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
人口发展速度之快,简直使人惊叹不已。世界人口的增长,用“人口爆炸”四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人类如不加以自我约束,其未来将更加令人担忧。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即所谓“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区,当地居民为了满足住房、事物、烧柴等需要,出现无节制的对森林滥伐,对草原滥垦以扩大耕地。这种行为的结果,造成了地面大片森林被毁,大面积草原遭破坏,导致地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扩大的严重后果。据史料分析,我们炎黄子孙的发源地黄土高原由原来树木繁茂的绿州变成现在的树木少见的黄土高原,也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滥砍滥伐所造成的。地球是一个有限体,地球上的各种物质以其有限的数量,参与各种循环和反应。而矿物的循环需要亿万年时间。人口的增多,使得各种循环产生了不平衡性。
中国人口的发展似乎已经达到了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有超过环境的供给极限的趋势,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然而,在一定的时期内人口基数是基本不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来看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发现,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是最根本的。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仍然不断地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对环境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此处我们所讲的“环境”是指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本文也将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生态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角度谈一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正文:
过去国土常被理解为一个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国土的开发利用被理解为资源的利用。而我们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土同时又是环境,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与环境,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利用好环境、保护好环境,必须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构建节约型社会,形成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那么以下就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1.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
3.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危害)
一、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素质的概念
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与人口中,人口是主动的,既可以自身的行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可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素质偏低的负面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以人口与耕地资源为例,1952年,我国人口为5.7亿,耕地面积1.24亿公顷,人均耕地0.22公顷;2000年人口数量已接近13亿,耕地面积虽然也有所增加,但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减至0.08公顷,比1952年减少了一半多。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解决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所带来的食物不足问题,人们一方面采取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将大片草原和森林开垦为耕地,这种做法虽然在近期内对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严惩的生态失调问题,从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人们采取的另一个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措施,就是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用量,以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地肥力衰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不利因素。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对矿物资源的开采量迅速增加,资源储量的有限性与需求增量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在这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严重的3大问题中,我国最先关注的是人口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就意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过控制人口增长和鼓励节制生育的主张;在学术界,也开始摆脱前苏联“人口快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的思维模式,马寅初先生发表了《新人口论》,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的矛盾,使人们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人口数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多总的消耗的资源也随之增加,由于素质不高而进一步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加剧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长期的人口数量增长
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的以“人多力量大”为主导的人口政策,使我国人口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现极高的出生率,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上下不等。另外,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大大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我国人口出现了大爆炸。三十年不到的时期内我国人口增长了一倍。二是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迁移虽然在人口总数上没有变化,但人口迁移往往是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从贫穷地区到富裕地区,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使人口的分布更加不均,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由此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
(二)、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1)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社会生产力也非常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人类对环境是适应性的,多表现为对环境的被动适应。
(2)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有所增加,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于是人类开始以主动的进攻性方式对环境进行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3)现代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对
环境进行破坏性毁灭性开发。
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3)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一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自然变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越低。
其二,经济发展决定人口迁移。在现代社会中,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及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人们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以谋求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其三,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结构。包括人口阶层结构、教育结构和职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影响了人口的变动。
一是经济发展使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使得对劳动力由数量的需求转向质量的需求。
二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强化了人们对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求,生儿育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弱化。
三是经济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城市化体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生育观念的建立等等。
四是经济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避孕节育技术,改善了人类生殖条件,从而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五是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其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
六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弱化家庭所承担的传统功能如养老、保障、安全等,有利于生育率的下降。
四、加强我市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协调共进的策略
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从节约资源中求生存,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长远。目前,要以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林业等行业为主,以资源消耗型企业为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设备和产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推动“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逐步促进节约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努力减少工业、农业等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2、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建立“三同时”制度,发展绿色经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广大市民应充分认识我市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基本市情,坚持建立“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使环保设施与生产扩大同时运行。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无污染产业,追求人与环境、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污染源限期治理,重点抓好污染源的废气治理,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督促抓好城市建筑工地、市区道路运输等二次扬尘问题,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开展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新建工业园区、工业小区环境保护的规模和建设,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及入驻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运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4、推行绿色建筑,倡导节能、环保、健康的新型家园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日渐富庶,房地产业成为热门行业,应运而生的室内装修热,因建材污染超标对室内空气质量构成威胁。现在,大量散发有害物质的建材充斥市场,很多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低下,造成各种呼吸道传
染病扰民。为此,开发商应积极创建绿色建筑,把节能、环保作为规划设计与建筑的主题;全行业要制定室内环境标准,对现行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予以科学细化,以期正确引导和规范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市场销售。市民更要从我做起,时刻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控制,保障身心健康。
5、绿化家园,善待自然,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林木可减轻污染,净化大气、降低粉尘。许多林木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还可抗氯、氨、臭氧、汞、铅。氟化氢随风通过40米树林区,平均浓度降低47.9%;绿带或树丛能使粉尘量减少23-51%;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公斤;一公顷松林,一年可吸尘36.4吨。有些树木还能分泌植物杀菌素。可见,绿色植物是人类名副其实的“保健员”。我们应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要积极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在建设景观时,要多元化、平民化、民主化,回归人性与公民性、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6、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宪法赋予的权利,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美好家园,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宣传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努力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使环境保护成为全民热心参与的共同事业,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损害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使公众自觉环保,搞好环境卫生,种植、爱惜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把我市建设成为“蓝天、碧水、绿地、青山、空气清新”的新三明。理论和实践证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就会协调发展,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小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践和指导实践。因此,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是将人口、资源与经济的理论应用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之中,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尤其是注重可选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对各种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可选方案的制定依据和经济合理性。从而使人们对制定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当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增强人们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只有理论的指导的环境与人口,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为张掖的的发展做贡献,只有实践了才能进一步验证理论。为了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张掖而努力。
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当今社会是一个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当然人口也在持续增长。人们都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其实不尽然,依照目前的情况:中华民族只能是一个大民族,而要......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所谓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种远见卓识,而在可持续这种思想和理......
第一章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1、“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1)第一环......
A rise in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having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se......
第三节人口与环境教学目标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