迷和麻醉—全身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尘肺 18.决定粉尘在呼吸道各部位阻留的因素有哪些? p198 分散度是最主要因素:还有粉尘的化学组成,粉尘浓度与接尘时间,粉尘的密度形状,硬度溶解度,荷电信,爆炸性。
19.三级预防的概念,高血压管理既属于一级预防又属于三级预防。p5中间段
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第三级预防措施实际上也是一种疾病管理的措施。
20.已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是粮食和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对动物有急慢性毒作用黄及致癌作用;曲霉素污染严重和实际摄入量高的地区,是非洲东南亚。人群中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会增高。p129最后一行-130 21.粮谷类食品中存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p80
2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p98 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分别为10%到12%,20%到30%。
23.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主要危害。p183 第一句话 p185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局部刺激症状喉痉挛水肿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中毒性肺水肿。ARDS~是指吸入有毒气体创伤感染休克等诱发的,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高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慢性损害~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
24.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三大特征是震颤,口龈炎,易兴奋症;p173。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三大特征是贫血,周围神经病,腹绞痛。p169。铅中毒导致的贫血,属于哪种类型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p170 25.急性氰化物中毒发生的主要机制;急性氰化物中毒首选解毒方法是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p188第三段
主要机制是氰化氢属于剧毒的毒,其毒性在于其进入机体后所释放的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离子结合并抑制该酶的酶活性,阻断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使组织细胞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引起细胞内窒息。此类窒息虽然血液中有足够的氧,但不能为机体组织利用。另外氰化物还能与体内正常存在的高铁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加,对细胞色素氧化酶起到保护作用。
26.急性苯中毒对人体的主要损害:P178第四点。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所致,轻者表现为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酒醉状。中毒进一步发展,出现恶心呕吐步态不稳以致意识丧失,对光反射消失,脉细数,呼吸浅表,血压降低,严重的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白细胞可能有轻度增加,然后降低。呼出气苯血苯和尿酚升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27.环境污染造成公害事件主要有哪些?p30。
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合物和烃类 28.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p71最后一段。
环境低硒(生物因素感染+膳食中营养素失衡,如缺碘,高锰会加重可加重克山病)29.治疗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药物
亚甲蓝和维生素C(还原物质,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书:P149)30.体内合成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部位:胃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哪些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其发生后需发布的相应预警(书P263~265)
特点:突发性,公共性,危害性,综合性,国际性。
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2)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3)新发传染病(4)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6)自然灾害(7)核事故和放射事故(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9)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分级:I级,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即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警从高到低划分: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级(较重)IV级(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予以表示。32.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毒物有哪些? 三硝基甲苯(TNT),二硝基酚(书P182)
33.吸入高浓度可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有害气体:氰化氢(氢氰酸),硫化氢(P187,189)34.抢救急性苯中毒的主要原则、禁忌事项(P179)
急救原则:迅速将患者移至新空气新鲜的场所,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并注意保暖。急性期卧床休息。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忌用肾上腺素。35.苯胺和硝基苯进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书P181-182)途径: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
危害:1,血液损害;2,肝脏毒性;3,泌尿系统损害:印染厂工人易患膀胱癌;4,皮肤粘膜损害及致敏作用;5,晶体损害。6,致癌作用。
36.反映高温作业者劳动强度和受热程度的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出汗量。高温作业工人的保健措施
措施:(1)供应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者,应大量饮水,饮水应采用适当多次方式。,且不要等到有口渴感后再饮水。(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用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好的织物制成,工作服宜宽大而不影响操作。(3)预防保健:应加强高温作业工人的上岗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持久性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以及,肝肾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工作。
37.“水俣病”的致病因素甲基汞;
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镉
38.速发型矽肺、晚发型矽肺;矽肺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尘肺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书P202~204)
速发型矽肺:机体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晚发型矽肺:有的接尘者在较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矽尘后,脱离矽尘工作时,x线胸片未显示矽肺改变,若干年后发生矽肺。
病理改变: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诊断:x线胸片出现小阴影和大阴影。
39.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餐后血糖,吸附化学物质(P83)40.职业病主要有害因素概念,哪些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P154~155)生产环境中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P167)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够引起职业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为。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2)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工效学因素。(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进入的主要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其次为皮肤,消化道吸收意义不大。41.化学性地方病主要有哪几种(P63)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
42.维生素C、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或过多所致疾病(P88~92);钙缺乏可引起哪些疾病(P85)
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坏血病,骨钙化不正常及伤口愈合缓慢
维PP(尼克酸/烟酸/维B5):缺乏:癞皮病,表现:腹泻,皮肤炎,神经性痴呆(3“D”症状)维B1(硫胺素):缺乏:脚气病
维B2(核黄素):缺乏:代谢障碍和皮肤的炎症: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炎,眼部症状。
维A:缺乏:夜盲,干眼病(毕脱斑),毛囊角化,皮肤干燥如鱼鳞,儿童发育迟缓,易患呼吸道感染。过量:儿童过量补充维生素a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过度激动,毛发稀少肝大等症,停止补充可恢复。孕妇过多可致畸。维D:缺乏:影响牙齿钙化,延缓牙齿萌出,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过量:维生素d中毒:食欲缺乏,无力,恶心呕吐,腹泻,多尿血清钙、磷增高,广泛性的软组织钙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停服维d可恢复。
钙缺乏:儿童佝偻病,成年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43.室内空气氡污染对人体危害 主要是引起肺癌潜伏期约为15~40年
44.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P139;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蛋类、家禽水产类和乳类。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海产品。引起肉毒中毒的常见食品;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
引起河谷镰刀菌中毒的食品受病害得新麦和库存的赤霉病麦或发霉的玉米 45.职业性损害包括哪些P156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三大类
46.接触后可引起红细胞内可出现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毒物有哪些P182 苯的氨基和硝基划物(苯胺和硝基苯)47.简述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方法P150 食物中毒的调查:(1)一般调查: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及经过情况,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2)救治患者:查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积极抢救、治疗患者,促使毒物尽快排出,并采取对症处理和特效治疗。(3)采样调查:应认真、快速、准确地采样送检,以明确中毒的性质。
中毒的处理方法:(1)控制措施:经过初步调查,确认为疑似食物中毒后,调查人员要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范围扩大(2)追回、销毁导致中毒的食物:经过现场调查与检验结果对确认的中毒食物,卫生部门可直接予以销毁,也可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督下,由肇事单位自行销毁,对已售出的中毒食物要责令肇事者追回销毁。(3)中毒场所处理:根据不同性质的食物中毒,调查人员应指导发生中毒的单位和个人,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措施。(4)行政处罚:卫生部门收集违法事实、证据,制作执法文书,按执法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48.何谓介水传染病?造成介水传染病的主要原因P55 介水传染病:只通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主要原因:其一水源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其二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储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49.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原则性要求P53(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应经过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值及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的要求。50.何谓蛋白质互补作用,请举例说明P81 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EAA的食物与缺乏该种EAA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蛋白质的EAA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例如谷类缺赖氨酸、豆类缺少蛋氨酸,谷豆混合食用可补充不足。51.目前确定的最基本必需脂肪酸P81 w-6系的亚油酸与w-3系的亚麻酸。
5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P22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即毒物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低剂量或浓度就有存活者
2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LD01)指毒物引起一组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低于此剂量或浓度即不会出现死亡
3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LD0)指毒物不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出现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4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指毒物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与浓度,又称致死中量。
最重要的参数是LD50,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成反比。5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P16 烷基磺酸盐型合成洗涤剂中的磷元素和污水的氮元素。
54.毒蕈中毒的类型P146 五型(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6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过适当对症处理可迅速恢复,病程两到三天,预后好。其毒性成分可能是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2)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引起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缓脉等。重者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阿托品可迅速缓解症状,病程短,1~2天可恢复,无后遗症(3)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毒性成分是鹿蕈碱,马鞍蕈碱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很快控制病情(4)肝脏损害型:依病情发展可分为6期,依次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及恢复期。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毒素引起,该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加热不易破坏。患者在发病后2~3天出现肝,肾,脑,心脏等内脏损害
(5)光过敏性皮炎 55.社区诊断的目的P248(1)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排列顺序,辨明社区的需要和需求。
(2)分析社区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阐明社区健康问题的来龙去脉(3)了解和发掘社区资源,评价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社区居民的意愿、资源的可用状况和社区关心的程度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5)为制定社区卫生计划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并评价卫生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
名词概念:环境污染、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物质蓄积、生产性粉尘、尘肺、矽肺、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公害病、职业病、疫源性疾病、化学性有害物中毒、介水传染病、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生产性毒物、食物链、生物转化、生物迁移、维生素、营养素、职业禁忌症、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食物中毒、平衡膳食、富营养化
环境污染(P15):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二次污染物(P15):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此过程即为二次污染)
物质蓄积:当进入体内的污染物的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机体排出的速度和总量,该物质的原形或代谢产物就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多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物质蓄积是引起慢性中毒的基础。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在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的病理特性是肺内有粉尘组留并伴有胶原纤维增生,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矽肺: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必需氨基酸(EAA):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够满足机体生理需求的氨基酸。共有8种EAA,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
限制性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EFA):指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又必不可少,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公害病: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亦称生物性地方病,是指以感染动物为主、病原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并延续、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感染人的人兽共患病。
化学性有害物中毒: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毒物。
介水传染病:是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刺激性气体:对眼呼吸道黏膜以及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呼吸道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疾病。其中肺水肿最严重。
窒息性气体:以气态吸入而引起组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或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称为食物链。以人类为终点的食物链称为人类食物链。
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污染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此过程为生物转化。环境化学物生物转化过程 ①氧化、还原、水解作用 ②以结合反应为主
生物迁移:指其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维生素:是人体必须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本体或可被人体利用的前体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在体内既不供给热能,也不构成人体组织。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职业禁忌证: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接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特点,是疾病发生有明显地区性疾病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水平明显相关,疾病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
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作食品摄入后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食源性疾病。
平衡膳食: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及配比适宜;既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还可避免因膳食构成而引起的营养素配比不当。
(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中广泛存在烷基磺酸盐洗涤剂,增加水的表面张力影像感官性状,含磷,进入水体中与氮元素共同作用使得藻类迅速繁殖生长, 水的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且藻类产生的毒素引起生物中毒。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2、食品中细菌污染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3、什么是大肠菌群?为什么用大肠菌群作为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指示菌?4、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卫生学意义?受哪些因素的影......
湖南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高校。接下来由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湖南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湖南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湖南中医药大学怎么样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